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劉琨
摘? ? 要:采用“課堂教學—網絡教學—實踐教學”三位一體混合式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果。課堂教學是課程建設的核心和根基,改革的重點是突出專題式教學和研討式講授;網絡教學是課程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在網絡資源庫和移動網絡平臺的建設上下功夫;實踐教學是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案例庫和實踐活動資源庫要積極利用地方文化資源,與時俱進、因時因地建設。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混合式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5-7394(2019)04-0095-04
為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貫徹習總書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切實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1],結合西部地區(qū)特點和高校大學生實際,課題組對“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課程的課堂教學、網絡教學和實踐教學進行探索,積極構建“課堂教學—網絡教學—實踐教學”三位一體混合式教學方法。
1? ? 建構課堂教學體系,筑牢“綱要”課程教學根基
課堂教學是課程建設的核心和根基,網絡教學和實踐教學原則上要服務于課堂教學。
1.1? 實現教學內容由教材式向專題式轉變
“綱要”課程教學內容豐富,涵蓋1840年至今共180年歷史。教材主線清晰、重難點突出,但是,知識點過于繁多,理論性比較強。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想要做到史論結合、體現歷史邏輯與理論邏輯統(tǒng)一、歷史知識與思想教育統(tǒng)一,是非常艱巨的任務。[2] 縱觀全國通用教材,“綱要”課中很多基礎知識與中學課本重復,直接影響了大一新生的學習興趣。因此,任課教師必須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依托教材內容制定專題講授要點,統(tǒng)籌協調教學環(huán)節(jié)側重點,靈活安排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課題組任課教師在“綱要”實際教學中,堅持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將基礎知識學習劃撥到網絡教學中,引導學生課下利用“超星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提前完成基礎知識學習,在課堂上則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基礎知識測試。這種線下線上互動、專題為主的教學方式,既考察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調動了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又有效地減少了課堂教學的時間負擔。
專題教學內容應突出教材重難點,并與時事政治、社會熱點問題高度結合。例如:將“綱要”教材中“五四運動”內容,與習近平總書記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講話相結合,制作成一個專題“青春萬歲,強國有我”。課上集中講授,激勵大學生勵志奮斗,弘揚五四愛國精神;課下開展相關主題的實踐教學活動,達到理論與實踐、思想與行動的高度統(tǒng)一,增強了課程的實效性。專題教學不是對教材內容翻版疊加,而是對教材內容合理調整和重新布局。專題教學設定要把握好課程重點,著重突出課程特色,提升理論深度、知識廣度和現實關注度;確定每個專題要講清楚哪些具體問題,由任課教師認真設計、合理配置。
1.2? 實現講授方式由灌輸式向研討式轉變
目前,仍有少數高校“綱要”課教學以灌輸式講授為主,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必須更新課堂教學的理念與形式,從灌輸式講授向研討式講解轉變,積極開展新教學模式探索。這種轉變有利于激發(fā)大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3]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和研究意識;也便于任課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知識訴求和思想動態(tài),提升教學手段的針對性、有效性,為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提供依據。
長期以來,新疆地區(qū)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思政課教學方面,采取民漢合班上課形式,學生人數比較多,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參差不齊,很多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水平差、中國近代歷史知識相對欠缺。針對上述實際狀況,任課教師積極采用研討式講授,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逐漸達到使學生自覺領會和認同相關理論和觀點的目的。[4]例如:在“綱要”的第一堂課上,教師要求學生按班級分小組課下開展“我眼中的近代中國”專題研討,教師及時跟進指導,學生利用課堂時間進行PPT展示、討論答疑等教學活動,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都得到了有效發(fā)揮。
值得注意的是:研討式講授一定要合理設置討論主題,研討主題應與授課對象的認知能力相符,使研討內容與學生的關注熱點有效對接。學生研討的組織形式、研討質量的掌控、課堂活躍度的調節(jié)、研討問題的廣度與深度等,需要任課教師有效把握。此外,教師的引導力和監(jiān)督力也至關重要,思政課教師要具備深厚的知識儲備,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相關要求,實現教與學的深層互動,達到知行統(tǒng)一。
