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福
摘要:如何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對初中階段的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是學校領導與教師都需要認真考慮的一個問題。隨著社會的進步與各行各業的激烈競爭,對人才的需要也越來越大,因此,國家也越來越重視教育,同時也對初中階段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就義務教育階段下,如何對初中學生實施平衡的教學,提高教學管理展開討論。
關鍵詞:教育公平;教學管理;探索與實踐
一 初中階段進行平衡教育的意義
“公平”二字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雖然國家在保證公民享有公平待遇方面推出了各項政策,但是社會上仍然有很多不公平不道德的行為。青年人作為國家未來的接班人,在推動社會公平方面需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那么就需要從小培養青年人的公平意識。初中生在生理、心理上都較小學生有很大的提升,在初中階段進行平衡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作為初中階段的老師,需要多關注社會環境、結合國家出臺的政策,同時也應該關注學生的發展,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計劃,讓每一位學生享受應有的教育,讓公平貫穿于教師的教學管理中。
二 初中階段進行平衡教育的方法
實現教育平衡對構建社會平衡起著很大的作用,只靠一方的力量是完全不夠的,每個學校都需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計劃,貢獻自己的對策,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共同為實現教育平衡做出貢獻。
(一)對各班級制定平衡制度
很多中學為了提高升學率,挑選到更多優秀的學生,都會設立一些重點班,讓好的學生接受學校配備的優秀教師以及良好的教學資源。所以很多父母為了讓自己的小孩能進入重點班,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則會通過很多方法,利用一定的資源。但是如果每個家長都通過這種方法,就會給教師造成一定的困擾,導致各個班級的人數差別懸殊,對教師的教學管理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好的班級很好,差的班級很差,這也會使得兩極分化嚴重。因此為了讓各班級都能達到相對平衡,學校需要改變以往的分班制度,嚴格按照上級的指示,為每個班都安排資質差不多的教師,讓每個學生都享有同樣的教學資源。比如很多中學在學生入學前采用搖號分班的政策,把報名的學生名字編成號碼,放到搖號器里,同時讓社會各方人士都來現場進行督促,最后完成分班工作,這也使得每個報名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公平待遇,讓每位學生在入學前都能在同一起跑線上。
(二)提高教師能力,培養更多杰出老師團隊
實施平衡的教學制度,就是在設立班級時,讓各個水平的學生都融在一起,因此一個班級里既有優秀的學生也有差生,因此學校需要提高教師的能力,培養更多杰出的老師團隊以滿足各階段水平的學生。時代在進步,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學校也需要挖掘更多年輕的教師,通過年輕老師與年老教師進行相互交流,相互取長補短,使得教師團隊多樣化。學校在教師管理方面也應該多做改進,在對學生實施公平教育的同時,也需要保障教師的權益,讓教師享受公平待遇,為教師提供更多獎勵政策,讓教師充分發揮模范作用。其次也應該加強對班主任的培訓,班主任對于一個班級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在班主任的選擇上也需要多一些考慮,選擇一些經驗豐富、管理能力較強的老師作為班主任帶動全班同學一起進步,而且班主任對班級實施平衡教學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了解學生
了解學生,注重學生心理方面的指導,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初中階段的學生很多都處于叛逆期,作為教師,更多的需要去引導他們,多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同時還要觀察學生心理上的變化,這個階段的學生心理情緒波動都較大,因此需要時刻注意。班主任也應該了解班上同學的家庭情況,與家長保持聯系,多與家長溝通學生在校的表現情況,反饋孩子在學校的信息,還應該了解學生在家里的表現情況,為學生發展提出寶貴建議。
(四)設立獎勵制度
鼓勵與稱贊是對一個學生最大的肯定。學校不僅要對成績優異,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表揚,還應該設立獎勵制度,對學生給予肯定。這種做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勵學生,讓學生朝著一個目標努力,也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積極程度,讓優秀學生之間相互競爭與促進,也帶動了班上的一些差生。同時對于班上的差生也應該給予一定的進步獎鼓勵,讓他們也感受到學校給予的關愛,享受到公平待遇,促進他們不斷進步。
每個學生的家庭條件都各不相同,為了讓貧困的學生也能享受到平衡的學習待遇,學習則需要制定扶持制度,為這些學生提供一定的補助,讓他們能夠感受到學校對他們的關愛。
三 結語
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教師與同學的共同努力,義務教育階段下,教學平衡需要貫穿在整個初中階段過程,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享受到相同的待遇。學校的教學管理更是要不斷的進行改進,探索出適合自己學校發展的方案,作為初中階段的教師就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結合社會環境,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培養出更多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朱磊.教育公平是和諧社會的基石[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2).
[2]張厚軍,朱宏軍.教育公正:實現社會公正的階梯[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03).
[3]秦蘇濱.美國追求高等教育公平的經驗與啟示[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