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
【摘 要】伴隨社會及經濟的快速發展,新時期對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新的標準和更高的要求。為積極響應新課改“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號召,加強對高校學生藝術素質的培養,提升美育教學的有效性,便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舞蹈教育,其不僅具有形式多樣,易于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的優勢,并且因其自身的韻律性、藝術美,而深受大學生的喜愛。同時,舞蹈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氣質、塑造其良好的身姿,更將有助于促進美育教育的深入推進,提升其藝術修養,使其具有良好的藝術素質。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實踐,展開對高校舞蹈教育藝術素質培養的問題探析。
【關鍵詞】高校;舞蹈教育;藝術素養;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5-0158-02
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過程中,高校既是創新復合型人才的培育基地,也是向社會輸送高等專業化人才及職業人才的搖籃[1]。高校教育質量、水平的高低,對于人才的培養質量具有直接影響。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高校教育的重視、投入建設的力度不斷加大,高校教育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而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興趣愛好,豐富大學生的精神生活,舞蹈教學得到了廣泛關注,這對于加強大學生藝術素質培養來說,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但在實際的教學推進中,其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簡析高校舞蹈教學的現狀
當前,各大高校對舞蹈教育的重視度已經有了顯著提高,但實際教學投入力度卻仍顯參差不齊。如:有的院校聘請了專門的舞蹈教師,并開設了多舞種的選修課程以供學生選擇,還為各舞蹈社團活動配置了專門的場地,日常也比較關注對舞蹈活動的組織。而有的學校舞蹈課程的任職教師多為原有的音樂教師,教學的舞種單一,僅是聊勝于無,這樣的舞蹈教學水平可想而知,更談不上對學生興趣的培養。還有一些院校鑒于自身是非藝術類高校,對于舞蹈教學的實際教育資金投入力度有限,并未設置專門的教研團隊進行舞蹈的系統性教學研究,受限于辦學限制,學生們舞蹈學習的熱情較低[2]。可以說,當前高校對于舞蹈教育的關注度較前期具有明顯提高,但將其真正作為一門重要的實踐課程進行研究,推進教研工作、體系化授課的,實際比例并不是很高。
二、淺議舞蹈教學對大學生藝術素質培養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力
舞蹈向來是與音樂相生相伴的。首先,在學生舞蹈學習的初始階段,多以欣賞教學為開端。讓其在感受舞蹈的力量美或柔和美的過程中,還需體會舞蹈為人們所營造的不同意境,同時這也將是一種巨大的精神享受。其次,教師會為大家介紹舞種的類別、發展歷史、特點及美學價值等,使學生進一步走進舞蹈藝術,幫助其夯實學習基礎。與此同時,不同國家、地域、民族之間的舞蹈其表達形式與舞蹈特色也具有較大的差異性,以舞蹈學習為紐帶,將促使學生了解更多的人文、藝術、風俗等相關知識,使其審美鑒賞力不斷提高。例如:我們的少數民族都能歌善舞,也具有其不同的舞蹈服飾及文化,教師可以此為契機拓展學生的知識、藝術視野,使其感受傳統、新潮、柔美、熱烈等風格迥異的舞蹈。最后,舞蹈教學過程也是一項實踐性學習的過程,通過教師的引導、示范,使學生用心去感受藝術,享受藝術的浸潤。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體態
高校學生多處于18歲到22歲之間,這一時期學生身體的柔韌性、協調能力及靈敏性難與青春期的學生同日而語[3]。尤其是在電子產品的廣泛普及中,讓大學生的娛樂、學習基本都是“靜態”的。而長期久坐便會導致身體姿態的變化,具有含胸、駝背等不良姿態的學生比例較高。并且,很多大學生又比較抵觸劇烈運動。這時便可以節奏感強、韻律優美的舞蹈教學,促進學生的廣泛參與,幫助其塑造挺拔的體態和良好的身姿,并加以訓練和學習的積累,使學生在舞蹈學習中收獲較好的氣質,從而摒棄、告別不良習慣及身形姿態。此外,舞蹈還將在趣味教學中讓學生動起來,能夠快速使其投入練習,使其肢體的協調性、靈活性以及身體素質逐漸提高。