2? ? 完善網絡教學建設,拓展“綱要”課程教學資源
網絡教學是課程建設的重要一環(huán),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的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1? 師生共建富有地方特色、內容豐富的網絡資源庫
構建網絡教學資源庫,既能為在校生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程資源,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充分理解、準確掌握教材內容。網絡教學資源庫包括:歷史事件回顧、歷史人物介紹、經典文獻研讀、閱讀參考材料、視頻音像資料、史料評析、師生互動等多板塊。[5]78課題組任課教師所在高校的“綱要”課程網絡資源庫,采取師生共建的方式,任課教師在開課前將與教材相關的經典文獻書目、重要歷史事件、新疆地區(qū)紅色歷史文化資源、重要展覽二維碼(例如:《復興之路》網上展廳二維碼、“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網上展館二維碼)等內容,上傳到學校思政課網絡學習平臺,并結合教學體會和學生的反饋意見進行網絡資源的補充和完善。
任課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共建共享網絡教學資源庫。例如:網絡學習平臺中辛亥革命部分的教學內容,相關鏈接可以直接轉到辛亥革命紀念館網址;結合1911 年 12 月28 日辛亥革命迪化(今烏魯木齊)起義,指導學生針對相關問題展開討論,深入思考辛亥革命的起因、重要影響與社會評價;[5]78此外,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檢索世界各國建設的中山公園,進一步了解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的相關資料。通過網絡教學資源庫建設,既深化了新疆大學生對中國近現代歷史的認知和感悟,也加強了大學生愛黨、愛國、愛疆、愛社會主義情感的培養(yǎng)。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網絡教學資源庫建設切忌盲目無序,一定要科學合理地設置相關板塊內容,注重教學資源的遴選,注重挖掘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要指導學生共同開展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做好與學生的互動交流。
2.2? 積極建設操作便捷、功能強大的移動網絡平臺
課題組所在高校與北京超星公司合作,在“綱要”課網絡教學中使用“超星學習通”平臺,任課教師對網絡平臺中的視頻資料、文字資料、章節(jié)測驗等教學資源篩選整理,指導學生通過手機APP自學相關課程內容,并按時完成各章節(jié)基礎知識測試。任課教師也可以根據自身授課特點和教學需要,建立“綱要”課程微信學習群,將信息發(fā)布和展示功能充分應用于教學之中。例如:課程準備、拓展閱讀、學習反饋、作業(yè)布置、實踐活動等可以放置在移動課堂中完成。利用電子產品的移動優(yōu)勢輔助課程教學,能有效降低課堂教學的時間壓力,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
2019年,課題組所在高校要求全體在校生下載“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大學生每天通過登錄客戶端,閱讀文章、觀看視頻、認真積分、有效答題,不僅及時了解國家時事政治,而且更好地學習掌握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安排大學生通過“學習強國”重點學習相關理論,例如:學習“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課件”“將改革進行到底”以及“不忘初心 繼續(xù)前進”等內容。引導大學生開展黨史知識學習,觀看黨史題材、革命題材、抗戰(zhàn)題材和歷史題材系列影片。這種移動網絡學習平臺的利用,既為課程學習提供了大量的學習資源,拓展了學習空間;又有效利用了課余時間,滿足了大學生歷史知識學習的需求,激發(fā)了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實現了教學目的。
3? ? 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模式,提升“綱要”課程教學實效
實踐教學是進一步內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3.1? 利用地方文化資源建設實踐教學案例庫
目前,“綱要”課程的實踐教學案例豐富,但很多高校實際運用的教學案例趨同,特色不明顯。課題組在“綱要”課程實踐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中,積極利用新疆地方特色文化資源,開展實踐教學案例庫建設,大幅度提升了思政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1)梳理匯編近現代的地方文史資料。在挖掘整理過程中,因時因勢融入新疆地方史相關內容,利用本地革命歷史事件進行教學,可以有效激發(fā)在校生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形成高度的認知共鳴,進一步提升民漢合班教學水平。例如:為配合講授“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選擇近代中國歷史上沙皇俄國對新疆侵略的史實進行分析;[5]79為配合教材中改革開放相關內容,選取新疆的兩位改革先鋒人物——“民族團結進步的踐行者”庫爾班·尼亞孜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模范檢察官”張飚的先進事跡,對大學生開展主題教育。
(2)挖掘利用新疆紅色文化資源。根據課程教學進度,提前要求大學生實地參觀愛國主義實踐教學活動基地,例如: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等。任課教師則可利用課堂時間講授八路軍駐疆辦事處等相關史料,選擇性講解陳云、陳潭秋、毛澤民等中共黨員為新疆解放所做出的歷史性貢獻。
