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增輝
【摘要】現代教育環境下,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已逐漸成為素質教育下一項重要的人才培養目標。尤其是環境設計專業,作為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需要對其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全面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特從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出發,嘗試為當前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提供可供選擇的路徑。本文從營造創業氛圍、完善課程設計以及加強校企合作等方面進行了論證,認為當前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需要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創新創業;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進一步深化,對人才的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德、智、體三者兼備,才稱之為現代化的人才。而具有創新精神的創業人才同樣也成為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重點,在深化素質教育的同時,也成為人才培養的核心。就目前來講,高校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已基本上形成課堂式的教育,實踐性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尚需要進行全面的探索和嘗試。尤其是對于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來講,對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動手能力要求較高,學生只有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中才能更好地掌握環境設計專業知識,才能實現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因此,本文特就創業氛圍、課程設計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詳細分析了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途徑。
一、營造創業氛圍,激發學生創業激情
(一)豐富校園文化,點燃創業夢想
大學生作為學生向社會過渡的特殊群體,其思想價值觀念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也是接受新技術、新思潮的前沿群體,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對其影響深遠,尤其是對于環境設計專業學生來講,其思維更加活躍,更加容易受到校園文化的熏陶。因此,要想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可以強化校園文化建設,構建適合環境設計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學術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夢想。例如,可以通過文化走廊、海報宣傳以及校園廣播等方式,結合環境設計專業的特色,突出環境設計專業在現代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以及現有創業人員在環境設計領域所取得的重大成績。同時,將本校畢業生中取得較大成就的創業人員作為典范,利用身邊熟悉的人員對學生進行現實教育,增強學生心靈上的歸屬感和對環境設計專業創業的認同感。在潛移默化的環境氛圍中,讓學生對環境設計專業的創新創業產生憧憬和向往,從而能夠激發起創業的夢想。
(二)健全獎勵機制,激發創業潛能
高校學生具有強烈的自尊心,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贊成。針對該特點,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可以設立創新創業指導中心,對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進行合理的分析和指導,并且按照項目的分類,在學生開辦設計項目展覽的基礎上進行評優。對于具有較好創意的創業項目,指導中心可以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將其納入到學生的綜合素質測評中。同時可以作為學生獎學金、學分成績的依據,實現對學生創新創業的鼓勵。而對于非常突出的創新創業項目,要鼓勵學生去參加校級、市級甚至是全國性的創業項目比賽。例如宿舍環境設計大賽、設計專業創新創業大賽、“中裝杯”全國大學生環境設計大賽等,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創業激情等,在拓展學生視野的基礎上,都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潛能。
(三)構建創業平臺,體驗創業成果
環境設計作為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對于學生的實踐設計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在學生的創新創業過程中,更是離不開學生的實踐創新。針對該方面,高校可以從多個方面為學生搭建創新創業的實踐平臺,豐富學生的創新實踐活動。例如,針對環境設計專業的特點可以適當增加學生的實訓時間,使學生能夠了解到環境設計專業領域的前沿知識和傳統環境設計的模式等,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在構建學生創業中心的基礎上選拔出優秀的創業項目,組建成創新創業團隊。創業團隊進行自我管理和經營,創業中心對創業團隊進行必要的技術引導和資金支持。另外,要鼓勵學生去參加社會項目,諸如深入到設計公司、社區以及城市管理規劃單位等進行頂崗實習,或者是將項目引入到創業中心,憑借學生的能力,實現項目的盈利,進而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的綜合素養。
二、完善課程設計,增強學生創業素質
(一)優化課程設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組織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編寫環境設計專業的教材,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課程教學中,設置包含創新意識和創業實踐能力的教學內容,創新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綜合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模式。從不同的創新創業課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實踐能力。強化環境設計專業與創業實踐的有效融合,從知識創新和社會實踐的角度出發,設置合理的課程形式,促使學生能夠在主動的學習態度中積極參與到創新和創業的實踐中來。或者根據學生實際的創新能力,設置不同的教學課程,充分尊重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因人制宜制定相應的課程計劃,保障學生能夠擁有較為積極的環境設計熱情,激發其最大的設計潛能。
(二)納入教學體系,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將課堂教育與現實中的實踐進行結合,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去參與社會,融入到社會當中,從而在實際的生活中學習到生活的實踐經驗。將社會真實項目引入到教學當中,要求學生按照真實的項目設計要求去完成。對工藝材料、環境空間等進行實際的體驗,例如,在城市公園的設計中,可以引導學生到公園去進行實際的生活體驗,區分出所要設計公園的特色,了解該公園是農業因素還是工業因素占據主導。如果是農業因素較多,在實際的設計中,將重點突出休閑農業的經典,建設以現代農業科技為主題的公園,將園區主要農產品做成模型狀予以展示,設置瓜架廊道、假山流水等景觀,體現園區主題和文化。引導大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去有效解決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培養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生動的教學案例,在對教學信息資源進行擴充的基礎上,將教學內容由難變易,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增強教學效果。最終將大學生價值觀的樹立與社會主義實際發展的現狀進行結合,按照社會的需求做出正確的人生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