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方鳴
摘 要:表演藝術作為藝術門類中的一種以主觀運動功能實現藝術作品內容表現要求的藝術類型,是主觀行為的審美邏輯的個別性與藝術作品的文化邏輯的客觀性實現對立統一并與社會審美邏輯的普遍性發生關系的典型藝術文化形式。表演者自我邏輯的主觀性與表演內容藝術邏輯的客觀性的對立與統一。表演者的自我邏輯與表演內容的藝術邏輯的對立與統一。表演者自我邏輯的情感個別性特征與表演內容藝術邏輯情感普遍性要求的對立與統一。充分地分析可以使學習主體走向科學富有哲學客觀性的正確認知,也有可能使我們因過多地充滿智趣的分析走向思維的疲憊。不過,不失去藝術的表現力與感染力又使我們在疲憊中得以享受到一次哲思的喜悅。表演者的自我邏輯通過表演行為實現了創作者和表演內容展示的體現整個邏輯歷史過程中邏輯成就的博大,也在表演行為的全過程實現了藝術邏輯對人類社會的美學干預。出生于邏輯真理的兩種個別邏輯如是在藝術的航海里伴隨整個歷史追隨和持續創造著邏輯的偉大。因著邏輯創造藝術高度,又因為藝術進步激發邏輯美感。祝福藝術,祝福邏輯文明的時代未來。
關鍵詞:邏輯 美學 音樂 表演
表演藝術作為藝術門類中的一種以主觀運動功能實現藝術作品內容表現要求的藝術類型,是主觀行為的審美邏輯的個別性與藝術作品的文化邏輯的客觀性實現對立統一并與社會審美邏輯的普遍性發生關系的典型藝術文化形式。
通常,我們認為我們欣賞到的藝術作品是創作者試圖呈現的來自于其本身的對美以及一種被命名為藝術的高級邏輯的理解與體現為創作形式的以其個人意愿為組織結構的抽象排列。而也有一種觀點認為,從欣賞者的感官折射出的藝術結果或藝術現象是一種來自于藝術作品或藝術現象欣賞者或理解者自身的一種存在于其意識邏輯與意識內容結構組織性的特殊原理及普遍理解規律所反應出的來自于欣賞者對僅作為物質或精神存在的藝術作品的特定反應。對于這種觀點的闡述也由來已久,最典型的觀點便是中國古代音樂哲學理論派系里的突出理論——聲無哀樂論。如聲無哀樂論的立名所指, 出自創作者的個別審美及邏輯的經歷普遍社會審美及個別審美定奪的藝術結果若獨立于創作者與鑒賞者的情感取得,便被認為是獨立的作為物質及精神存在的客觀藝術現象。被認為客觀的藝術作品自身在獨立于創作者的情感與思想之后,經由審美主體的集體思想意識邏輯的辨識與肯定,在自身不具有情感形態的客觀存在的屬性上被標記為造成對集體或個體主觀審美方向產生引導性作用的文化結果。而需要注意的是,集體審美的普遍性經歷了組成集體的個體的個別審美的全部個別性的經歷了融合審美對立與審美沖突的觀念及邏輯的統一。藝術作品的被統一的集體審美鑒賞后冠以的藝術能力,氣質,文化標簽使得藝術作品在自身的客觀存在意義之外,獲得了社會性的人文意義。這種人文意義與來自于文化藝術的美感邏輯與社會人文環境的集體普遍邏輯相互作用實現了個別邏輯與普遍邏輯的相互對立統一的促進文化原則及文化邏輯在歷史演變過程中的個別性對整個人文邏輯進步過程產生影響的個別邏輯意義。
表演者的自我邏輯的建設。表演者作為人類個體在成長成熟的人生過程中經過環境與關系的影響教育以及自身對世界的認識提取完成其思想及意識邏輯的普遍原則建立及個別原則建立。表演者從早期教育開始對文化內容中有明顯邏輯指向的知識內容進行涉獵學習與理解,并經由此過程養成自身的文化能力。教育內容的繁雜使得受教育者在學習過程中實現了邏輯功能的復雜進步,并經過對學習的理解反饋與實踐使得復雜的邏輯功能的不同面向進行交叉作用,影響互促及功能統一。經過了以上的學習及實踐過程,表演者在成長的過程中,在社會的影響及來自于環境意識的普遍邏輯的影響與制約下,因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個別性形成了表演者其自身的個別意識傾向,思想邏輯及情感現實。而這些個別性結果在藝術表現過程中的直接表現就是表演者的自我邏輯通過表演內容實現的表演的個別性成就。
表演內容的藝術邏輯。表演內容是在由環境意識及文化文明影響下經由集體意識邏輯推動促進發展出個體邏輯的創作者出于自身審美取舍利用現有文化符號并利用在歷史條件制約下形成的藝術組織原則完成的特殊文化作品。其通過以作品藝術創作方法及原則表現的時代性普遍性理論邏輯及來自于創作者個體的個別性藝術創作元素及內容代表的創作者個體理論方法邏輯的作品的個別性邏輯因為作品的完成實現了此次藝術創作過程中的初次普遍邏輯與個別邏輯的對立統一的藝術實踐。社會文化普遍邏輯的藝術及文藝邏輯范疇制約了表演內容的被創作邏輯范圍但同時實現了表演內容的文化邏輯有限性,這使得表演內容得以更容易被表演者通過藝術行為完成創作者經由表演內容試圖表達的具有明確藝術指向性的藝術意愿。換言之,普遍邏輯制約下的作為創作結果個體的個體邏輯的個別性實現了表演內容在普遍文化現象下的特殊性與唯一性。