(3)收集整理“綱要”課程教學案例。甄選已出版的教學案例,可以重點選擇高等教育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的教輔資料。在教學案例庫建設中,要充分體現地方特色,積極用好地方資源,以新疆近現代歷史上的革命史實為主要案例,對大學生進行國史、國情教育,使大學生明確自身所肩負的時代使命和責任擔當,熱愛偉大祖國,強化對“四個選擇”的高度認同。
3.2? 因時因地建設實踐活動資源庫
提升“綱要”課程實踐教學水平,需要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豐富實踐教學形式,以調動大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應用型本科院校要在延伸、拓展、深化課堂教學內容上做文章,力求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應用型院校的“綱要”實踐活動資源庫建設必須把握好兩點原則。
(1)實踐活動主題貼近學生實際,具有實效性。“綱要”課程實踐教學活動有很多選擇,關鍵在于根據學校特色和學生實際把握好活動主題的設計和選擇。新疆地區(qū)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少數民族學生所占比例超過一半,少數民族學生對文史知識缺乏興趣,尤其是漢語水平有限的學生更加抵觸史料研學,如果硬性要求學生研讀史料、撰寫讀書筆記,效果可能不會很好。因此,任課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在每個專題設計多個實踐活動,包括:誦讀經典、專題研討、詩詞朗誦、史料匯編、主題演講、紅影展播、紅歌演唱等,使大學生根據個人情況,選擇獨立完成或以團隊合作形式完成。
(2)高校職能部門協同組織活動,具有操作性。建設實踐活動資源庫必須提前與學生處、團委、各院系進行溝通,有效利用各部門開展的相關主題教育活動,例如:詩歌朗誦、紅歌大賽、“民族團結教育月”系列活動、“三下鄉(xiāng)”活動、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等,要統(tǒng)籌設計全校的具體實踐活動內容。應用型本科院校要根據各專業(yè)的實習實訓,靈活安排實踐活動,以促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效對接。這樣,既有效利用了資源、拓展了實踐空間,又實現了課程教學目標。此外,實踐活動資源庫建設必須符合高校與生源的具體情況,具有可操作性,要合理規(guī)劃、全盤考量,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
4? ? 結語
當前,“課堂教學—網絡教學—實踐教學”三位一體混合式教學方法,以其自身的功能優(yōu)勢,成為“綱要”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對此,全體思政課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重視和探索,以推進三者有機結合、緊密互動,從而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真正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1] 張爍.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2] 何利萍.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大班混合型教學模式: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為例[J].學周刊,2017(8):5-7.
[3] 王萍霞.“互聯網+ ”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探析[J].廣西社會科學,2017(4):211-214.
[4] 楊志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建構路徑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6):69-73.
[5] 張倩.新疆高校《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實踐教學探析[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4(12):77-80.
Abstract: Adopting the trinity hybrid teaching method of “classroom teaching network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core and foundation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the focus of reform is to highlight special topic teaching and discussion teaching; network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efforts should be mad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resource base and mobile network platform;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case base and practice activity resource base should actively use local culture. Resources,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build according to time and place.
Key words: applied universities;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mixed teaching method
責任編輯? ? 盛? ?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