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書 (江蘇連云港市華杰實驗學校)
美術欣賞教育是人類社會一項重要的文化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人格健全發展的途徑和手段。高中美術教材課程內容涉及面很廣,如繪畫類、設計類、建筑類、書法類、雕塑和攝影門類。每一板塊都有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歷史發展和技法等相關知識。因此,美術欣賞課是提升美術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以引導學生學習美術知識、掌握美術鑒賞方法、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為教學目標。在高中美術欣賞課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各種層次,類型,品質的作品,搭配適時、適度的心理學技巧,有利于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教學中我們嘗試選擇優秀的畫家,優秀的作品,讓學生對畫家的思想和人格精神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對其作品進行分析,融入畫家的思想,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也接受了思想教育。
社會的發展帶給學生很多新鮮因素,美術欣賞課涉及的知識較多,能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這對于學生的成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因素,提高學生的興趣,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除了要講解書中的內容,還應該利用各種手段挖掘學生的興趣,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根據學生的需求不斷調整優化教學。
例如:在學習蒙德里安“紅黑黃藍灰的構成”是教師引導學生欣賞非常標準整潔的黑線將畫面分成幾個大小不等的方形區域,學生紛紛懷疑,于是教師引導學生了解這幅畫中色彩的張力使這些絕妙的圖形顯得緊密,長短不等的黑邊界限包含著完美的平衡。多媒體出示運用紅黑黃藍灰完成的現代設計,例如服裝、戒指、桌椅,還有家庭的裝修風格,并引導學生為什么運用這么挑眼的紅黃藍家里的色彩卻不扎眼,學生深受啟發,熱烈討論自己想運用紅黑黃藍灰的構成設計什么樣的作品。
新課標下的高中美術欣賞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發散思維,引導學生明確美術教學的課程目標,提高學習積極性。美術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樹立正確審美觀的重要科目,學生在高中美術欣賞課學習中利用主觀能動性,可以充分體會美術教學的特殊意義,提升對美術欣賞的認識。例如欣賞康定斯基《即興之三》,教師引導學生欣賞,讓學生自己感受抽象作品來源作者的主觀感受,然后學生知道《即興之三》的色彩與線條不再受形象的約束,而是隨著激情在畫面上運動。于是學生萌發了表現的欲望,動手在自己的作業本上,憑著自己的主觀感受運用自己的激情創造作品,效果非常的棒!
在衡量一個教師教學成功與否時,只要看看他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就行了。因為在師生關系良好的情況下,學生才能“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的教學業績也高。反之,那些與學生關系有隔閡,學生會因為對教師有隔膜,而對此學科的學習失去興趣,教師的教學效果也就差了。良好的師生關系離不開他們之間的情感交流,它是一種無形的精神意識,在教師的言行舉止中表現出來。教師給學生什么樣的情感,學生會反作用于教師同樣的情感。因此,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在平時的教育中,把學生當成朋友。并且在和學生交流時我們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發揮他們的創新學習能力。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也可以用語言評價、等級評價、物質獎勵等方式,還可以用教師和學生的眼神、微笑、手語等非語言激勵形式,評價方式的多樣,學生和老師的關系得到了提升和優化,美術課堂效果自然也得到了更好地提升和優化。
在新課改的環境下,給高中美術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高中的學生,教師應該充分挖掘教材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合乎教學規律的方法,以教師引導,學生為主體,增加課堂的趣味,讓學生在美術欣賞課中樹立積極的、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這樣在不知不覺中也提升和優化了欣賞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