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達
摘? ? 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新時代黨和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做好農村基層干部培訓工作是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環節。在傳統培訓工作中,受培訓工作實施者、接受培訓的農村基層干部以及培訓平臺條件等方面的影響,使得培訓效果不夠理想?;ヂ摼W信息技術的發展,為農村基層干部培訓在內容的針對性、學習方式的靈活性、學習資源的豐富性等方面的變革提供了條件,從而有利于今后該類培訓更高效地開展。
關鍵詞:農村;基層干部;培訓;互聯網+;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D422.0;F121?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5-7394(2019)04-0029-04
在《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中發〔2009〕1號)文件中,明確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把黨的各項農村政策落到實處。村干部作為鄉村振興工作的主力軍,其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同時,作為貧困地區群眾發家致富的領路人,村干部擁有良好的自身素質和優秀的業務能力,是實現當下精準扶貧工作的有力保障[1]。因此,針對如何提升農村基層干部的素質與能力、完善村干部培訓機制、加強大學生村官培訓的研究等問題,越來越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2]。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工作有了更好的技術支持。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手段,打造適于農村基層干部學習的“互聯網+培訓”平臺,變革培訓的方法和模式,能有力地促進基層干部培訓工作的開展及質量的提高。
1? ? 農村基層干部培訓工作的現狀及困境
從構成關系的角度分析,培訓工作包括培訓的實施者、培訓對象,以及二者之間相互聯系的媒介。評價培訓工作的成效,可以通過培訓對象在培訓前后所得到的“提升”作為主要依據。在農村基層干部培訓工作中,培訓的實施者主要是來自高校的專家學者、各部門的科技骨干、基層模范干部等;培訓內容主要是圍繞國家“三農”政策解讀、思想理論學習、典型人物事跡宣揚、反面教材警示等主題;培訓對象則是廣大農村基層干部,包括相當數量的大學生村官。在當前農村基層干部培訓工作的構成關系中,從培訓對象到培訓實施者,再到培訓內容和方式都存在著一些需要解決和改善的問題[3]。
1.1? 農村基層干部的培訓需求存在多樣性特征
目前,我國農村基層干部不論是在地區分布、年齡結構、學歷層次,還是其工作經驗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差異,因而,他們對于培訓的需求也有較大差異。從有關調查研究可知,當前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呈現出以下群體特征:(1)年齡層次主要集中在中青年,以中年為主;(2)學歷層次集中在專科及以下水平;(3)工作方式多以個人經驗為主,積極引入科學管理方法的較少;(4)工作主要是在完成上級任務,主動發現解決問題的少;(5)對于自我素質能力提升的主動性較差;(6)對于培訓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足等。雖然為了響應國家“一村一名大學生”的政策,有許多優秀的青年大學生投身鄉村建設,但多以配角的身份協助村干部工作。大學生村官們雖然有著較高的文化素質和學習能力,但其中不乏有將基層工作經歷作為人生“跳板”的功利主義者。同時,很多城鎮大學生對于農村生活、工作環境陌生,對于扎根農村缺乏足夠的耐心和意識[4]。在對大學生村官進行培訓時,如何給予他們最迫切的幫扶,是培訓實施者應該要區別對待的。
1.2? 培訓參與者對待培訓缺乏足夠的尊重
從培訓內容的選擇、教學方式的設計、培訓過程的管理,乃至培訓效果的評價,培訓的實施者無疑都是主導因素,每個環節都需要精心安排、認真對待。但是,當前主管基層培訓的部分鄉村干部、提供培訓服務的部分專家學者,對待基層干部培訓工作的態度主要是眼睛盯著上面,以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為主要目的。以召開多少次培訓講座,邀請多少專家學者,參與培訓人數多寡等簡單的數字作為培訓工作的主要追求。更有甚者,過度關注媒體的曝光度,刻意吹捧培訓形式、夸大培訓效果,而不是將工作的重心放到切實提升培訓質量上面。
1.3? 培訓的內容和形式較為單調
千篇一律地作講座是目前培訓的主要方式。這種培訓方式場地有多大,觀眾就可以安排多少,完全忽視受訓對象的視聽效果。優秀事跡宣講團、典型人物學習會、政策文件精神學習研討等主題學習安排的多,因為這些主題相對更適合講座形式。而實地調研學習、經驗交流互動、典型案例討論等,有可能提升培訓對象參與度的培訓形式安排較少。因而,影響了總體的培訓效果。
除此之外,農村基層干部培訓還面臨著培訓時間零散、社會公共資源支持少、制度框架不完善和培訓考核見效慢等問題。如何更好地提升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能力和素質,激發基層干部自發上進的積極性,滿足基層干部自我提升的要求,當下便捷高速的互聯網信息技術為此提供了有效解決的可能。
2? ?網絡信息技術促進遠程教育的發展
在“電商扶貧”被列為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的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成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信息時代背景下,鄉村振興離不開數字技術支持,鄉村經濟發展也少不了互聯網協助[5]。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自媒體、云服務、大數據、5G通信等技術手段不斷涌現,給農村遠程教育大力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2.1? 網絡信息技術革新了備課方式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不論是高校教授,還是企業高工,在準備農村基層干部培訓課程時,都應以提升培訓對象的能力和素質為目標,通過不斷改進培訓課程內容,使其更貼近基層工作實務,力求滿足基層干部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梢酝ㄟ^大數據技術,搜集培訓對象的年齡、學歷、工作等信息進行分析,為培訓內容的選擇提供依據;利用多媒體技術動態地呈現課程內容,教學內容不再局限于文字和圖片,視頻錄像甚至在線直播的方式都可以采用,從而使得培訓過程更加生動。
2.2? 培訓方式更加靈活高效
