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輝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湖南株洲 412000)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今年的“兩會”熱點關鍵詞搜索中,人大代表多次提倡大學生“要有善良心、要有感恩心”。高職教育發展注重高職院校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養目標等綜合素質的提升,由被動學習轉為主觀能動性學習,并具備崗位所需的必要品格和關鍵能力。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與教育培養核心素養能力目標一致,有利于完成“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2014年3月,《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首次提出。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于2016年正式公布。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新課程標準修訂稿在全國征求意見,現已進入最后階段。核心素養培育對象同樣需要延伸到大學生層面尤其是高職大學生層次。
學生黨員“感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是實現立德樹人的手段之一。高職營銷專業學生核心素養指標構建是完成職業技能培養、人才方案制定、課程標準的基礎。課程標準的制定既要關注教育目標等統領性概念,又要基于學科本質和育人價值來制定。因此也就有了學科素養模型的提出。課程標準的制定既要關注教育目標等統領性概念,又要基于學科本質和育人價值來制定,因此也就有了學科素養模型的提出,可以為區域高職營銷專業性教學改革提供理論基礎。
從研究的實踐意義來看,立足培育核心素養、實踐于課堂,做好核心素養的學科分解與信息化教學實踐探索,推動新課程標準修訂內容的學習、解讀與落實。要緊扣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重點“立德樹人”、難點“如何在專業貫徹實施”和熱點問題“教育生態圈構建”。將課題要立足營銷專業課堂,向營銷類學科傾斜并實踐應用,側重數據搜集等實證研究與課堂實踐行動研究,解決市場營銷專業教育教學和人才培育實踐中的具體問題。
長株潭高職院校地理位置居優,可以形成優勢的區位教育資源聚合,為區域提供對接需求的人才資源。而通過對我校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學情分析來看,在理論方面,學生已經學習了市場營銷相關專業基礎課程,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在專業能力方面,學生樂于鉆研、勤于實踐,主動要求向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培養轉變;但是大部分學生黨員在學習過程中核心價值觀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導致感恩意識缺乏,造成了一定的教育困境。基于此,為培養我校高職營銷專業職業技能,及時了解學生黨員“感恩”價值觀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勢在必行,為適應當前經濟情景下的就業形勢夯實基礎。研究對象主要是我校大學生黨員,以營銷專業的學生活動為切入點,從“感恩父母、感恩教師、感恩社會”的方式入手培養感恩核心價值觀,以期構建出一套適合區域高職市場營銷專業發展的核心素養培育體系,真正提高營銷專業學生的核心素養和核心技能。
教育生態圈。現代教育強調生態化,教育生態圈是基于生態經濟學基礎、利用區域人才教育資源、構筑有利于大學生教育生態經濟循環的有利教育環境。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以全面發展為核心的文化基礎、社會參與和自主發展的三方面能力。為了體現時代性和社會性需求,教育部立足“立德樹人”根本要求確定“核心素養”觀念,并做為專業課程改革和職業人才培養需求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國外對“核心素養”和“教育生態圈”的研究較為成熟。如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與EC(歐盟委員會)將核心素養理解為“為了新千年學習者的21世紀技能和素養”、“為了終身學習的核心素養”。美國核心素養框架,分為三大類核心素養:學習方面技能、信息與技術方面技能、生活方面技能。從以上國外對核心素養的理解中,核心素養偏重于過程性導向,而且對教育創造性、協作、社會技能等要求較高。
國內對“核心素養”的理解研究,主要是從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方面進行研究。綜上所述,國內外對公民的核心素養體系框架日趨成熟,但是在結合當前學生黨員教育背景下,培育高職院校感恩價值觀和專業學科核心素養體系方面較少,在對接區域特色優勢資源的高職人才培養特色核心素養的培育方面少之甚少,基于此研究區域高職市場營銷專業核心素養體系構建意義非凡。
構建區域高職學生黨員感恩等核心素養培育指標體系,從長株潭職教城區域營銷職業技能需求出發,將高職營銷專業核心素養體系分為文化底蘊、職業技能導向、社會適應等三方面進行指標構建分析,研究構建其體系的影響因素指標體系并進行實證分析,立足營銷專業課堂實踐,結合校企合作實踐優勢,為高職營銷專業培養方案和發展導向提供依據。通過“感恩父母、感恩教師、感恩社會”的方式入手培養感恩核心價值觀。通過開展“感恩父母、感恩師生、感恩社會”微公益實踐活動,來推動各院校感恩公益協會工作質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借助各院校公益協會平臺,對株洲范圍內的需要關愛的老人及單親留守兒童進行精神扶持和一定的物質協助,培育大學生組織公益活動服務的實踐綜合能力。通過該項目推廣實踐,讓更多的人投入到微公益活動中,讓感恩公益精神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及。第一部分是需求分析,調查分析湖南省長株潭高職學生黨員感恩教育現狀,結合信息化診斷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對教學內容設計的反饋進行用戶分析,搜集營銷專業校企合作實踐和學生就業信息狀況進行分析,評估系統的功能性需求分析。第二部分為構建高職營銷專業核心素養指標體系。在對核心素養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構建可測量化的三層次指標體系,主要從“感恩父母、感恩教師、感恩社會”的三方面綜合影響因子考量。第三部分為對策研究。根據所建立的數據信息及時更新系統考量指標,實現區域營銷人才培養的對接,提出可行性對策。培育高職營銷學生的核心素養,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職業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根本上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與株洲地區五個高校的多個學生黨員組織達成協議,共同組建株洲地區高校公益聯盟,開展“感恩父母、感恩師生、感恩社會我最行”公益活動,感恩理念創新。通過感恩父母、感恩師生、感恩社會的精神推崇。感恩培育方法的創新。確定感恩幫扶對象、“家書活動”、信箋交流、“暖茶師生情”,感恩交流茶話會活動項目實施等方式實行。
(1)“感恩父母行”活動。項目成員聯系株洲各高校公益協會聯合組織“濃怡親情寫家書”為主題的感恩活動,免費提供信件和郵寄服務,將感恩親情精神傳播。定期組織“愛的口頭禪”活動,現場視頻聯系父母并交流搜集“最能表達親情愛意的幾句話”,增強孩子與父母的感情。
(2)“感恩師生行”活動。為了感恩老師情,項目成員組織“暖茶師生情”活動,定期向老師們義務奉茶、舉辦微公益茶會活動,體現大學生感謝師恩之情。感恩同學情,組織“校園微公益、圓夢進行時”,提倡每人捐助1元錢,募集資金并征集在校家庭困難學生的勵志夢想,幫助他實現勵志夢想。聯系學院相關組織協會資源,定期為學校師生提供“免費電器維修、免費化妝技術推廣、免費感恩書籍交流”等活動。
(3)“感恩社會行”活動。整合株洲地區各高職院校公益組織、社會公益組織資源;聯系株洲地區各社區,了解單親困境兒童情況;收集歸檔需要幫助的留守兒童、失獨老人信息;通過“探望”、“捐書”、“幫扶互動”等措施,對留守兒童和孤獨老人進行精神扶持和物質協助,做到“常懷感恩、溫暖社會大家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感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