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江蘇南通市通州區石港幼兒園)
原有的國學教學模式多數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不僅難以理解語句意思,還會降低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興趣。改變國學經典閱讀應從分級設置、編排和實施三方面入手,形成新的、有效的國學經典閱讀課程,提高兒童的閱讀興趣,弘揚中華文化。
分級設置就是根據兒童年齡、心智和學習特點的不同,科學選擇相應級別的經典讀物進行閱讀,是國學經典改編的基礎。目前我國的分級閱讀還處于未成熟階段,對閱讀的各方面內容針對性不強,分級閱讀模式如何正確、高效的運用到兒童國學閱讀中、如何貼近學生的生活是教師需要探究的。弘揚國學經典需要重視分級改編,推廣分級閱讀。幼兒的閱讀能力每2 到3 年都會有很大的提高,所閱讀的國學經典難易程度也應該不同。國外將分級閱讀劃分為26 個級別,如此細致的分級我們不應全盤復制,但應該學習其先進的理論經驗。
例如:可以將《三字經》分為三級:第一級是初步識圖級,學生對文字缺乏感知,讀圖能力不強,需要借助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單幅、大幅彩色圖畫等刺激感官的輔助來進行最簡單的國學感知,如將性本善的含義以圖畫的形式展現出來;第二級是高級識圖級,這時候的兒童已經具備一定的識圖能力,教師可以提供單頁多幅,較復雜的圖畫式三字經,讓兒童邊看邊學;第三級是指感知成熟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前書寫和前閱讀能力,可以獨立閱讀一些簡單的經典篇章,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附簡單漢字的書籍。這種閱讀分級模式不僅能提高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效率,也能增加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閱讀興趣。
國學經典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因此怎樣在課程編排過程中展示獨有的中華文明特點吸引讀者,也是國學經典改編中的一大要點。編排工程需要精雕細琢,要利用文字的魅力讓學生領略國學經典的奧妙,這樣才會增加學生的學習閱讀興趣,使國學經典廣泛流傳。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某文化論壇上講道:“經典之所以稱之為經典,是因為它有自身獨特的美,有自身的意境和內涵。”國學經典的美和內涵需要在編排的過程中顯現,這樣才是真正的純粹國學,也是最吸引人的國學。所以在選擇國學經典的編排人員時應注意擇優選取,還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聯系生活實際,這樣才能吸引學生。
例如:《山海經》是比較難的國學經典,優秀的編排人員可以把大自然、地理和圖畫等文化元素用圖文巧妙地表述出來,將書中難懂的內容通過孩子的口吻和思想特點表達出來,給兒童一個全新的、有興趣去探索的世界。編排工程的質量影響著學生閱讀的質量,決定著國學經典的未來,推行國學經典課程編排工作勢在必行。
監管實施其實是指后期編輯,包括排版、編排、插圖等工作,這是影響國學經典教育發展的重要過程因素。在編排過程中編輯人員需要設計出美觀的排版,使幼兒能夠輕松閱讀。在編排時還應注意色彩的運用,精彩的部分可以用彩色筆顯示。彩色圖畫是必要的,再配以簡單的文字,能大幅度地提高兒童的閱讀興趣,使經典讀物變得活力滿滿,讓分級改編的兒童讀物走進孩子的世界,使更多的孩子通過改編的、適合自己閱讀的圖畫走進國學經典,了解民族文化。但在實施過程中要嚴加監管,低質量的書籍不僅不能完整的展現國學經典,還會使孩子對國學經典產生誤解,造成深遠的不良影響。
例如:在市場上發行的國學經典名著有數不勝數的版本,如何篩選成了難題,我們要選擇正版的、全面的,摒棄盜版的、不完整的,引入課程,引導幼兒閱讀,這樣才能放心。
原來的機械化閱讀由于缺乏科學的閱讀方式和閱讀內容難以理解,使得國學經典閱讀枯燥乏味,備受幼兒及教師的排斥。分級改編根據兒童的不同特點進行劃分,再配有專業的編譯和發行人員,有效提高少兒學習國學的興趣和效率,推動國學經典發展,使國學經典煥發生機,是弘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有利途徑,值得我們幼師去探索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