表演者自我邏輯的主觀性與表演內容藝術邏輯的客觀性的對立與統一。指向并實現表演者個別性成就的表演者的自我邏輯的一個明顯特征是表演者自我邏輯的主觀性。這種主觀性來自于以表演者為邏輯行為發出者的邏輯起點及邏輯指向的方向的確定性。這種明確的邏輯起點與邏輯方向實現了表演者表演行為在客觀表演環境中的個體獨立性及特殊性,而這種獨立性和特殊性使得表演內容經由表演者的自我邏輯的編輯與組織在客觀的藝術環境里實現了表演行為的唯一與獨特性。但是,表演者自我邏輯的主觀性由于其作為整體社會邏輯環境中的部分的這種絕對個別性與部分屬性使得表演者無法打破其自身邏輯能力的局限性,這種局限性使得表演者的自我邏輯在演繹表演內容時的能力局限對認識表現表演內容的藝術邏輯的客觀完整性時出現了對于創作者以及藝術環境對于表演內容的藝術邏輯客觀完整性的要求產生了對立及矛盾。但是,有趣的是,即便這種對立與矛盾是無法駁拒的事實,一種具有自然美感的統一貫穿在由表演者對表演內容進行表演展示的表演行為的始終。這種在整個藝術歷史過程中未曾失敗過的出自個別程度上的本來相對對立的兩方面的完美統一為我們展現了表演者自我邏輯的主觀性與表演內容藝術邏輯的客觀性的既對立又統一的藝術哲學認識。
表演者自我邏輯的情感個別性特征與表演內容藝術邏輯情感普遍性要求的對立與統一。
作為對環境意識邏輯普遍性影響進行了個體個別性接受及認取形成了個別邏輯的表演者個體的一個顯著的表演基礎素質現象是其作為表演者的情感的個別性與唯一性。這種情感的個別性與唯一性首先局限了表演者對表演內容的理解分析的全面客觀性同時又實現了表演者對表演內容進行加工的邏輯特殊性與個別指向性。在表演內容創作完畢形成為完整的作品并進入藝術環境,表演內容即從創作者的主觀藝術邏輯的個別結果呈現階段進入了藝術環境的藝術邏輯分析鑒賞階段,環境意識群體的統一的藝術邏輯普遍性認識對表演內容進行了脫離了創作者邏輯意愿的客觀鑒賞過程,此時,作為主觀的創作者的主觀邏輯表現的表演內容成為了脫離主觀意愿的作為客觀藝術現象進入藝術環境的被環境普遍藝術邏輯規范了的個別藝術范疇的具有標志性藝術特性或未具備標志性藝術特征的藝術作品。在這里,對于藝術環境與藝術作品的關系,出現了一個嚴肅的藝術要求,即表演內容在藝術環境中的情感與鑒賞要求的社會普遍性標準。表演內容作為文化結果在社會發展指向意愿的要求下被認為在實現了一定藝術標準的前提下需要經由文化力量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而這可以被認為是表演內容藝術邏輯的社會性普遍性情感及文化要求。顯而易見的是,表演者的自我邏輯的情感特征的個別性在表演者與表演內容尚未發生主客關系時這種情感的個別性與表演內容的藝術邏輯情感普遍要求是兩個并不相交的情感現實,經由表演行為而產生關系的兩者在表演者對表演內容進行表演展示時經過了兩種情感邏輯的相互作用實現了表演者邏輯與表演內容邏輯因為社會審美邏輯的需要而進行的邏輯交叉,而這整合了兩種邏輯的對立與沖突,通過一次表演行為的完成實現了既對立沖突又整合統一的一次邏輯并進。
表演者的自我邏輯與表演內容的藝術邏輯的對立與統一。我們通常認為,一名經過專業培養與訓練的職業表演者,其自身的自我邏輯中的藝術邏輯是通過對社會藝術邏輯的認識學習實踐后實現的思想及情感邏輯的一部分。而表演內容即藝術作品除實現了創作者的個人邏輯,在面向社會環境時,因對其認知的對象的普遍性及經過了社會認知主體中全部個體的個體邏輯認知的統一實現的集體邏輯對表演內容的認識與期待,使得表演內容在藝術邏輯上經由環境認知的力量實現了邏輯的完整性。于是,我們理論性地認為表演者的邏輯能力與表演內容此時由社會環境賦予的邏輯完整產生了對立。而在這種對立中依然存在著個別哲學觀點中的統一現象。例如,表演者的自我藝術邏輯來自于環境整體的藝術邏輯的社會同和邏輯系統,也就是說,即便表演者的自我邏輯以個別性為特征,其依舊是社會藝術邏輯的一部分,而表演內容的邏輯客觀性代表的即社會邏輯的整體。于是,我們又可以認為表演者的自我邏輯與表演內容的藝術邏輯是完全統一的。但是,仔細分析,我們發現我們認定的這種統一是社會邏輯意義中的客觀統一,而我們認為的對立是社會邏輯觀念中的主觀對立。經由此分析,我們發現表演者自我邏輯與表演內容藝術邏輯即對立又統一,這種現象使得經由表演過程展現的藝術生動地向我們表述著藝術本身的各方面的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且統合特征。
充分地分析可以使學習主體走向科學富有哲學客觀性的正確認知,也有可能使我們因過多地充滿智趣的分析走向思維的疲憊。不過,不失去藝術的表現力與感染力又使我們在疲憊中得以享受到一次哲思的喜悅。表演者的自我邏輯通過表演行為實現了創作者和表演內容展示的體現整個邏輯歷史過程中邏輯成就的博大,也在表演行為的全過程實現了藝術邏輯對人類社會的美學干預。出生于邏輯真理的兩種個別邏輯如是在藝術的航船里伴隨整個歷史追隨和持續創造著邏輯的偉大。因著邏輯創造藝術高度,又因為藝術進步激發邏輯美感。祝福藝術,祝福邏輯文明的時代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