周婭敏,鞠守勇,李 旭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工程學院,湖北武漢 430074)
我國正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時期,中央制定實施了一系列促進我國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戰略和行動(“一帶一路”戰略和“中國制造2025”等)。近幾年來,中國產品正在由“中國復制”轉變為“復制中國”,“中國制造”蝶變為“中國創造”,原來僅僅針對單一崗位或單一技術的人才培養模式,已難以適應新技術、新工藝發展的需要,迫切要求一線技能型人才具備極強的創新能力、創業素質和創造精神。因此,高等職業教育必須在內涵建設中注入創新元素,才能適應產業發展戰略,服務好地方經濟。
生物技術是以現代生命科學為基礎,目前已在健康醫藥、食品營養、農林牧漁、生態環保等領域開辟了新的應用前景。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工程學院基于“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光谷生物城)產業背景,學院本身的成立就是一個“創新”,自從成立之初開始了高職生物類專業創新教育的探索,形成了“二元共育、三維一體”模式,其具體做法總結如下:
為了提高高職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生物技術類專業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融入“創新基因”,多門專業核心課程中在完成基本的實訓以后,增加了自主設計創新實訓項目。此類課程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現實社會生產生活的緊密結合,引導學生自主設計項目,參與基于專業技能的的創新實踐,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生化產品分析”課程的“基因工程產品的檢測”教學中,我們設計了如下教學路線:實訓目標確定→實訓任務制定→教師導學指導→學生實訓方案的草擬→設計方案的匯報交流→實訓設計項目的完善。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自主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和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能力,掌握創新方法與技巧,提高自主創新意識。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處于“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光谷生物城)中心地帶,學校5公里范圍內有800家生物技術類企業。依托國家生物產業園,學校率先在湖北省高職院校中與多家企業聯合組建了“應用生物技術研究所”、“餐廚廢棄物全利用循環研究中心”、“博士工作室”等科研平臺。借助這些科研平臺,生物技術專業的教師先后申請到10項省級課題,發表論文60篇,申請專利7項。2015年獲批“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計劃”,是湖北省唯一獲此殊榮的高職科研團隊。
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教師申請的科研項目,從培養效果上看,同學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徐順高、朱虹翼等5名同學學生獲得“挑戰杯——彩虹人生”全國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特等獎,獲得2017和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雞新城疫抗體水平測定賽項團體二等級和一等獎。
開放實訓室引導學生自主創新,為學生開展課外技能實踐和創新提供了場所,營造了一個自有、開發、勤學的氛圍,通過我們的努力,6名同學分別獲得專利5項,其中生物工程學院呂莎同學兩項專利,黎亞林同學自動轉向衣架專利,被武漢兩家科技企業相中,以15萬元買下專利轉讓權。
學院從2012年起探索“全程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組建多元化的教師指導團隊,從大一的新生中遴選有意愿、有能力、有個性的學生,通過共同參與科研及企業的項目,培養學生的人際溝通、思維方式、動態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隱性能力。2016年,武漢職業技術學院以“全程導師制”教學成果為基礎,制定了校級“英才計劃”,并在全校12個二級學院系全面推廣,為生物技術產業提供了一批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強、持續發展和適應能力強、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的優秀畢業生,為生物技術升級和生物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賦能。
生物工程學院從2003年就開始,每年12月份舉辦學生“探究性學術報告會”,以生物技術為基礎,學生和專業老師共同確定探究題目和目標。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圍繞探究課題,參閱文獻資料,針對困惑的科研問題,設計實驗,并予以驗證,根據統一論文格式要求,撰寫探究性學術總結報告初稿,經指導老師反復修改,學生最終形成定稿,形成探究性報告。學生探究小組選派成員,根據探究結果,為全院師生作學術報告,學院聘請專業帶頭人、專家教授、企業大師等作為評委,對學生探究性工作和陳述內容進行點評,學生探究小組進行答辯,通過“探究性學術報告會”,發掘具有專業興趣、創新精神和表達能力的學生。
在創新型人才培育中,學生社團活動是一種很好的創新實踐活動。生物工程學院先后組建了“生物科技協會”、“DIY協會”和“生悅健康志愿服務社團”3個學生社團。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生社團活動,也鼓勵教師積極擔任學生社團指導老師。通過近5年的實踐,先后組織了“紅酒釀造”、“金針菇培養”、“樹木命名”、“生物 DIY 大賽”、“冰淇淋制作”等創新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實踐能力。教師在指導學生創新實踐活動中,拉近了師生距離,轉變了教學理念,實現了從課堂教學育人,到課后創新實踐育人的轉變,提升了職業成就感。
通過近些年的教學實踐,生物技術專業形成了“以教學為基,科研促創新”的“二元共育”,輔助以“全程導師制”、“社團活動”、“學術報告會”的“五維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全天候,多方位,多層次”培養學生創新教育方式,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創新型高端技能型生物技術人才,為實施“五全”育人提供樣本。我們欣喜地看到取得了豐碩教學成果,同時也意識到高職生物技術專業創新教育體制和機制的不足,創新育人制度有待完善、專創融合有待深入,創新教育師資有待提高,創新教育受益面有待擴展,為湖北省乃至全國培養更多的創新型高端技能型生物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