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嚴超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江蘇南京 211172)
在我國現代化教育中,每一所學校都會開設一門課程,即思想政治課。在日常教學中,大多數高校思政教師都會聯系生活實際,但由于思政課程部分偏理論比較多,故教學依舊會存在眾多問題。由于大學生綜合素質、自律性、吸收能力等方面存在差距,加之高等學校人才培養定位是注重培養專業性人才及教師教學方式單一,都導致了學生對思想政治課不重視。
在高等學校生活中,高校教育教學模式和以往的中小學教育教學模式是不一樣的。大多的高等學校教育教學都是以專業教育為主,向社會輸送專業型人才,學生只需要將專業課學的精益求精,文化課側重程度沒有以往中小學那么的側重。相比較中小學學生而言,大學生的學習還是比較輕松的,不用再像以前那樣需要為高考努力奮斗十余載,更不用千人過獨木橋。目前,我國高等學校教育是高校學生通往職場世界的一架重要的人生階梯,更是學生職業生涯中的重要“加油站”。大學是每一位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少年強、青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強、青年強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學習成績、創新能力、動手能力等方面。步入到大學的學生,大多數對于純理論的思政課學習積極性不是很高,尤其是馬列原理論課程。甚至于有很多大學生對思政課程的認知度和感知度存在偏差,覺得這門課程枯燥、乏味,是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在心里排斥學習,除此以外,這門課在高等學校開設的一般都是大班課程,人數、班級均較多,很多學生容易存在曠課、逃課現象,或者上課人來了卻不用心聽課,出現玩手機、聊天等情況,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在高等學校教學中,一些高校思政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常常使用“以教為中心”和以知識“滿堂灌”為主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過多地以講為主,極大地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高等學校思政課教學中,教師過多地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缺乏實踐經驗,與學生生活聯系不密切,無法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盡管一些高校思政教師對教學手段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如:在思政教學過程中,使用了多媒體等設備進行幻燈片的放映,但教學模式并未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加之學生對思政課學習目標和意義感不強,學生的學習思政課自覺性普遍偏低,大多數大學生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學習、怎樣學習這門課程。在這種情況下,思政教師在思政課教學中容易出現虎頭蛇尾,開始不注重教學效果,上課也只是為了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上課體驗,從而形成惡性循環的課堂氛圍。
十年樹人,百年樹木。高校思政課教師在思政教學活動中,要遵循傳授知識與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的規律,借助生活中的熱點合理導入新課,可以有利于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大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大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調動師生之間的互動。比如,在高校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用一些名人事例,可以舉一些學生所熟知的人物,如勞模孔祥瑞、雷鋒、鄧建軍、馬云等,讓學生從名人的生活事跡中學會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當今,“互聯網+”趨勢發展日益壯大,高校思政教師亦可以借助“互聯網+”模式,利用互聯網中的新鮮生活事件與課堂教學不斷密切聯系,以生活中古今中外的歷史人物為引線,將枯燥的思政課程與互聯網結合起來,穿針引線,可以極大地降低思政課的枯燥乏味性。與此同時,也可以借助生活中與新課相關的熱點話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感觸更深刻,形成思想共鳴,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此外,高校思政教師不僅要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傳授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加強對學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的熏陶,運用理論知識,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總是會涉及到一些生活探究性學習問題,需要學生分組進行學習探討,而通過小組形式探究學習不僅可以提升溝通、語言組織的能力,還可以提高自身的解決問題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存在著思政教育的課堂,如:學院的文化墻比賽,學校組織的志愿者活動、參觀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展覽館、優秀黨員宿舍等等,高校思政教師需要充分利用這些無時無刻無不存在的無形的課堂,使其充分發揮對學生的意識形態教育,讓學生在生活中耳濡目染地接受洗禮。
目前,高校教師教學主要形式是課堂教學,而當下除了思政教學課堂主陣地之外,第二課堂已然成為了高校教師課堂延伸的無形教育課堂。因此,這就迫切需要高校加校校園環境建設,醇化高校學生學習氛圍。在這個教育過程中,高校思政教師還需要格外關注生活中與思政教學相關的活動,有效地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將涉及到的生活實踐活動與教材內容緊密相結合,通過學生參與活動,加之講授當下相關的時事熱點,不斷地激發學生深思,不斷地開拓學生的眼界,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習總書記曾說:“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而大學生在這短暫的幾年學習時光中,需要系好矢志不渝的人生第一粒扣子。現在正是大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時候,如果大學生第一粒扣子系錯,那么剩下的將會全部扣錯,為了杜絕這類現象,這就需要高校思政教師開始思考、探索。
為了能夠使課堂更加生動逼真,高校思政教師常會采用創造生活教學情境來展開課堂教學,這也就需要高校思政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出不同的教學情境,積極鼓勵學生融入到情景教學中去。結合生活教學情境,讓學生動起來,想象自己就是情境中的人物,去真正體會和感受生活,讓學生從情景教學中體會到社會責任感。這樣不但可以活躍課堂,而且可以拓寬知識領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間接地加深了學生對本節知識點的學習,使得高等學校思政課教學更具生活化特色。
總而言之,大學生就像是一塊璞玉,常言道:“玉不雕不成器”,高校思政教師就是雕琢這塊璞玉最鋒利的武器,因此,高校思政教師所擔負的育人責任更是重大。在思想政治教學中,高校思政教師需要恰當地運用生活實踐、生活熱點、生活事例,創設出富有生活化氣息的教學情境,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課堂氛圍活躍,順利地達到思政課教學的目的,從而間接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吸取到人生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