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鳳嬌 樂旺峰 竇愛女 李秀霞 高蘇啟
【摘 要】在新的高等教育和育人政策形勢下,為順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而提出思政課程與高校專業課程相結合教學。借助于高校經典課程鉗工實訓為研究對象,挖掘鉗工實訓新的思想、精神,提出思想政治理論與實訓相融合的教學研究方式,旨在扎實機械專業基礎,形成大學生嚴謹細致處事風格以及培育健康、高尚人格,同時也為高校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做出努力。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鉗工實訓;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TP3-4;G64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5-009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5.045
在制造業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占有制造技術制高點,就對制造技術有主動權。國家強調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進行的部署,只有通過不斷的研發創新,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補足高技術領域發展短板,才能避免在國際競爭中受制于人[1]。“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2]。只有把握住中國的青年大學生,才能把握住國家的未來,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觀念的正確決定著國家未來的發展。高校的育人既要重視思政內容,也要重視專業內容,兩個方面都不能忽略[3]。對人才的高度重視和精心培養,是企業轉型、產業升級、社會進步的需要;是消費者個性化消費和高品質生活的需要;是勞動者職業生涯發展和個人價值實現的需要。鉗工技術是制造業的根本技術,無論是在航空、船舶還是在其他領域,鉗工技術的重要性體現在各個方面。優秀的鉗工人才是國家緊缺的重要人才,不僅應該具有嫻熟的技術,還必須具備優秀的思想品質。學校是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重要培養基地之一,要抓住大學生這個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將思想政治理論融入鉗工教學,引入到鉗工教育教學過程之中,是培養具有深厚文化素養,有愛國主義情操,有民族榮譽感的鉗工技術人才的有效途徑。
1 思想政治理論在鉗工實訓中體現
深刻理解教材、分析教材,深入挖掘鉗工實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發現鉗工課程中的思政教育素材 , 并結合實訓思想教育目標,在課堂教學中適當、適量的滲透思政教育內容,促進“教書”與“育人”的有機結合,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3]。具體挖掘和提取鉗工課程思政內容選取如下:
(1)愛國主義精神。中國目前只是制造大國,與德、日等制造強國相比,顯然是制造弱國。發達國家幾次對我國實行技術封鎖,高精尖技術不能出口到中國,導致我國科技水平相對落后,從而造成經濟落后。歷史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制造業強才能國強,國強才能民富,同學們要在實訓過程中要摒棄“差不多”,不要只顧一時舒適的眼前利益,要練扎實基本功[4]。在當前國際形勢下,青年大學生應承擔新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為實現祖國的制造強國夢和提升祖國的國際地位中貢獻一份力量。
(2)精益求精的執著精神。積極鼓勵同學們在實訓過程中樹立高目標并嚴格要求自己,不僅講究速度快,還要工件質量高;不僅是在數量上追求“多”,而且是一種在質量層次上的完善和提升。努力不懈、持之以恒的追求細節的極致,把實訓過程中的操作誤差精確到最小,把加工精度精確到最高,把追求工件的完美變成執著,變成信仰。技術的突破離不開不斷改進,精益求精。具有了這門技術、這個精神那么走向工崗位后可以同時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真正意義上地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3)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和不斷精進的專業技術水平。要制造和生產高水平、高質量的機械產品,就必須擁有嚴謹的工作作風,嚴格按照最科學的鉗工工藝要求和技術規范操作,不斷改進工藝標準,不斷提升自己的實訓水平,永遠具有積極的上進心,取長補短,彌補不足,永遠不會停止追求進步和完美。在實訓過程中,要嚴肅認真,嚴謹,一絲不茍,在實訓行為上更要細心認真,堅決不放過任何微小的細節,堅決追求產品的極致和完美,未達到要求絕不罷休。
(4)趕超時代的創新精神。“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5]在這種經濟全球化,社會進步突飛猛進的形勢下,只有不斷的尋求技術上的突破與進化,我國的制造業技術的進步才能永無止境。這種新的形式下我們更加強烈要求鉗工具有更好的機械設計技術,更高的制造精度、更強的工藝分析水平,更優秀的技術人才等,這就要求制造人必須不斷創新,這就要求創新人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創新來自于對鉗工基本知識的扎實掌握,對鉗工各種技術技巧的融會貫通。
2 鉗工實訓思政課堂教學準備
(1)教師方面:鉗工實訓是門綜合知識比較強的課程,要求授課教師具有高水平的鉗工理論知識、教學水平,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和操作能力。學校可以通過“引進來”招聘高素質鉗工人才教師和“走出去”加強教師鉗工能力來提高教師隊伍水平。教師也應對于工匠精神、職業素質等相關文化內涵要有深刻的文化見地[3]。時刻抓住授課這個最好的示范時機,言傳身教,發揮引領和指導作用,使學生正真理解和踐行。
(2)教學形式方面:鉗工實訓教學過程可以采用新形勢的教學模式如舉辦辯論賽、觀看工匠系列短片等,讓學生以更直觀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工匠精神;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的形式,采用“發現學習法”,鼓勵學生自行討論學習,自行思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可以采取“問答法”提升課堂氛圍,還可以舉行辯論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在課堂的主人翁精神,從而對于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有更加身臨其境的理解。用學生喜歡的方式與他們對話,用學生接受的形式與他們溝通。
