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旭 (山東膠州市第二初級實驗中學)
教育的主體永遠都是學生,學生才是教育存在的根本意義。正是由于現在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廣,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也出現了一些轉變,將側重點放在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上,教學目標定為在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綜合素養,在教育中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形式,由傳統教學的單向輸出法變成現在的教學互動共享。使學生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不再只是學一些皮毛,而是向著更深的課程學習,在學習的時候能收獲更多的教學知識,讓學生的發展變得更加全面。
在培養核心素養的時候主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健康生活等。人文底蘊就是指一個人的情懷和審美的情調,科學精神就是指人的一個理性思維和人對客觀事物的批判質疑的精神還有勇敢探究世界的想法,一個學生要懂得自主學習才是真正地學會學習,還要懂得課后反思,還要具備較強的信息功能,一個人珍愛自己的生命,健全自己的人格,懂得自我管理才是健康的生活。責任擔當指的是一個學生有國家認同感,懂得主動擔負社會責任,實踐創新指的是一個學生懂得技術的應用,頭腦中有勞動意識,懂得如何去用實際行動解決問題。
既然要在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向學生講解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那么教師就必須要把握核心素養的內涵,教師一定要從根本上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和全面素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點,全面素養包含核心素養,在初中道德和法治課程中想要學生掌握的核心素養,其實目的就在于想要培養學生的一個關鍵素養,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時,要切記核心素養指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個體,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也不僅僅是要滿足自身的需要,還要滿足整個社會的需要,在培養的時候還要體現時代方面的特征。核心素養和基礎素養比起來,核心素養是用來提高學生競爭力的,屬于一種高級素養。
本篇文章所講的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為了講解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筆者選取了課內《合理利用網絡》這一課為例,通過這一課來講述其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實踐。在講授道德與法治這一課程的時候,一定要重新樹立一個大教育觀,所謂大教育觀,就是在講授的時候必須由學科教學轉向課程整合。學生核心素養是有豐富的內涵的,而教師究竟如何才能夠通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是需要思考的問題,我認為,如果想要在這堂課當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在教學觀念上有一個正確的符合現在的教育觀,還要自己嘗試突破現在教學的傳統思想,真正在教學課程上得到改變。在教授這一課的時候可以將其他科目與之有機融合。
除了要實現學科教學向課程整合的轉變,在授課時,還應該在培養素質方面進行改變,既然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上培養核心素養,就要在教學上高度重視,要在真正的意義上轉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從關注知識的人變成關注的求知者。教師在上課之前應該精心設計一下教學活動,改變一下過去的上課氛圍,讓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改變傳統課堂的傳授知識的現狀,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熱情,讓學生由過去的一味聽課,轉變為核心素養,主動地去理解課程,去體驗課程。比如,在課上可以舉辦一個辯論賽,以網絡究竟對生活有怎樣的影響為例題,讓學生以怎么運用網絡為中心,分成正、反兩方,在課堂下自己收集一些關于這方面的知識。然后在課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自由辯論,當辯論達到高潮時,教師可以恰當的介入,并且進行適當的引導,告訴學生網絡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在這個搜集資料,互相辯論的過程當中學生可以強化對網絡的認識,這就實現了在核心素養的基礎上來教授中學的道德與法治課程。
究竟如何在核心素養的基礎上來教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這是每位教師都要面對的問題,并且這也是自核心素養問題提出以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需要面臨的一個長期的問題,希望日后通過實際的課程授課,能夠解決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