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常
摘 要 現代化環境保護領域包含諸多方面,林業生態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為充分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要在林業生態發展過程中充分利用管理技術手段,讓林業生態發展擁有更加合理科學的技術指導,從而推動我國自然生態環境的穩定發展,以帶動我國人民與自然生態環境和諧共存,實現林業生態發展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 林業;生態管理技術;要求;應用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7.041
隨著綠色發展理念的貫徹落實,林業生態管理的發展狀況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其在綠化美化人類生產環境、防止水土流失、構建城市生態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過去幾十年內,我國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忽視環境效益的生產狀況引發了一系列自然環境問題,這些問題使人們認識到了保護自然資源的重要性,林業生態管理理念由此產生。
1 林業生態管理的含義
林業生態管理不是一個目標而是一種手段,在利用這種手段的過程中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目標,利用科學有效的方式方法形成一種具有自主性的循環發展模式,并在其中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林業生態管理相較于其他手段具有很強的優越性,其主要表現為采用方式的綜合性更強、涉及到的學科知識更多樣,同時也能在管理過程中促進包括經濟效益在內的多種效益得到共同實現,而這種管理手段也可以促進環境保護力度的增加,促進環境保護向環境改善方向轉變,從而帶動周圍環境的進一步優化。有關數據表明,我國在2017年共完成造林707.4萬公頃,森林撫育851.9萬公頃,退化草原治理面積超過660萬公頃,城市建成區綠化率接近38%。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國林業生態管理的重要性。
2 林業生態管理技術的應用方向
2.1 整體規劃
要對林業生態管理進行整體規劃,就需要有關部門做好整體設計工作,著眼于大局的需要進行整體工作的構建,使管理充分體現出宏觀性的特點。但是進行整體規劃時有關部門和人員也需要著眼于管理過程中各部分的狀況,對各個部分之間的相關性和特點進行討論,把握其中的共通之處和矛盾點,并對其進行有效管理,使林業生態管理本身成為具有較強工作效益的整體。例如,在對林業生態進行管理時,要堅持短期效益與長期規劃相統一的原則,使二者之間的關系得到優化,從而有效緩解沖突。同時在林業生態管理過程中,關注點不能僅僅局限于最終目的的達成,更應該充分考慮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等其他效益[1]。
2.2 因地制宜
相對于整體規劃來說,因地制宜更主要表現在細節方面,這是針對具體的實施方案提出的要求,其具體表現為針對林業生態系統管理工作實施地點的具體狀況規劃管理方案。這意味著在不同的地區要選取不同的方法和模式進行管理,要在管理過程中充分考慮當地原有管理形式和所種樹木的實際狀況,從差異性入手進行方式的選擇和改變。因地制宜這一內容對我國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我國占地面積廣闊、南北東西跨越范圍大,可用于林木種植的地域也有著明顯的廣闊性。受不同地區濕度、溫度、土壤情況等狀況的影響,不同地區的林木種類呈現出豐富性較強和差異性較大的特點。部分地區晝夜溫差較大,例如內蒙古部分地區一天之內的溫差會接近20 ℃,這些地區的林木植被呈現出較大的獨特性,差異較大、類型特殊的植被給林業生態管理帶來了較大的挑戰。要想有效面對這些挑戰,就要充分貫徹因地制宜的發展理念,在林業生態管理中充分考慮到各地區的自然因素,立足于當地實踐,開展有效的管理設計、管理實施和管理反思工作,優化林業生態管理模式,以達到優化目標。例如,我國部分地區根據當地實際自然條件開展了退耕造林活動,2007—2017年實現了退耕還林面積從5.945 7萬公頃增長到121.326 7萬公頃的偉大轉變,極大地促進了當地林業生態的發展。
2.3 層次設計
因地制宜理念貫徹過程中涉及到了層次設計的有關知識。由于林業生態管理是一個較為立體的設計活動,不是空洞、平行、無順序的,具有明顯的層次性、豐富性,需要按一定順序進行。林業生態管理由多個部分組成,但是每個部分有著不同的地位作用,因此其角色具有差異性,在對這些部分進行管理時就需要明確主次順序、層次地位等。這就要求進行林業生態管理時根據各部分的不同進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使林業生態管理工作能夠按照一定順序開展,更有計劃性和規律性[2]。
2.4 動態規劃
要想實現最優的管理目標,就需要在林業生態管理過程中充分考慮環境系統的循環性及與其相關的動態化條件,從而在與外界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吸收其中的優良因素,這集中體現了動態規劃在林業生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世界的發展呈現出不斷變化的趨勢,所以靜態的規劃模式不能滿足林業生態管理的需要,這就需要規劃者把握管理工作的發展動向,對管理內容進行及時合理的調整,讓計劃項目的實行充分反應實踐環境,從自然和社會兩方面對環境進行監控,以便于為林業生態管理調整提供理論依據。
3 優化林業生態管理的技術對策
3.1 進行有效的技術培訓
有效的技術培訓是提高林業從業人員專業知識水平的重要方式。因此,林業主管單位應重視技術培訓工作,并建立專業的技術培訓隊伍,讓這一隊伍中的成員對工作者進行具體、系統性的培訓,從而促進工作者技術應用能力的提高。同時要吸引更多的具有較高水平和專業能力的人員進入到林業技術培訓隊伍中,用高素質人才積極先進的思想觀念推動原有隊伍思想理念的創新,發揮進步思想的積極導向作用,促進林業技術服務的發展。在改革技術培訓內容時,要將更多的重點聚焦在林農業專業知識方面,通過對工作人員進行重點培訓,促使他們了解自己工作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技術工具和技術方式,便于他們選擇合理有效的方式支持生態林業的進一步發展。培訓活動在保持其專業性的同時也要注意持久性,確定具體的培訓時間之后,有關部門可以邀請行業內的專家對專業技術問題進行講解,讓有關工作人員明確技術應用方式,并在日常生活中對相關技術進行應用,以提高林農和有關人員的自身素質,而在專家不在的時候,有關部門也不能放松對有關工作的重視,可以利用宣傳的方式增加人們對有關技術的印象和認同感[3]。
3.2 重視技術創新和推廣
創新是實現林業生態管理技術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動林業生產工作進行的有效方法。由于林業生態管理本身內容具有較強的復雜性,因此需要根據工作所處的具體階段進行技術的選擇。但是現階段我國林業技術發展還有待完善,這就需要有關部門提高創新意識,推動技術的創新發展。技術創新要兼顧管理區域的生態效益和林業發展的基礎狀況,用技術創新推動林業生產力的發展。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使林業生態環境效益與生產經濟效益完美結合,用多樣化的新興科技技術帶動林業生態的發展。在運用林業生態管理技術的同時,推廣適應范圍較廣、使用效益顯著的技術手段,從而促進先進技術應用效率的提高。
4 結語
生態林業是林業建設的重要部分,近些年來其發展狀況愈發受到大眾的關注。林業技術作為工作開展的有利保障,是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行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進行生態林業管理時要更加注意技術在其中的突出作用,用技術的創新和推廣帶動管理水平的提高,使管理技術在其應用方面體現出積極意義,以此推動我國林業的總體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萍.林業生態管理技術的要求與應用解析[J].農業與技術,2018,38(18):173.
[2] 吳俊亮.林業生態管理技術的要求與內容解析[J].現代園藝,2013(14):197-198.
[3] 宮彥平.林業生態工程技術與森林蟲害預防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9(2):164.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