(3)教學媒體方面: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課程的呈現方式和輔助工具也更加先進,無論學習還是教學我們都要與時俱進,學習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例如PPT、聲像資料、視頻短片等在微信群或班級QQ群等網絡平臺分享學習資料和學習心得等,從而提升優質精神的培育效果。
(4)考核方式方面: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及時有效的反饋,在實踐的過程中安全文明生產,設備使用,工、量具使用以及工件每一尺寸精度等都需要有標準來衡量實施效果,總結經驗。結合自己的工件和所學,寫一份詳細的實訓報告。專家、學者、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他課程教師和學生都可以是評價的主體,這樣才會得出科學的結論,推動本門課程的發展和創新。
3 鉗工實訓思政教學課程設計
3.1 思政精神引導和灌輸
在實訓大樓、鉗工實訓室張貼國內外先進制造相關文件及先進模范事跡,強調目前制造業國際和國內形勢制造業的嚴峻性。張貼大企業和用人單位鉗工技能人才的招聘要求,高校大學生要想畢業之后能夠順利的就業,促成自身職業的發展,就必須讓自己成為高技能人才。中國若想強大,就必須從基礎出發即制造業的搖籃鉗工實訓路徑提升制造業水平,如此多種方向,提升學生們實訓和就業中的緊迫感,責任感和愛國熱情。
在實訓大樓、鉗工實訓室張貼張貼鉗工技能大師的人物介紹和事跡大字報,在教室、實訓室展覽體現高技能鉗工工藝作品,營造鉗工精神和文化。組織同學觀看大量觀看鉗工大師、機械制造專家相關視頻,如鉗工高級技師段志勇中國鉗工30年磨礪成就細如發絲“匠心”等。讓追求高技能鉗工技術的精神,推動學生對鉗工精神的獨立思考和不斷追求,讓鉗工大師和榜樣們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個學生的職業態度和品德,讓學生們樹立高尚的目標,有高尚的追求,形成崇高的思想。把工匠看做是高尚的職業追求,要熱愛自己以后從事的職業,對自己的工作要有榮譽感、責任心和忠誠度;當然還要有對新知識的渴望、追求。讓每位實訓生從一開始就有成為工匠能人的夢想。
3.2 按規范的鉗工實訓規章制度進行實訓
安全第一。穿戴安全、設施安全、操作安全。安全教育是保證實訓課教學正常進行的基本保障,安全教育首先要規范學生的操作行為,增強其安全意識,確保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教師應結合自身經驗和本次實訓的特點,針對性地指出安全隱患,還要強調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強調無論在目前的實訓操作中還是在以后的工作中,都要注意安全,健康的體魄是孝敬父母,報效祖國,實現人生愿望,創造自己事業的前提。
精準基礎操作,基礎操作體現在實訓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只有基礎掌握得好,掌握的勞,才能有技術上的創新,才能達到作品的極致。工件裝夾是否正確和穩固,怎么才能更準確、穩固,工具、量具擺放是否符合要求,對工件進行操作時動作是否規范,對所用設備的保養是否合理到位等。結合要做的工件,鼓勵學生多思考,分析加工步驟,分析每一道工序的特點、好處,用何種方法方式加工精確度才能更高,如何使用量具工具才能保證加工精度、如何測量工件等等。每一天,每一步的操作不僅要規范,還要講究效果的完美無瑕。學生要正確而快速地掌握動作要領、操作姿勢和合理的操作方法。“求上則居中,求中則居下”,高要求、高付出才能有高回報。排除畏難情緒,鼓勵大膽操作練習,樹立學好技術的信心,正確掌握操作要領和操作技能技巧,使他們達到培養目標的統一要求。
3.3 開設開放實訓考核項目進一步提高其鉗工技能和創新性
開設開放實訓考核項目,制定嚴格考核要求,分小組考核評比鉗工技能。鼓勵同學積極思考和創新,有意識讓每個小組結合各自小組鉗工技能針對開放課題提出創新型鉗工方案,小組合作過程中可以加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意識,責任意識和敬業精神。教師和各小組及時檢驗和檢查工件及實訓成果,記好當天訓練課題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對于實訓過程中出現問題,教師和同學們積極思考及時指正,集思廣益優化方案,更進一步提高其鉗工技能和創新性。這個過程可以讓學生懂得如何檢驗零件,可以對各個操作環節重新認識一遍,可以鞏固和強化已學的知識。
3.4 組織參加鉗工比賽,以賽促練
為再次提高同學們對鉗工高技能的的意識,提升同學們的鉗工技能,開展鉗工技能競賽,競賽內容可以實訓所學內容為考核點,引入專業的考核方式,組織同學參加鉗工技能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體驗實訓所學。比賽可以是個人賽、小組賽、班級賽等,提高比賽獎勵,提升比賽難度,并給予專業資格認可,最終達到以賽促練的效果。讓同學們領悟鉗工技術精髓,才能在鉗工領域更好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提升自我價值。
4 總結
只用從思想根本出發引導灌輸鉗工思政內容,才能更好將思政融入鉗工課程,通過強化鉗工實訓規章制度及其提高考核指標從開始就讓學生重視起來,逐步強化課程思政及其工匠精神。增強高職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同感,促進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對學生,對學校和社會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我相信學生到了學有所成那天,也會意識到因為自己工匠夢想及嚴格要求,在鉗工領域才能得以得心應手將自己的工匠技術發揮淋淋盡致,通過自己不斷創新和技能提升,為鉗工行業承擔一份責任和貢獻,不僅有利國家發展也有利于自己安身立命。
【參考文獻】
[1]高青松,李婷.“中國制造2025”研究進展及評述[J].工業技術經濟,2018,37(10):59-66.
[2]夏艷霞.當代高校青年文化建設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3]宮維明.“課程思政”的內在意涵與建設路徑探析[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06):66-69+91.
[4]周吉友.印刷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J].中國印刷,2017(06):45-50.
[5]陶仁杰.當代大學生創新意識培育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7.
[6]張青.大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山東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