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時代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出現了互聯網傳播信息的新型傳播渠道。近些年,它已經逐漸發展為我國運用最為頻繁的傳播手段。該種傳播手段已經滲透在人們實際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同時也給民族體育文化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因此,我們應當及時把握這個時機,增強民族體育文化在計算機網絡中的建設,加大相關的投資力度以及優秀人才的培養,在互聯網背景下賦予民族體育文化更加鮮活的生命力,以此促進民族體育文化的穩步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民族體育;文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在人類文明不斷傳播和發展的過程中,民族體育文化給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為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方式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弘揚民族體育文化是確保民族多樣性的有力保障,為人類不斷進步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就現階段的民族體育文化傳播狀況來看,較為常規的方式很難生動、完整地再現民族體育文化真實面貌。然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給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播帶來了新的契機。因此,我們可以有效地借助先進的互聯網技術來記錄民族體育文化的重要信息,以此完善相關的數據和檔案,利用計算機互聯網來促進民族體育文化的進一步發展。
一、民族體育文化傳播的意義
雖然我國民族文化體育具有悠久的歷史,但是興起卻相對較晚。弘揚我國的民族體育文化能夠為體育事業提供正確的發展方向,對我國體育領域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除此以外還能給民族體育文化增添新的生命力,讓人們感受其中的魅力所在,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民族體育中來。有效傳播我國民族體育文化能夠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該事物,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對民族體育文化的認同感。同時還能夠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體育是對身心有益的一項運動,使人們加大對體育事業的關注力度,讓體育事業從以往的被動、弱勢中解放出來[1]。弘揚和發展民族體育文化的初衷是為了讓人們的身心更加健康,雖然現代醫療非常發達,但是廣大人民群眾還是希望能夠有一個健康的身心,使自身有著更加強大的意志力,有效地加強我國的綜合國力,進而提高我國在國際中的地位。
二、現階段民族體育文化傳播路徑
(一)學校教育傳播
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教育,它為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提供了動力。在教育領域中,有效地傳播和民族體育文化已經列為了教育工作中的一部分。在《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提出了關于民族體育文化傳承的具體要求。在弘揚民族體育文化的途徑中,學校是最基本的傳播渠道,作為民族體育文化的主要傳播場合,應當把民族體育納入教育事業中。由于民族體育具備著較為優良的特性,因此在校園中開展體育教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根據相關的課程能夠給民族體育創設一個較為系統和完善的發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民族體育文化的弘揚和發展。
(二)大眾健身活動傳播
民族體育有著一個較為顯著的特點——強身健體。我國民族體育既來源于廣大人民群眾,同時又適用于廣大人民群眾。它作為一個傳統的鍛煉身體的形式,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具有較強的人民群眾基礎。我國大多數民族體育之所以能夠順利開展,是因為它的動作相對簡單,人們學得比較快,也沒有特別嚴格的要求。在我國國民經濟不斷上升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同時也越來越注重精神文明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從單一轉變為多元,健身操以及廣場舞深受人們的喜愛,已經變成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往很多民族傳統節日中的娛樂項目,已經變成了當代少數民族進行日常鍛煉的主要形式,如苗族鼓舞等。
(三)體育競賽傳播
體育運動有著明顯的競技性。體育運動的精神就是實現自我超越、戰勝對手,和人們不斷進取的追求相吻合[2]。我國是多民族大國,弘揚和發展民族體育文化能夠促進各個民族之間和諧相處,為各個民族之間的發展提供一定的樞紐作用。少數民族舉辦的運動會是民族體育文化傳播的一個有效途徑,很多獨具特色卻不為大眾所知的民族體育項目向能夠向大眾展示,讓全國的人民群眾甚至是世界群眾所熟知。因此,我們應當在保證民族體育項目基本特色的同時凸顯其民族性及娛樂性,加快我國民族體育項目逐步走向國際化的進程。
(四)現代旅游傳播
