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書臣 (河南焦作市龍源湖學校)
積極心理學主張用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來應對人的心理現(xiàn)象和思想情緒,從而激發(fā)自身的積極力量和優(yōu)秀品質(zhì)。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巧妙運用積極心理學,使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積極因素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可提升每個學生的積極力量,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從而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教學中,教師往往把學生當作客體,即使部分教師有讓學生成為課堂主人的意識,但實施起來,也總是具有很大的象征性,學生并沒有獲得真正的“主權”,參與課堂也往往不夠積極。為此,課堂上,教師可嘗試讓學生按照個人的意愿和興趣,發(fā)揮主觀意識,認真獨立思考,主動挖掘問題。課堂上變被動為主動,學生的思維不再受到壓抑和束縛,學習中擁有較多的自主選擇和發(fā)展空間,在內(nèi)心無形中就樹立起強大的獨立自主意識,自信心和創(chuàng)造性也會在不自覺中萌發(fā)。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賽里格曼認為,一個人的總體幸福指數(shù)由先天的遺傳因素和之后的環(huán)境影響以及能主動控制的心理力量綜合而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能主動控制的心理力量,就是在教學中充分放權給學生,從而激發(fā)出來的學生潛在的心理能量,這種能量在課堂上釋放得越多,學生在課堂上就越能享受到作為課堂主人所帶給自己的快樂。
當然,課堂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邊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固然十分重要,但脫離和淡化教師的引導職責也不現(xiàn)實。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首先正確引導,爾后再放開課堂,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會探究和思考,使“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固有教學模式得到改變,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多增加其在課堂上自主學習的時間,真正讓他們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積極情緒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它能夠激活人的各種行動傾向,可以帶來人生的轉變。基于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善于培育學生的積極情緒,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大大提高。
課堂上,教師要營造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開放、寬松、積極的學習氣氛,讓學生的情緒有更多的時間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在學習“跟煩惱說再見”這節(jié)課時,我引導學生觀看視頻歌曲《快樂你懂的》的同時,通過講述迪士尼創(chuàng)始人華特·迪士尼擺脫煩惱的經(jīng)歷,讓學生小組討論解決日常煩惱的方法,當小組選派代表發(fā)言時,都給予正向積極的評價和鼓勵。課堂上經(jīng)常這樣做產(chǎn)生的效果就是學生發(fā)言的顧慮少了,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愿意站起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心理學中的羅森塔爾效應表明,學生無形中會受到教師的影響和暗示,且這種暗示是學生行為發(fā)生積極變化的重要力量。這種效應可以帶來很多啟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覺得“我能行,我優(yōu)秀”,從而保持自尊自信的心態(tài),產(chǎn)生不竭的學習動力。
曾經(jīng)在二年級上課時,讓全班學生舉手說說自己的優(yōu)點,令我吃驚的是竟然有五名學生說自己沒有優(yōu)點。我小心地私下里詢問,原來是家長和老師批評指責讓這些孩子感覺自己一無是處。家長和老師不恰當?shù)恼Z言有可能毀掉一個孩子的自信,甚至是一生的幸福。后來我對這幾個學生進行了積極的引導,比方說你在家?guī)蛬寢尨驋咝l(wèi)生嗎?你給爸爸端過水嗎?你曾經(jīng)讓同學用過自己的物品嗎?你幫助過比自己幼小的孩子嗎?……當從細小問題入手詢問時,我發(fā)現(xiàn)在他們身上一樣存在著許多閃光點,只不過被我們大人武斷地忽略掉了。
其實,要使學生擁有成長的力量,我們需要不斷地給予學生美好的期待,這樣學生就會不斷產(chǎn)生積極的心理體驗,帶來自尊的滿足和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愉悅,體會學習帶來的樂趣,激發(fā)自身的積極力量,不斷在學習中獲得成長。
總之,巧用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學生的校園生活,能夠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喚醒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從而充分挖掘與發(fā)揮其潛能,使之不斷積蓄成長的力量,愛上學習。這不僅有益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更有益于學生享受校園生活帶來的快樂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