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外國語小學花神廟分校 潘成越
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給我們的美術課堂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能夠有效地豐富美術課堂,為學生美術綜合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
首先,民間藝術與小學美術教學的融合,能夠讓學生從小對民間藝術形成正確的認知,在了解、學習、發揚和傳承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民間藝術文化的認識。
其次,民間藝術與小學美術教學的融合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尤其是將不同的民間藝術與小學美術進行融合時,讓學生通過了解不同形式的民間藝術,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提升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
總之,民間藝術與小學美術課堂的融合有利于改善了傳統單一的美術課堂內容,推進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改革的步伐。
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指出美術教育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科學,是素質教育實施的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門重要學科。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比較重視的是學生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無論是從形式上還是從內容上來講,基本上都是圍繞教材進行的,學生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是非常有限的,學生美術素養的提升程度也是非常有限的。基于此,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美術教學理念,立足于新課程標準,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創建新型的美術課堂。民間藝術與小學美術的融合改變了傳統單純的美術學科知識體系,拓展了美術課堂教學的思路,從提升學生的綜合美術素養入手,找到了民間藝術與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融合點,高效教學,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將民間藝術融入到課堂中,除了能夠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積極性,還能夠通過美術課堂,讓學生從小了解更多的民間藝術文化形式,增加學生的藝術文化積累,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實現民間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1)引導學生了解豐富的民間藝術文化知識。民間藝術文化形式多樣,比如按材質分類有紙、布、竹、木、石、面、泥、陶瓷等等,按照制作工藝又可以分為剪刻類、繪畫類、扎糊類、塑作類等等。民間藝術形式分類的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認知。不可否認的是不管按照什么樣的分類方式,民間藝術文化內涵或者藝術形式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對我們研究、傳承、發展傳統文化能夠產生極為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將民間藝術融入小學美術課堂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豐富的民間藝術文化知識,只有在了解的基礎上,教師才能夠更進一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綜合性的美術課堂中。以《玩泥巴》一課的教學為例,從題目來看,這堂課是非常受孩子們歡迎的,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各種各樣的彩泥更是孩子們都非常喜歡的。教師從這些角度出發,搜集整理了一些與泥塑、彩塑相關的民間藝術形式,比如天津泥人張彩塑、民間泥塑等,并將這些民間藝術形式融入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或者課堂激趣環節、合作環節等。比如在課堂導入環節中,教師可以將天津泥人張彩塑中一些比較受孩子們喜歡的民間藝術作品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領悟到“玩泥巴”的不同境界。
“泥人張”是人們非常喜愛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其形象生動、色彩豐富,將傳統的捏泥人發展到更高的藝術水平,成為我國泥塑藝術的一個高峰。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的便利性,從本章節的教學目標入手進行教學,比如掌握制作形狀、特征等,使用泥土做成立體形狀以及對造型的細節進行塑造等等。我們從泥人張的一些簡單、生動、形象的作品入手,簡單展現作品的制作流程和方法,教師要和學生一起觀看視頻制作簡單的泥塑作品,同時引導學生細致觀察作品的面部表情等細節,試著用自己的雙手去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
說起來簡單,但是在具體的創作過程中卻出現了非常多的問題,比如動手能力、感悟能力等等,這些都是小學階段學生比較欠缺的基本素養。因此我們的民間藝術進課堂并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從興趣的激發開始,逐漸提升學生的美術創作與欣賞能力。
(2)組織開展形式豐富的民間藝術與美術課堂融合活動。民間藝術與小學美術課堂的融合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拓展到課外實踐活動中。從小學生比較熟悉的美術活動入手,成立一些興趣社團,在社團活動中將學生感興趣的更多的民間藝術形式進行綜合性的展示。比如我們美術課堂上的剪紙活動。剪紙是小學生比較喜歡,同時也是比較簡單的美術活動。學習剪紙能夠進一步提升和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磨煉學生的耐心程度。同時剪紙藝術也是我們民間藝術中非常典型的藝術形式之一,很多精美的剪紙作品都出自民間藝術家之手。我們從班級中找出一些喜歡剪紙、熱愛剪紙的同學,組成了“傳統剪紙社團”,在課余時間進行剪紙大賽。同學們的熱情高漲,通過互聯網、學校圖書館等渠道搜集一些與民間剪紙藝術相關的資料,比如剪紙藝術的起源與發展、典型剪紙藝術作品等等。在社團活動中進行分享和展示,交流自己的收獲與心得,同時將自己的作品展現出來,互相品評,明確自己作品的優點和缺點,有效提高了剪紙作品的水平。剪紙社團活動的開展也讓更多的學生了解了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揚民間美術的同時,亦真正實現“剪紙育人”的目標,將剪紙藝術傳承好、發揚好。
除此之外,我們還成立了一些其他的美術社團,比如扎染、泥塑等等。學生們在不斷探索、實踐的過程中,將身邊的一些常見的材料做成一件件“藝術品”,在制作的過程中也非常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同時初步感受了中國傳統民間藝術魅力。在感受、交流、分享的過程中傳承與發展中華傳統文化,讓藝術與課堂有機結合,讓美術與生活有機融合。
總而言之,民間藝術與小學美術的融合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內涵,無論是從內容方面講,還是從形式方面講,民間藝術都不失為小學美術活動非常優質的教學資源,我們要善于借助民間藝術的優勢,彌補我們傳統美術課堂的不足,拓展美術課堂形式,豐富美術課堂內容,為學生美術綜合素養的提升做好充分的基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