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
摘要:本文結合當前對存在主義思想的理論研究成果,從存在主義學說的特點及其思想認識與各研究結論中存在的爭議等方面出發,對哲學與文學中的存在主義進行研究論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哲學;文學;存在主義;探究
存在主義是當代思想的重要組成派別之一,它是在各種哲學與文學主題堆積下形成的一種思想體系,并不是一些特定的哲學觀點體系。存在主義的這一特殊思想體系本質特征,導致當前對存在主義思想學說所開展的有關研究中,存在各種不同的觀點說明,其中包含一些對事實上并不存在的思想理論體系的確立情況,甚至是一些存在主義哲學家的有關著作中對其思想主題與觀點認識的錯誤論述也有分布和表現。針對這一情況,要想實現存在主義思想體系內在特征的準確認識與分析,并對存在主義思想體系形成中各代表人物之間的區別進行有效區分,就需要結合當前對存在主義思想主義的研究及成果展開總結與論述,以為存在主義哲學思想形成的社會根源確定及其社會職能發揮提供相應的參考和支持。
一、存在主義的基本內容及其觀點分析
根據當前對存在主義學說的有關研究中,對其思想特點的研究進行總結,可以概括為確信任何知識是以對個人的具體存在分析為出發點,并且這一結論也被認為是存在的唯一真正的現實。根據上述對存在主義學說基本特點的分析可以看出,它并不是人類以外世界的顯露以及存在于人的具體意識之外的理想原型,而是對人的理想本質的表現。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對存在主義思想基本特點的分析及其理論形成是以存在先于精髓、存在先于本質為假設條件,并且所有存在主義的變種中,都對先天束縛以及限制個人的一般公式進行否認,同時對帶有一般目的的意識形態以及實現這些目的的手段的多樣化進行否認。上述對存在主義學說基本特點的解釋及其各種觀點認識,也導致了真正的人的斗爭的這一公設存在,即推動了對自己行為不求助任何外來辯解的人的存在,這種人力圖勇敢的認識自己的處境以及自覺進行責任與冒險行為承擔。
此外,存在主義思想學說還認為存在并不是某種僵化與靜態的物質,而是一連串具有無限制性與不可預知特征的意識行為,這種思想觀點下對人的存在的本質認為是由任何決定以及任何意志與選擇行為下的產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存在主義中的現實主義思想觀點與生命哲學領域的現實主義的最大區別在于,存在主義中的現實主義是從純粹主觀方面對人的存在進行考察與分析,而生命哲學領域中的現實主義則是將人作為生命飛逝的表現進行研究和分析。針對存在主義與生命哲學思想領域中對現實主義的理解和認識差異,在對存在主義思想的基本內容與內在特征認識中,也不能單純的理解為存在主義對人與環境的關系進行否定,尤其是將其理解為與他人無關的存在物的錯誤認識。
存在主義學說的思想認識是以胡塞爾的現象學為依據,對唯理論中的思維主體和被思維客體之間的對立性進行否認,即存在主義認為真理不止一個,“主觀性”即為真理,因此,對真理的發掘需要通過深入自身,對自身的種種親身體驗結構進行研究,并在這種境界下實現個人的對象世界建立,而不是借助辯證或推理分析來發現真理的。其中,在上述認識理論支持下的存在主義中,活生生的個人的唯一現實性即為個人自己的道德現實性,并且對于個人來講,當前的活動也并不是一種外在主動性,而是一種內心的決定。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對存在主義思想學說中的主觀主義認識分析,其本身并不具備本體論性質,這是由于存在主義思想學說中對客觀自在的存在并不否認,并且存在主義學說也不存在企圖勾銷世界的理論認識,只是試圖在純粹的個人生活領域與人的職責領域中進行存在描述與解釋,以傳達出世界以個人目的為轉移所發生的變化。
二、哲學與文學中的存在主義
根據上述對存在主義思想的基本內容與內在特征分析,可以看出存在主義學說中對存在問題的研究和認識中,既包含有相應的神秘主義思想,也存在一定的虛無主義理論,甚至還包含相應的分析現象學以及世俗悲劇式英雄主義觀點和認識。其中,存在主義學說中各種思想觀點與認識的多樣性,與其社會職能的多樣性之間存在著相互適應關系,它實際上是指人對自己的存在、活動以及生活意義產生懷疑,同時隨著這種懷疑的加深,其社會意識逐漸崩潰,從而企圖實現人生毫無意義的意識形態觀點與思想認識建立,從而形成沉溺于非理性的無神論與信仰主義的思想狀態。存在主義學說的思想體系建立與形成過程中,往往對其他思想流派所忽略的主題作為其學說體系建立分析的首要主題,強調用人對自己生活的世界負責的種種范疇進行有關問題考察,從而對全部的當代哲學與文學發生形成一定的影響,其中,以卡繆的創作以及薩特早期哲學、戲劇、散文著作中對存在主義的這一思想觀點的表達和展示最為典型。值得注意的是,對薩特在五十至六十年代期間的創作及其作品思想,以不同思想主題與社會主題、世界觀主題的混合與斗爭進行概括,比存在主義更加準確,這一流派下所形成思想觀念,它的社會反響與現實職能呈現恰好相反的兩種情況,而存在主義思想流派中這種相互矛盾的社會反響與現實職能,不僅是對有關思想觀點制造者本人社會立場的沖突性與兩重性的反應,在一定層面表明了其觀點內容的多義性,同時也是無神論存在主義哲學與文學中所特有的內在矛盾性與沖突性的實質體現。
存在主義學說中所包含哲學類型,并不是在對別的抽象體系看透情況下所產生,只是在純粹的哲學思想與概念領域中進行存在主義的主題尋找,因此,對存在主義的哲學認識需要換一種方法,以更加開闊與寬廣的視野對存在主義思想在人類思想發展史上的地位等問題進行探討,而不是將其歸于經院式哲學認識范疇進行研究,應從試圖不切實際的對已經成熟的社會沖突所形成意識形態解決層面,對其進行正確理解和認識。存在主義作為對統治階級及其道德、理想、生活實踐等批判對待基礎上所形成的意識形態領域下的產物,其不僅不會形成現實的反對派,而且還會通過許多極為不同的形式所表現的手段對業已存在的反對派形成削弱;它或者是一種對舊的社會秩序的煩惱,通過將社會秩序性質理想化及虛偽的掩飾等方式表現出來,或者是試圖取消社會政治革命而進行道德基礎改變的空想改良主義的一廂情愿。
三、結束語
總之,針對存在主義學說中的真實性問題,不同研究人員存在不同的觀點認識,但就其某種層面的共同傾向來看,對其觀點中的差異可以不進行考慮。因此,對哲學與文學中的存在主義探究,能夠進一步深化對存在主義思想的基本內容及其內在特征的認識,從而為有關研究開展及其思想體系的進一步形成提供一定的參考和支持,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參考文獻:
[1]曾繁亭,蔣承勇.浪漫主義與“荒誕”觀念的形成[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4(05):113-119+201.
[2]程子硯.文學傳統繼往開來的經典之作——論J.D.塞林格《麥田里的守望者》的文學創作傾向[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4):116-121.
[3]何怡.論薩特的存在主義文學觀——以《什么是文學》為例[J].名作欣賞,2019(11):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