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洪澤湖實驗小學 成美瑞
小學體育新課程標準基于學生的終身發展要求,根據體育課程自身的特點,對情感目標提出了明確要求,即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學生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提高對個人健康與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基于課程改革要求,在小學體育教學引導中,教師應通過情感目標的設置與落實,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為學生體育素養的發展提供指導。
1.結合體育教學內容,設置情感目標。在體育教學設計中,教師應打破傳統體育教學目標設置的單一性,將情感教育融入到目標設置中來,瞄準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情感價值發展,形成更加完善、系統的教學培養目標體系。在情感目標設置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從思想認識做出調整,還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對學生提出明確的目標要求,例如“前滾翻起立,接球”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將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和集體主義精神”作為情感目標的主要內容;再如在“不同開始姿勢的前滾翻”的教學訓練中,教師應將“創新精神”融入到情感目標中來,這樣才能為接下來的情感教育做出明確的指導。
2.結合學生課堂表現,細化情感目標。體育教師在備課階段,會從整體上對學生提出目標要求,并以此做出情感教育滲透的依據。但實際上,學生個體素質存在顯著差異,在情感發展方面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例如有的學生缺乏紀律性,規則意識不強;有的學生缺乏創新性,盲目依賴教師的指導,缺乏自我創新的意識和能力;有的學生則存在個人主義傾向,團隊精神不足等等。針對此,教師在情感教學實踐中,應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不斷調整、細化情感目標內容,促進學生在貼合自身實際的體育教學引導中,接受目標、內化目標,從情感層面做出自我調整與優化,提高目標的達成效果。
3.根據課堂環節推進,生成情感目標。課堂教學中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會影響課程目標的實現,一些教師在傳統教學模式的驅動下,將目標的達成作為體現教學有效性的主要目標甚至唯一標準,忽視了目標落實過程中學生的發展,從而導致學生的發展與目標的預設逐漸偏離,反而影響了教學實踐效果。針對此,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根據情感目標設置教學環節,并根據學生在各個環節的表現適當調整目標,例如在徒手操的訓練中,教師在情感價值培養中強調學生的“認真負責的精神和集體的意識”,但是在實踐過程中,教師發現學生的團隊合作過程出現一定的阻礙,教師則適當調整訓練內容,并利用語言引導,促使學生在參與中不斷領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進而在自我體驗的過程中逐漸生成更為細化的情感目標,以作為學生情感價值發展的重要支撐。
1.挖掘體育訓練項目,呈現情感教育元素。身心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體育是一門實踐性課程,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訓練活動的過程中,不僅體現身體訓練的重要性,更應該展現運動中的情感元素,從而使得學生在落實情感目標中找到合適的依托。例如在足球運動教學中,教師將情感目標融入到跑動中腳背正面射門的技術動作中來,并設置“通過練習增強個人信心,培養學生協作意識、團隊意識、競爭意識”的情感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準備階段為學生設計“熱身操”,用充滿節奏的音樂強化學生對運動的情感體驗,并調動參與足球技術訓練的積極性;在實際訓練環節,將學生主體作用融入到實踐的各個環節,激勵學生在競爭與合作中體育素養的綜合發展。
2.創新體育教學方式,滲透情感教育目標。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體育教學方法創新也成為教師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多元化的方法選擇,為情感目標的落實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小學體育教學指導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情感認知發展需要,設計更利于學生情感體驗的教學方法,以體現情感教育效果。例如在教授廣播體操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挑戰應戰”的體育游戲,在游戲中教師將學生劃分為挑戰組與應戰組,雙方站在各自的界限內,其中應戰人在對方拍到自己手之前不得踏過起跑線,應戰者如失敗就算對方勝利,失敗一方應按要求做一段徒手操。這樣的游戲設計有效帶動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的運動參與熱情,同時也激勵了學生的合作與競爭精神。
3.增進師生情感溝通,提高情感教育效果。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師生之間的情感關系是影響情感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小學體育教學指導中,教師應根據情感目標的要求,重新思考教與學關系,重新定位師生在體育教學中的角色,從而讓情感成為師生互動交流的紐帶。在情感目標落實過程中,教師將關愛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來,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理解學生在訓練中遇到的困難,并有策略地激發學生的潛在力量,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困境,提高自我認知;利用語言和非語言方式,與學生展開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默契,激勵學生在運動中不斷突破自我;做好學習示范與表率,用一言一行感染學生,利用教師的主導作用推進情感目標的落實。
4.優化體育評價機制,鞏固情感目標落實。在小學體育教學評價中,教師應根據情感目標要求,調整評價內容與評價方式,即教師應針對學生在課程進行中對本課理論知識與技術訓練的認真程度進行評價;針對學生在練習運動中對技術動作的完成是否標準到位進行評價;此外還應將學生引入到評價中來,激勵學生回顧反思自己的訓練過程,針對學生的情感發展脈絡完善評價信息,形成更具指導意義的評價機制。這樣才能將學生的情感發展融入到體育教學中來,并根據情感教育效果全面構建體育教學,體現情感教育價值。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強調情感教育的滲透,注重體育課程的情感挖掘,一方面從多角度完善情感目標內容,另一方面設計切實可行的情感目標落實方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在情感的激勵下領會體育精神,提升體育素養,進而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