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作文體現著小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并進行有效表達的水平,直接關系著小學生語文學習的效果和語文能力的提升。在小學作文寫作中,寫景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寫景作文教學應當幫助學生掌握描寫景物的能力,并實現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效果。在小學寫景作文的教學中,教師應從閱讀能力、知識積累能力、寫作訓練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上不斷促進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促進寫景作文教學的有效開展。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提出了全新要求,寫景作文教學工作應當注重對學生日常觀察和積累能力的培養,通過有效方法幫助學生養成善于觀察事物并積累寫作素材的良好習慣,從而更好地將之應用于作寫作之中。學生日常生活的環境和廣闊的大自然為寫景作文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因此在小學語文寫景作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以多元的教學活動和方法為學生拓寬思路,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和自然環境中,培養善于觀察的習慣,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高山流水、日月星辰都有不同的特征,都能夠構成獨有的風景,學生需要通過觀察,提煉這些不同的景色中所蘊含的特點,并嘗試結合自己的語文知識積累,使用比喻、擬人、排比等寫作手法,將這些景色生動地描寫出來,突出其特征,從而在豐富的積累中逐漸提高景物寫作的水平。
閱讀能力是小學生作文寫作的基礎,閱讀與寫作在語文的學習中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閱讀的過程是學生體會作品并吸收和轉化的過程。學生日常所接觸的語文教材和課外閱讀書籍包含著非常豐富的描寫景物的文章,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不斷加強對景物描寫所使用的詞語、句子和表現手法的印象和積累,這些積累會逐漸體現在學生的寫景作文中。因此,教師應注重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引導學生將教材內容和課外閱讀書籍中一些描寫景物的片段記錄或標注出來,通過反復閱讀體會這些文章在景物描寫當中的特點和使用的方法,分析文章在描寫景物當中所使用的結構和布局,并嘗試結合這些文章的閱讀從“依葫蘆畫瓢”開始模仿景物的寫作,從而借助廣泛地閱讀積累寫作素材,逐步提高學生的寫景作文水平。
例如,在小學語文教材當中,《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草原》《觀潮》等文章都是典型的描寫景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使用了非常豐富的寫景手法,將不同景色的特點生動地描寫了出來,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了身臨其境的感受,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通過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這些寫景的文章,將其中的一些描寫景物的手法標注或記錄下來,而后嘗試模仿這些文章寫作,逐步提高學生在寫景作文中運用各類寫作手法的能力,實現寫景作文教學效果的提高。
寫景作文,除了要通過寫作將景物的特征和形態描寫出來,更是要通過景物的寫作,表達自身對自然環境的情感,抒發個人的感情,為作文注入靈魂。如果學生只通過生硬地描寫一座山、一條河或一個具體的景物,很難引起讀者的興趣,而難以展現其中所富有的韻味,而如果學生可以將自己對這些景色的情感、聯想融入其中,描寫一下自己對這個景觀的感情、自己在這里所發生過的難忘的事,這里的風土人情等,將豐富的情感融入景色的描寫中,就能夠體會到作者的感情。因此,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多個角度、多方面去思考作文命題,以創新的思路充分發揮想象力,將情感融于寫作當中,使情景相應,將寫景作文的內涵升華。
例如,在寫作命題作文《美麗的校園》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作文的命題構思作文內容,除了描寫校園美麗的景色,還可以在作文中表現什么?學生既可以將自己對校園中一草一木的感情融入景物的描寫中,也可以結合景物的描寫,記錄一些發生在校園中的有趣或難忘的事,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可以將校園的景色生動地呈現出來,還可以為這篇文章注入更為豐富的內涵,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總之,寫景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觀察和記錄,借助語文教材的學習和課外閱讀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并將對作文題目的理解和情感融入景物的寫作中,從而為寫作注入活力,提高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