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玉紅
摘要:職業技術學院文學課程設置的重要性已經逐步被重視,原因在于文學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蘊對提升學生的文化水平起到重要作用。高職院校開設文學課程遇到的困難是多方面的。主要來自于學生對文學缺乏興趣以及學校資源投放力度薄弱兩個方面。要破除障礙,高職院校要積極引進文學教師,從各大高校聘請文學碩士博士。其次,要讓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理念適應高職學生的水平,循序漸進提升學生的知識修養與審美趣味。而學校圖書館儲備豐富的文學資源是提升學生閱讀量的重要前提。
關鍵詞:職業技術;文學課程;障礙;解決方案
文學課程作為職業技術學院學科的重要方面,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培養專門技術人才的高等院校,有必要普及文學以及文化知識。與此同時,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某種程度來講對學習的重視程度較少,而對文學這類看似無用的知識更是選擇忽視。事實上,文學對一個人的身心發展起到的作用同樣不容小覷,因此在職業技術學院要高度重視遇到的障礙但是必須要堅持推行下去。
一、遇到的障礙
在職業技術學院開設文學課程遇到的難題主要來自幾個方面,分別是學生自己對文學缺乏興趣以及學校資源投放力度薄弱。
(一)學生對文學缺乏興趣
當下社會風氣普遍處在一種浮躁的狀態中,而高職院校尤重視各行業技術的培養,對人文建設投入的精力十分有限。除了國家規定的思想政治課外,人文素養基本上排除在教學目標之外。這種急功近利的教學理念,最終導致培養出的學生均審美趣味底下,缺乏對人生的思考與規劃,生活作風庸俗且缺乏責任感。而文學的開展恰恰可以改善這一消極現狀。對于學生而言,最可行的方式便是閱讀文學作品。
可是,擺在眼前的事實是,高職學生對文學本身便沒有多少興趣。提到讀書的話題,很大比重的學生都用嗤之以鼻的態度來看待,認為對他們工作求職沒有幫助,還要花費時間坐在那里,當然很多學生也反映自己難以靜下心讀書。即使出現愛讀書的學生,也會在周圍環境的不解中放棄自己的愛好,隨波逐流失去提升的機會。
學生對讀書的興趣匱乏,一來與文學不能與職業發展產生直接聯系,另一方面也與嚴重欠缺的審美鑒賞感知能力有關。由于微薄的閱讀量以及中小學期間知識積累的薄弱都導致學生沒能培養起基本的文學接受能力。當他們面對一部小說、詩歌或者散文時,會顯得無所適從,不知道從哪里看起,對書中的故事以及人生啟迪都難以形成情感與思想上的共鳴。而無法投入進書籍當中,多次閱讀遇到阻礙,學生的信心也會受到打擊,便在功利化的周邊環境中更不愿意在看書上浪費時間了。
消極環境與自身根基的薄弱促使他們我要發培養起對文學的興趣,而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沒有興趣,那么教師即使開設再多的文學課也無法觸及根本,不能實現提升學生文學素養的目的。
(二)學校對人文素養的忽視
很多高職院校都沒有開設文學課程,只有少部分開設了大學語文。然而大學語文的內容十分有限,與文學本質并無必然聯系,對培養學生的人文意識發揮的作用也收效甚微。學校不重視同樣與社會環境有很大關系,當社會大環境鼓吹“讀書無用論”的時候,很多院校的教師也受到影響。尤其是理工類院校,學校教師本身接受的培養便是忽視人文性的,他們在教學中也難以形成自覺意識。很多高職院校的圖書館在文學書籍的配備上也十分稀少,根本無法滿足一個常規讀書愛好者的需求。因此,即使有想看文學作品的學生也難以在圖書館資源中找到目標書籍。而自行購買本身便機具局限性,無論經濟能力還是物質空間都不具有可行性。
高職院校如果沒有開設語文課程相關專業的話,連文學教師資源的配備也是十分稀缺的。即使開設選修課或者常規課,也沒有聘請數量足夠的文學教師來滿足全校學生的需求??梢娡ㄟ^文學培養這一種經濟最適用可行度最高的途徑來提升高職學生的人文素養,無論從學校自身而言還是學生興趣而言都具有很大的障礙。但是這些障礙必須要掃除,否則將無法實現提升國民文化素養的目的。
二、解決的途徑
面對當下高職院校文學培育中遇到的障礙,一套覆蓋全面可行性高的改革方案需要被研究并推廣落實。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聘請文學專業的教師