(三)有助于加強學生的藝術交流
在舞蹈教學中,其學習的過程是團體活動,在進行訓練、排練、表演等過程中也需要與他人的配合,進而才能使整個舞蹈的呈現效果更好,具有藝術性及協調性。這便需要在促進學生配合能力、協作意識提高的同時,加強其藝術交流。在寓教于樂中,賦予學生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并使其融入集體,感受團隊的力量與智慧。
三、高校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藝術素質的有效策略
(一)優化教學理念
舞蹈教學之所以未能在高校教學中取得有效成果,其主要原因便是教學理念的問題:很多院校對舞蹈教學的關注不夠、投入教學的力度不足,也并未配置足夠的專業舞蹈教師展開深入的教學研究[4]。針對該種情況,應普及對藝術教學的認識,使各大高校能夠及時地扭轉教學理念,將舞蹈教學作為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途徑,認識到其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促進作用,樹立生本意識,激發學生參與舞蹈學習的積極性,以此來實現美育教育。例如:在學習拉丁舞、莎莎舞及我國的少數民族舞蹈時,注重激趣教學,讓學生能夠了解舞蹈文化,并在學習之余能夠一覽世界各地的美景,讓其意識到藝術不僅是沒有國界的,更是一種無聲的語言。
(二)豐富授課內容
大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其興趣愛好各不相同,而舞蹈也是多種多樣的。為此,教師應注重豐富舞蹈教學的內容,為學生呈現生動課堂,使其具有更多的選擇性,培養其良好的藝術素養。例如:對于追求力度、節奏的學生,可讓其學習爵士舞;喜歡優美、文藝舞蹈的學生,教師可向其推薦古典舞;對于喜歡新潮事物的學生,可讓其體驗街舞等等,讓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進行嘗試和選擇,提高舞蹈教學的有效性。此外,舞蹈教學不應局限為一門課程的學習,教師應從立足培養學生終身興趣的角度施教,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豐富其精神生活。
(三)運用信息化教學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舞蹈學習主體地位,使其成為課堂的中心,培養其良好的藝術素養[5]。教師可運用信息化授課,以賞析與要領學習相融合的方式,打破時間、空間的局限性,促進學生學習的不斷深入。例如:當下很多短視頻APP中也會流行一些新潮舞蹈,這對喜歡新奇事物的大學生來說,具有莫名的吸引力。教師可從促進與時俱進教學的角度,運用微課對鬼步進行分解教學,在降低舞蹈教學難度的同時,滿足學生的獵奇心理,并可由此進行延伸教學,訓練學生的耐力,幫助其樹立舞蹈學習的信心。在拉近師生間距離的同時,提高教學效率。
(四)組織實踐活動
舞蹈作為一種表演藝術。在以往的高校教學中,多以教師教、學生學的方式進行授課,其教學方式比較單一,給予學生展示的機會有限。為此,教師應多籌備相應的舞蹈藝術活動,激發學生的表演欲。例如:可組織舞蹈藝術周、校園歌舞大賽等相應的活動,并將創新元素、情感投入作為評判標準,促進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使其舞蹈技能更加嫻熟,提升其藝術素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舞蹈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其多樣愛好,具有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也將使學生在欣賞、感受、表現舞蹈的同時,使其想象力、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賦予其更好的領悟力、肢體協調性以及創新意識。為此,應注重對高校舞蹈教育的創新與變革,加強對舞蹈教學的投入力度,增設更多選修課程,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素養,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姜瑜芳.淺析高校舞蹈教學與大學生藝術素質教育[J].黃河之聲,2017(24):70.
[2]羅軼.高校舞蹈教學與大學生藝術素質教育探析[J].藝術評鑒,2017(7):94-95+105.
[3]李雯.高校舞蹈教學與大學生藝術素質教育探析[J].戲劇之家,2016(19):188-189.
[4]吳迪.高校舞蹈教學與大學生藝術素質教育探析[J].電視指南,2018(6):8.
[5]饒麗娜.高校舞蹈教學與大學生藝術素質教育探析[J].藝術評鑒,201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