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國安
摘要:我國具有幾千年的歷史,積淀了許多優秀的文化,這些文化遺產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需要認識到我們當前文化遺產傳承可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的策略,讓我國的文化遺產能夠更好的保存下來。本文從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入手,分析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27-0152-0 1
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一種“有形”的方式存在,體現了我國文化的內涵,體現了人類對文化的創造。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在方法和傳承方法特殊,我們才更應該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無力去傳承和發展它,讓非物質文化在新時代能夠煥發出更耀眼的光芒。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述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已經有成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多元性、有形性,群體性的特征。多元性是指我國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地域都以其不同的方式呈現豐富多彩的優秀文化。并且在文化類型和文化表現形式也呈現著多元性,我國有民間文化、舞蹈、書法、音樂、傳統手工藝術等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形式,并且或簡單,或復雜,或現代,或古代的方式加以呈現。有形性是與物質文化遺產相區別的,非物質文化以“無形”的文化本質在保存、呈現、傳播等方式需要人類的介人才能變得真實可感,就像皮影戲、剪紙等。群體性是指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群體表演的形式呈現,所以我們在保護的過程中需要以群體的形式加以保護。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列入保護名單后缺乏實質性的保護措施。我國已經建立了國家一省一市一縣四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體系,各地區也都按標準建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單,有地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單有這近千項的內容,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存在著重申報,輕管理和保護的現狀,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申報之后沒有合適的保護措施,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就目前來看,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還沒有在各地建立,各地都普遍停留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和登記階段,并沒有不同程度的文化遺產進行不同的保護措施。除此之外,文化遺產保護本來就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工作,現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缺乏專項資金,無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落實到實處。
2.傳播力度小,受眾群體范圍窄,非物質文化流失嚴重。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群體性的活動,并且還需要較高的操作水平,例如抬皇杠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需要人數較多,并且操作需要較高技術,所以在很多老藝術家不能從事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后,就沒有人在繼續將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這樣就造成了文化的傳播范圍小,受眾小,很容易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流失。
3.城市文化對傳統文化的沖擊嚴重,公眾自覺意識不足。現代社會中我們接受到了各種文化,現代的城市時尚文化、外來文化等,這些文化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思想和新的審美要求,使得一些傳統文化形式失去了它的魅力,慢慢的消失在社會的發展中,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會功能降低。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策略
1.發揮旅游品牌優勢,增強區域文化交流,促進非物質文化持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給地區的特色,各地區可以依托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自身的旅游優勢。首先可以開發節慶旅游,在一些傳統文化的節日,各地區就可以對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編排,大力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增加各地的旅游特色。其次,增加旅游體驗,將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剪紙、繡花鞋、皮影等制作呈現出來,讓游客也可以參與其中。
2.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制度,加強隊伍建設。首先國家應該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法律法規,各地也應該根據各地的情況建立附和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各項制度,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瀕危程度,建立不同的保護措施。其次,國家應該建立專項資金,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落實到實處。最后,國家應該建立非物質文化保護的智囊團,大力在各大搞笑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人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注入新鮮的血液。同時各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部門也應該對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員的水平。”
四、結語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價值,我們應該提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程度,加大對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和宣傳力度,更好的傳承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
參考文獻:
[1]李景平.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我國的保護措施探析[J].山東藝術學院學報,2015.
[2]王媛,胡惠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全的現狀與反思[J].東岳論叢,2012.
[3]李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國家政府主導型搶救模式分析[J].山東社會科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