高職院校可以引進文學碩士博士,專業覆蓋外國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以及古代文學,并開設專門的文學課程。在師資引進時,要以教學效果好且能激發學生對文學的興趣為核心要求。原因在于高職院校的文學課程的設置以陶冶情操以及普及文學常識為主,而非科研,而只有講課生動活潑才能激發學生興趣?!敖處熞D變自己的思想觀念,認識到高校學生同普通生不同之處,要重視培養高校學生的文學素養?!盵1]
(二)開設文學課程
高職應當結合學校當前現狀開設文學類課程,每一屆在校生都要用一個到兩個學期專門學習文學知識。例如《外國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以及《文學藝術鑒賞課》等。當然由于學科使然,對于理工類專業來講應當將這些課程知識壓縮到一節課當中。以賞析形式為主導,覆蓋文學知識。教師要鼓勵學生寫讀書筆記或者讀后感,同時對學生的平時作業進行點評以及打分,只有這樣才能提升他們課堂接受的效果,同時在競爭意識的影響下用心去體會感受文學作品的故事內容以及思想情感。
文學教師在授課要以具體作品作為切入點,帶動文學史以及歷史等文化知識的傳播。這樣能幼小降低學生的陌生感,能在生動有趣的氛圍中感受文學藝術的魅力。例如通過《邊城》這一部人們耳熟能詳的作品來介紹沈從文人生事跡以及創作背景?!哆叧恰防锎浯渑c儺送天保的唯美純真的愛情故事,對于讀過高中的高職學生來說,是有所了解的。因此教師可以在一定接受基礎上來介紹中國現代文學。
講解作品時應當以中外經典作家的代表作為主,不宜選用晦澀難懂的作家。要充分考慮高職學生的文學水平與接受現狀。教師要養成推介閱讀的習慣,將一些好的文學作品推介給學生用作課外閱讀。這些經典文學作品“能為后世作家創作樹立典范,能為普通人培養健康的審美趣味奠定基礎,能成為各個時代的人懂得生活、更富人性的教科書?!盵2]在課堂上要全面避免滿堂灌的模式,應當邀請學生起來回答問題一起討論某個作家或文學現象。
(三)豐富圖書館館藏資源
即使是理工學校也應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源,讓喜歡讀書的同學感受到學校帶來的便利。建設文學圖書閱覽庫,積極購買古今中外一些經典的小說、詩歌、散文,同時要輔助一些電影類書籍,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趣味。對讀書數目比較多的學生給予一定的鼓勵,用此來激勵學生多走進圖書館,多讀書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
(四)重視中國古代文化的傳承
中國很多大學都不重視中國古典文化的傳承,導致很多年輕人身上都具有不同程度文化虛無色彩。而對傳統文化呈現陌生忽視的感受主要來源于文化偏見,認為古典文化已經落伍了不如西方的先進有意思。因此高職院校應當通過古代文學課幫助學生了解中國永不過時的古代文化精髓。鑒于高職學生古文功底的欠缺,古代文學課程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案咴盒5墓糯膶W教學只要把握好以學生熟讀、背誦作品為前提,以作品鑒賞為核心,啟發學生多思考,多創作,做到古為今用”[3]便已經達標。
三、結語
在高職院校推行文學課程雖然會面對重重的苦難,但是這項工作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文學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并非很多老師學生偏見的無用。以優秀的文學作品為載體,教師可以將豐富的文學知識文化知識傳遞給學生,而學生也能在文學的啟發下精神品質得到提升,道德觀念也更加成熟,更有助于走進社會,走入職場。
參考文獻:
[1]汪金輝.高職院校學生文學素養缺失的現狀及教學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6).
[2]王耿.高職學生文學作品閱讀現狀與對策探究——以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智庫時代,2017(17).
[3]張國軍.高職院校古代文學課程教學的再認識[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