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崗
摘? ? 要: 信息時代,微課成為教育領域的熱門詞匯,微課的開發與應用受到教師的認真對待和高度重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發微課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需要教師掌握有效的方法。作者參與了《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同步型微課的實踐研究》課題的研究工作,總結了初中語文教材同步型微課的開發經驗,以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 初中語文? ? 同步型微課? ? 教材開發
微課是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按照學生認知規律研發的結構化數字教學資源,以教學視頻和素材課件等形式呈現碎片化的學習內容。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更好地服務課堂教學,滿足學生日益個人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如何充分發揮微課的作用,需要我們持續深入地摸索研究。
一、微課與課堂教學整合的意蘊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是基于學生群體教學開展的同步性教學,無法滿足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需要,難以滿足學生的異質需求,也很難為學生提供反復性、反思性的學習媒介。微課作為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的有效媒介,可以解除當前課堂教學的種種弊端。雖然微課存在團隊合作等方面的種種局限,無法完全取代課堂教學,但二者可以互取所長,結合起來,發揮1+1>2的作用。
課堂是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組成的復雜認知場,個體認知、家庭教育、課外輔導等差異放大了學生間的差距。同步性的課堂教學經常面臨優等生得不到提高、后進生無法解惑的問題,教師很難兼顧每位學生的學習需求。微課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可自主選擇的豐富資源,優等生可以進一步提高,后進生可以針對性地反復學習深厚基礎,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自然分化,從而實現教學公平。
微課與課堂教學的整合,需要關注學生認知發展的過程。教材同步型微課繼承了微課的優點,又具有教材知識同步性的特點,是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良好載體,是信息時代背景下自然分材教學的典型范例,可以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實現個體的深度學習。
初中語文教材同步型的微課以初中語文教材為基礎,針對學生個性化特點設置不同的課程,為每個學生提供契合的學習資源。由于圍繞語文課本,教材同步型的微課便于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也便于教師設計和制作,將教材中的課文細化為獨立的知識點,方便學生隨時隨地學習,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能夠切實有效促進學生整體進步。
二、教材同步型微課開發原則
(一)規范性原則。微課的時間通常不到10分鐘,幾分鐘內要明確講授知識,需要教師合理精簡內容,突出主要知識點。由于微課中沒有師生互動時間,節奏較快,需要教師精心準備教學內容。在微課學習中學生主要依靠視覺和聽覺,這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視頻素材,精心選擇圖片和布局,避免出現鼠標無序游走、畫面切換效果粗糙等可能影響學習效果的問題。教師的語言要標準、流暢、規范,要富有啟發性,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
(二)完整性原則。教材同步型微課是一套完整的課程,需要圍繞教學目標,整理教學內容,構建教學過程,創設教學情境,進行教學評價和教學反饋等。尤其目前一些微課資源缺乏教學評價的內容,依賴網絡,缺乏面對面的師生互動,教師容易忽視教學評價和互動、反饋。因此,應注重教學評價和教學反饋,增加討論欄、練習、知識提示和反饋鏈接,加強師生和生生間的互動交流,更好地銜接課堂教學與微課教學。
(三)系統性原則。微課教學集中講授某個具體的知識點,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整體把握語文課程教學,不僅要做好教學內容的細化,還要加強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教材同步型微課更是如此,不能完全獨立存在,與其他微課、課堂教學建立邏輯關系,不是內容依賴而是動態生成的關系。這要求教師在開發微課資源時考慮上下層知識模塊,兼顧知識的系統性,克服知識零散、孤立的問題,幫助學生構建系統、有序的語文知識體系。
三、教材同步型微課的評價標準
(一)內容維度。語文微課內容要抓住教學的重難點和易錯點,選擇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知識點詳細講解。微課應是一個完整的課程,包括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情境創設等內容,不僅要有視頻內容,還要有教案、習題等輔助擴展資料,便于學生學習使用。
