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曉翎
摘要:筆者結合自身多年來對我國現代文學深入性研究以及長期的理論性探索,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文學的研究載體不僅僅局限于報紙書刊等紙質材料,而是以一種現代傳播媒體媒介的形式呈現較多,在這種形勢下,現代文學進行深入的文字探究,可以幫自己李青文學發展的理念以及新的發展思路,這也形成了一種新型的研究探討的局面,在這樣的新局面下是能夠有效的增加我們對現代文學的深入理解,本文主要就是結合現代傳媒視野下的中國現代文學的探究思路,深入探討同時開展相關的實踐研究,并進行初步的分析。
關鍵詞:現代傳媒;中國現代文學;探究發展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新興的行為和理念也在發生著不同的變化,這些變化往往都結合著一定的會背景,與時變遷,在文學的研究領域,人們對文學的探究深度也在發生著改變,很多人都對社會學的外在探索模式產生了一定的疲倦,相對而言西方的一些語義理論等內在探索逐漸的受到人們的喜愛,文學發展的過程中,對文體探索實際上早已經替代了當年以階級斗爭為基礎,以時代背景為原型的文學探索[1]。如果站在現代文學探索的歷史大背景下,文學的探索方式也是多樣的,就拿現代文學而言,現代傳媒探索思路中國現代文學的探索理論如果進行一個融合,那么就會形成一個新的文學探索模式,以此就會以一種新的論述來描繪我國歷代文學的理論特征和結構特點,以此可以更好的加強我們對文學理論問題的理解深度和廣度。
一、現代傳媒和現代文學之間的聯系
(一)媒體和載體互為統一
所謂現代傳媒,實際上,通俗理解的話,就相當于是在古代傳媒結合時代的特征及創新發展的一個新的成果。它是一種能夠為我國的現代化文學發展確定一種相對明確的傳媒模式。甚至可以這么理解,媒體和載體實際上就是一個統一的說法,所謂現代傳媒,他的使命就是要為現代文學做好載體的作用,因為不論是什么文學作品都需要特定的載體來呈現,比方說在古代,我們對文化的記錄是通過竹簡竹筒等形式來傳播的,在清代,人們對扇子很熱衷,也有通過扇子來傳承文化的,這個扇子就是一個媒體媒介,總而言之這些作品都要通過一些特定的物質才能得以呈現在人們面前,而現代文學的出現實際上也明確的告訴我們現代的傳媒相對古代肯定是有所不同,在學術界中有這么一個不可否認的觀點,就是如果沒有報紙媒體那么就沒有現代文學[2]。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進步,信息的傳輸,現代文學的傳播途徑傳播方式方法也隨之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從以前的印刷機中期刊發的期刊和一些報紙,到現在的自媒體,網絡APP等具有時代特征的新的傳播方式,相對而言,以前的紙質媒介其出版效率不高。
(二)媒體和中介互為一體
現代媒體大多呈現的形式還是以文字作為主要的載體,這也是現代傳媒的一個主要特征,而傳播這些文字的通常都是以報紙期刊等為主要的傳媒傳播工具,這樣文學的相關作品就會得以傳播和發展,也就是說媒體充當了中介的角色。現代傳媒的很多新的傳播方式能夠很好的將作者的觀念和讀者的溝通形成一個內在的聯系,并且通過特定的方式展現出來,從現代傳媒的特征上我們可以發現,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并不是很被動的受到相關影響或者說受到某種指引,讀者其實可以完全的根據自己的個人愛好來主動的挑選適合自己的刊物和書籍,如此一來,讀者實際上是屬于文學創作共同體中的一部分,同時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反饋自己的閱讀觀點,這個觀點反饋到作者那邊,就會引起作者作品的完善,從而更好的達到文學作品在傳播中得到發展的目標。
二、現代傳媒視角下的中國現代文學的特征
(一)現代文學更需強調其現代性
要想更好的明確分析我國現代文學的特征,首先要深入的剖析這個現代性的理解。不過對現代性的理解并非是某一個人的觀點,這個曾在學術界引發了各個不同的看法,其中主流的理解是這樣的,這個現代性首先其根源是從西方國家推演過來的,站在西方現代性的視覺下來理解可能更為妥當,所謂現代性實際上指的就是當下,這個當下是被大部分的社會學家共同引用,是一種當代社會或者文明發展的縮略。而在我國內部的學術界探討中,這個現代性更加注重的是社會現代化的發展狀況,并且這個狀況能夠體現出民族的觀念特征,能夠體現未來理想化的特征。實際上,我國的現代化文學所形成的原理和社會發展特征之間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的,并且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在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我國現代文化的發展。因此,在總結分析我國文學的現代化特征的時候,不僅僅要重視現代文學的根本特征,同時還要結合以時代背景下的文學傳播媒體與傳播手段的時代特征[3]。要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去深入的剖析文學現代性的理解,要以發展的觀念來看待文學的現代傳播與現代傳媒之間的聯系,重視現代傳媒對現代文學傳播所造成的影響。比如說報紙報刊目前還是我國現代文學傳統的媒體,實際上現代文學也屬于古典文學中的一部分,同時它也可以變為另外的一部分,站在發展的角度上來看,隨著現代傳媒的不斷發展和推進,現代文學也會有新的變化,新的文化審美意識和新的標準也會產生。
(二)重視媒體自有屬性與文學雅俗
無論是傳統文學還是現代文學,實際上都離不開另外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那就是千百年來圍繞著文學得雅與俗的文化探討,近年來,很多新的文學和傳統的通俗文學在傳播的過程中其實也形成了一些較為復雜的內部聯系,并以此產生了一些不一樣的文學觀念理念。所謂通俗文學,實際上他是帶著一種中性的含義,但是站在相反的角度來看,東晉文學對于我國現代文學的批判者而言,它又是一種貶義的含義蘊含其中。尤其是在20世紀80年代之后,我們會發現很多的文學作品都具有一些通俗文學的內容,個別學者甚至還提出來了文學的母體包含了純和俗這兩大類,因此,我們也可以判別出,實際上通俗文學它也是我國現代文學的關鍵組成要素,通俗文學所取得的成果也即是我國現代文學所取得的成果,因此,在現代傳媒和現代文學之間一定要著重研討這個雅和俗之間的問題。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時代的變化,隨著一些新型的傳播媒體和傳播模式的不斷改進,人們的看待事物的視野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也是現代媒體最大的特征,他成功的幫助人們從一個狹小的范圍中擴大自己看待世界的視野,讓人們對這個世界了解的更加的深刻和透徹,還有一點需要值得我們的思考和注意,就是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也在慢慢的影響著人類所形成的文化形態,現代文明有一種要擊垮傳統文化的沖動,并以此來不斷的提升其影響,另外一方面,就是在現代物質文明帶來的一些欲望沖突實際上也在不斷影響著現代文學的發展,當然,一些新的現代理念也在不斷的形成,在此過程中,人們也逐漸的能夠認識到身處這種文明中自身所存在的價值,因此從本質上來講,現代傳播媒體是在不斷的影響著現代的文學,與此同時現代文學的變化也給現代傳播媒體提供了一個新的展現形式和機會的空間。
參考文獻:
[1]吳曉東.試論莫言與媒介的關系[D].山東大學,2016.
[2]蔡淼.中國現代文學期刊研究[D].溫州大學,2016.
[3]楊慧.現代傳媒視野中的中國現代文學[J].中國文藝家,2017(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