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婭 仇文卿
摘 要: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師德師風不僅體現了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教風、學風,而且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對廣大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伴隨著社會改革和轉型,師德師風如何發展與完善,真正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覺做以德立身、立學、施教育德的楷模,維護教師職業形象,提振師道尊嚴,使之順應社會經濟、科技和文化的變化,符合新時代特征和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職業院校;師德師風;新時代內涵建設
一? 新時代師德師風的重要意義
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新時代對廣大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進一步增強教師的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規范職業行為,明確師德底線,讓每一名教師都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尤其是職業院校能否承擔起為社會培養合格的高素質應用性人才責任,其中師德師風的建設至關重要。
師德是教師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質,師風是教師的風范,師德師風不僅體現了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教風、學風,而且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了校園的精神面貌以及校園的風氣,影響著職業院校的辦學質量與育人水平。伴隨著社會改革和轉型,在這復雜的環境下師德師風如何發展與完善,使之順應社會經濟、科技和文化的變化,符合新時代特征和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真正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覺做以德立身、立學、施教、育德的楷模,維護教師職業形象,提振師道尊嚴,因此加強職業院校師德師風建設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 職業院校教師師德師風現狀
近年來,國家加大對職業院校的扶持力度,職業院校也處于轉型時期,伴隨著辦學體制、辦學環境的變化,各學校在教師隊伍建設上出現了一些問題,少數教師在師德師風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必須引起重視。
(一)缺乏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自覺性與主動性。職業院校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由于缺乏對教師職業特性的深刻理解,他們很少能認識到自身職業道德存在的不足,對自身應有的職業道德、原則規范認識模糊,對師德建設重要性認識不足,自身缺乏遠大理想及對理想的執著追求、教育事業的熱愛。
(二)師德意識不強,缺乏敬業精神。職業院校中部分教師很少有強烈的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因為沒有升學壓力,科研壓力小,工作單純,工作相對輕松,僅將教師工作當作謀生的手段,缺乏強烈的職業情感和進取意識,不能堅守自己的職業追求,不甘在平凡的教育崗位上潛心教學,導致部分教師易滿足現狀,按部就班。
三 加強職業院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必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就加快職業教育發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努力培養出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師德,作為社會、教育本身及教師這種職業對其從業者的規定性要求,有歷史的繼承性,師風則是教師在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長期的、穩定的、有鮮明指向的思想與行為的定式或習慣”。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變化及職業教育的要求,師德又融入了培養創新性、先進性、實踐性人才等的時代內涵。所以,新時代的職業院校教師,應該具有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為祖國職業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質,還要努力擁有新時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觀念及具有時代特點的先進的道德觀念。
四 職業院校教師師德師風的內涵建設的建議
(一)營造濃厚的師德師風建設氛圍,提高對師德師風重要性的認識,加大師德師風的宣傳和引導力度
從職業院校的特點和任務出發,明確師德師風建設是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關鍵,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教師工作的首位,貫穿于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正確詮釋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理解和認識,將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一種終身事業來奉獻和追求,愛崗敬業,廉潔從教,發揚奉獻和探索精神,具有為中華民族崛起而努力工作的堅定信念和為祖國培養現代化高素質實用性人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領悟改革精神,把握形勢變化,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二)建立完善師德師風培訓機制
職業院校教師不僅要有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和廣博的相關領域知識,還要應具備豐富的實踐性知識和較強的動手能力,在實踐中能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性知識。首先要進行師德師風理論和知識規范的學習教育,然后才能內化為師德意識。因此,加強師德師風的學習教育是職業學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環節,要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特別要把好入口關,就是搞好新教師的崗前培訓工作,對新進青年教師開展包括師德師風在內的培訓,并嚴格考核,把是否熟悉和掌握師德理論作為上崗的重要依據;建立教學導師制。就是在學校教務、教研和人事部門的統一安排下,各院系為青年教師配備教學導師,實行“傳”、“幫”、“帶”。教學導師不僅要指導新教師備課、上課、課外輔導、實踐教學等教書環節,更重要的是指導新教師建立良好的師德師風,并付諸于平時的教學工作中。
(三)制定健全師德師風評價體系和有效的監督機制
師德師風評價是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手段。一方面健全科學的評價機制,將師德師風建設的目標具體化、規范化,促進教師師德師風的不斷完善;另一方面健全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考核體系。要把教師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在考核的過程中應將考核指標量化,重點考核教師的職業道德狀況、教學態度、育人效果,考核結束后公開公布考核結果,獎優罰劣,使得培養自身良好的師德師風,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
要建立由學校、教師、學生、教學督導共同參與的“四位一體”的師德建設監督網絡。學校通過校園網絡、師德師風意見箱、學校聽課制度、教學督導制度、教師互評制度以及學生評教制度等途徑,廣泛聽取師生群眾對師德師風情況和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意見。要支持學生、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對師德師風建設進行監督和評議。
孔子曰:“其身正,不僅則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歷代教育家對教師也提出了“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躬行實踐”的要求,作為新時代的職業院校教師,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積極的精神面貌,優雅的行為表現,儒雅的風度,儀表端莊,舉止文明,一身正氣,活躍在課堂內外,以教師的威望和人格魅力令學生所敬佩,成為學生的楷模。加強職業院校的師德師風建設,將有力保障和支持中國職業教育更快更好地發展,職業院校的內涵建設也才能取得成功。如何使職業院校教師師德融入更為豐富的時代內涵值得我們深思,這是一項重大的建設工程,勢在必行,同時也是一項需要每一位人民教師長期奮斗的艱巨任務。
參考文獻:
[1]王玨:《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07
[2] 洪紹青.如何培養高職院校教師的師德[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
[3] 簡利亞.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探析[J].科教文匯,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