(二)藝術維度。語文微課主要借助畫面和聲音傳授知識。微課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視覺和聽覺效果。因此,語文微課的畫面應布局合理、風格統一、美觀大方,文字、圖表、色彩、字體合理搭配,不會造成視覺負擔,還會給學生以視覺享受。教師的聲音要洪亮、清晰,用規范、標準的普通話,語言要富有感染力,背景音樂要能合理降低學生的枯燥感。此外,微課還要注重教學的趣味性,以生動、形象的視頻和音頻資源讓課程內容變得精彩有趣,教學方法要推陳出新,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技術維度。語文微課的開發與應用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和網絡平臺,需要教師熟練掌握微課制作軟件,使整個微課作品達到較高的水平,避免出現動畫效果不合理、畫面模糊殘缺、有雜音等問題。
四、教材同步型微課的樣本分析
選擇課題組兩名教師《記承天寺夜游》的微課作為樣本,具體情況如下:
樣本1:J老師的《記承天寺夜游》微課
J教師的微課時間在20分鐘。首先呈現了聽課導航,教師呈現詩歌文本,解釋重點字詞,逐句翻譯;其次分析課文結構和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最后進行總結。
該微課教學內容邏輯性較強,教學主線清晰;教師聲音洪亮,語言幽默,啟發性較強;圖像和音質清晰,風格統一,布局合理。在內容維度、藝術維度、技術維度上的綜合表現比較出色。
不足之處在于時間太長,遠超過一般微課的10分鐘;知識點眾多,未能突出主題;構思和傳統的課堂教學一樣,缺乏新意;缺乏教學評價和隨堂聯系、學情反饋。
樣本2:W老師《記承天寺夜游》微課
W老師將《記承天寺夜游》分為兩個微課,都是8分鐘時長。第一個微課是整體把握詩歌,以《明月幾時有》為背景音樂,用詩文導入,介紹承天寺和蘇軾;然后范讀詩文,強調節奏和感情;再解讀重點字詞,顯示譯文;最后整體分析詩文大意和表達方式。第二個微課是分析詩文,包括敘事順序、夜游原因、文眼、“閑人”議論等,并和《小石潭記》《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進行對比,最后進行總結。
W老師的微課時長合適,主題突出,目標明確,邏輯性較強,教學主線清晰;教師聲音富有感染力,采用問答等形式,教學方式多樣;視頻和音頻清晰、同步,布局合理。在內容維度、藝術維度、技術維度上的綜合表現比較出色。
不足之處在于缺少教學評價、隨堂練習、學情反饋等內容。
從以上兩位教師的微課樣本可以看出,每個教師的微課各有特色,但普遍存在缺乏教學評價、隨堂練習、學情反饋的問題。從筆者的教學經驗來看,很多教師開展的微課或多或少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或是趣味性不強,或是主題不突出,等等,影響微課教學效果。
五、教材同步型微課開發的建議
(一)要規范微課的開發設計模式。目前很多學者都提出了不同的微課設計模式,一般包括前期分析、中期設計、后期總結三個環節,科學選定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設計策略,最后進行反思總結,將心得體會應用到后續微課設計和實施中,構成良性循環。在教材同步型微課的設計前期,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情,合理確定微課教學內容;在中期,需要教師圍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習策略等,合理設計微課;在后期,需要教師根據教學評價和反饋情況進行反思總結,積累經驗。
(二)重視課后評價和學情反饋等環節。目前部分初中語文教材同步型微課缺乏這些環節,或是形同虛設。由于微課缺乏面對面的交流互動,教學評價和學情反饋至關重要,有助于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后續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優化。隨堂練習是微課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能夠有效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檢查詩歌默寫、翻譯,也可以給出開放性問題,安排學生查閱課外資料。只有通過必要的檢驗,才能讓學生了解不足,讓教師了解學情,查缺補漏,強化教學效果。
結語
微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教材同步型微課將微課與課堂教學結合,可以充分發揮二者的優勢,實現自然分層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在教材同步型微課開發中,需要堅持規范性、完整性、系統性原則,做好微課內容維度、藝術維度和技術維度的設計,重視教學評價、隨堂練習、學情反饋等環節,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顯著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徐曉莉.充分探討微課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Z].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
[2]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一)[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2.
[3]趙從書.淺析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讓語文課堂“微”出效果[J].中學課程資源,2018(12):4-5.
[4]梁熹徽.談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的運用[J].華夏教師,2018(33):59.
[5]康琴.例談教學“微設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9(11):35-37.
[6]陳繼合.初中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1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