社會的進步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它們的變化給人們的生活以及思想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現如今,人們在追求溫飽的同時也越來越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選擇旅游的方式放松自我。體育旅游能夠有效地調整人們的心態,具備強身健體的作用,是人們洗滌心靈的有效途徑之一,是基于常規旅游方式上的有效補充。民族體育活動在具備深厚文化內涵的同時還有娛樂、休閑等優良特性,旅游群體也可以通過自身的情況及興趣愛好自主選擇民族體育項目。現階段,許多少數民族已經有效地利用自身的傳統節日來開展相關的體育活動,達到吸引游客的目的,使獨具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變成該地區的亮點之一,從而讓更多的游客體會到少數民族的風情與特色。
(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播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我國乃至世界各國都是具有廣泛關注度的詞匯,雖然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但是進程卻很快,完美地展現出了我國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決心,這是我國民族體育文化的弘揚和發展的又一有力保障。我國的民族體育文化保護是近些年剛開展的項目,主要任務是搶救原生態的民族體育文化,隨后將這些文化整理成相關的知識內容,以促進社會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互聯網背景下民族體育文化傳播策略
(一)增強民族體育網絡文化的建設
民族體育文化在我國甚至是國際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是世界文明的珍貴寶藏。在建設民族體育文化的過程中,民族體育文化應該占據網絡領域的主要位置,主動探尋廣大群眾所喜愛的文化形式,把民族體育文化中所蘊含的特色和價值完美地整合在一起,最后在網絡領域中完美地體現出來,以健康、積極的民族體育網絡文化來主導互聯網市場,并且有效轉變人們對于民族體育文化的看法,以此達到弘揚和發展民族體育文化的目的。
(二)加強民族體育網絡文化建設的優秀人才培養
現階段,培養民族體育網絡文化優秀人才的主要渠道有兩種,分別是信息技術專業和體育學院。在常規的高校中,信息技術專業的教學工作內容是根據當代的教育要求來制定的,沒有實質上的區別,也沒有對民族體育專業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培養[3]。近幾年,有少數的體育院校為了能夠滿足當下時代的發展要求,開展了民族體育信息技術方面的培養計劃,為民族體育網絡文化建設儲備一定的人才。但是由于受到了師資以及學生來源的影響,該計劃還存在著一些不足,這就需要適當調整該方面的師資隊伍以及相關的教學計劃,以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
(三)加大對民族體育文化的投資力度
弘揚和發展民族體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把民族體育挪進相關的博物館,而是遵循“用之于民,取之于民”的原則對其進行有效的發掘和運用,讓它能夠在互聯網發展的背景下獲得生機,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相關政府應當加大對民族體育文化的投資力度,保證民族體育文化能夠在互聯網環境下順利地開展運營,以此達到相關資源的整合和優化,進而吸引更多的人群傳播民族體育文化。
(四)有效開展民族體育文化資源的發掘和數字化工作
開展民族體育文化網絡傳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有效地發掘與整理民族體育文化的資源。民族體育文化具備形式豐富、種類多元以及鮮明的民族特色等特點[4]。對于各式各樣的民族體育文化,需要運用到不同的理論來開展調查與研究,如歷史學、社會學以及人類學等,從而獲得更加真實和全面的結論,給數字化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隨后,再有效利用數字化信息將民族體育文化的相關資料,如圖片、視頻等轉變成數字化進行永久的儲存,給教育、科研及文化交流等提供一定的幫助。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經濟全球化以及信息時代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個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也日益加深。計算機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是人類發展歷史上的重大飛躍,它憑借著自身的優良特性,具備獨特的開放以及互動性質,創新了人類的生活、工作以及思維方式。為了能夠順應當今時代的發展需求,我國民族體育文化應當在保持原本發展方式的同時合理地運用當代的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為民族體育文化今后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證,以此得到更加理想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馬陽,張良祥.“互聯網+”時代達斡爾族民族體育文化傳播新策略[J].運動,2017(6):144-146.
[2]劉天宇.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傳播創新策略[J].青年記者,2016(14):129.
[3]陳強.文化自信視角下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效應及發展建議研究[J].體育風尚,2018(5):13-14.
[4]王慧明,姜楠.新媒體背景下遼寧海洋體育文化傳播及發展路徑探析[J].中國市場,2016(34):151-152.
作者簡介:李心(1986-),男,漢族,山西運城人,碩士,教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