農村基層工作是繁瑣復雜的,工作時間和工作負荷常因農忙、創文創衛、上級任務下沉等事務而變化,因此,經常會與傳統講座式的集中培訓沖突,這也是眾多學者在做培訓相關調查時普遍發現的問題。隨著網絡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兩微一端”互聯網學習平臺的打造使得培訓工作可以化整為零?;鶎庸ぷ髡呖梢赃M行不脫崗培訓,既可利用閑暇時間自行學習,亦可在單位集中統一學習。培訓質量評價與考核也是培訓工作開展中的一大難題,通過網絡信息技術,設置每日一練、線上研習小組、師生問答留言模塊等形式,提升培訓對象參與度,逐步將培訓工作考核具體化,還可以將學員們的新需求持續不斷地傳遞給培訓的組織者和實施者。
2.3? 培訓資源更加豐富
5G時代的到來,大眾通訊手段得到了革命性的發展,以往難以實現的視頻課程得到了進一步推廣。學習先進事跡不再是簡單地聽報告和調研,而是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網絡實時傳輸,“身臨其境”地觀摩,以及參加專家的實踐。這樣既省時省力,又節約基層地方財力物力。大眾媒體和專業培訓機構在課程包裝宣傳、課程學習的人機交互,以及數據采集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成為培訓資源的重要支撐力量。
3? ?“互聯網+”培訓的保障
3.1? 相關的制度保障
政府部門應該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手段分析市場需求和走向,制定更符合農村基層干部培訓事業發展的政策,使其緊緊服務于基層干部隊伍素質和能力提升的初衷,以及服務于鄉村振興工作的初心。此外,要建立健全在線教育和網絡培訓的市場準入制度。不同于其它商業化培訓,針對農村基層干部的培訓應更多地追求公益性而非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嚴格把好培訓市場的準入關,是提升農村干部培訓工作質量的重要保障。
3.2? 經費及技術支持
政府政策的支持是培訓事業發展的重要依據,而資金的扶持和投入是這項事業能夠長足發展的重要保障。依靠接受培訓的基層干部及鄉村一級集體承擔培訓費用,既不切合實際,又會給基層地方財政造成較大負擔,而由上級政府組織開展培訓活動,不僅能區域統籌,合理安排培訓工作,也能帶動培訓市場發展。通過縣級以上政府和社會力量搭建互聯網培訓平臺和移動教育平臺,除了能節約各基層重復建設培訓平臺的成本和時間,還能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參與培訓平臺建設、運行的籌劃和管理。針對培訓內容,需要更多的專家學者和先進人物投身農村基層干部培訓工作,運用互聯網移動技術,將最新理論和實踐經驗加以傳授,并收集來自基層的培訓需求。此外,保障網絡信息技術的安全、培訓過程的實時監督,以及不斷凈化網絡環境,也是提升培訓效果、保障培訓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方面。
3.3? 培訓各相關方要認真對待
農村基層干部培訓工作的初心是提升鄉村振興事業帶頭人的能力和素質,以滿足新時代社會主義鄉村建設的新要求。各級政府和社會機構應該以切實提升村干部隊伍的綜合素質為目標,而不是僅僅將其看作是一項政治性工作,更不應將其完全市場化。同樣,不論是專家學者,還是先進模范都應認識到,開展培訓工作不僅是教授知識和經驗,還是一項建設基層、服務基層的政治任務,因此,要認真打磨培訓內容,使其更具有科學性和針對性。廣大基層干部更要端正學習態度,珍惜培訓機會,努力提升自我,求進步、學理論、長本領。
4? ? 結論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村基層干部培訓工作面臨著新的變革,貫穿了培訓目標設計、培訓內容傳授和培訓結果評價整個過程。因而,培訓平臺的網絡信息安全尤為重要,需要國家盡快制定相關的支撐和保障政策。具體實施中應以縣級以上政府為主,整合社會各方力量,為農村基層干部隊伍打造一個安全、便捷、人本的培訓平臺,為新時代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發揮巨大的助推作用。
參考文獻:
[1] 趙云昌,孟凡茹,謝麗莉.“兩個百年”目標下農村基層干部培訓品牌建設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15(5):113-115.
[2] 萬秀熠.關于近年來農村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研究綜述[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26(1):25-27.
[3] 李麗臨.如何搞好駐村干部培訓工作[J].甘肅農業,2016(18):39-40.
[4] 辛祚鵬,劉國勇.大學生村官工作現狀與培訓需求研究:以新疆地區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8):282-283.
[5] 甘露瑩.基于遠程開放教育的村干部培訓機制構建:以云南開放大學校地合作項目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8,5(42):89-90.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s one of the key tasks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in the new era. In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work, the training effect is not ideal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implementer of the training work, the rural grassroots cadres receiving the training and the conditions of the training platfor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provides conditions for the reform of rural grassroots cadrestraining in terms of content pertinence, flexibility of learning methods, richness of learning resources, etc.,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mor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such training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the countryside; grass-roots cadres; training; interne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責任編輯? ? 王繼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