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河池市宜州區屏南鄉合寨小學 韋翠竹
小學班主任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以及日常生活的管理者,與學生日常生活接觸最多,并已成為學生接觸社會的主要途徑,因此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十分重要。通過有效的班級管理方式,班主任能夠樹立良好的班容班風,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但目前小學生主要由一零后組成,這批學生在網絡時代下茁壯成長,因此其性格特點更加鮮明,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帶來嚴峻的考驗。許多班主任嘗試將以人為本等理念融入班級管理,力求通過重構和諧師生關系緩解師生矛盾,已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和諧的師生關系讓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更為融洽,師生間更為信任,班級管理的效率與質量獲得了很大提升,學生也能夠在和諧的環境下以積極的心態茁壯成長。因此在管理中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十分重要。
一方面在網絡時代視野下,一零后學生過早地接觸網絡與社會,在網絡信息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一零后學生思想上出現了更為成熟的特點。這種思想上的過早成熟導致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個性更加獨特,面對事物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堅持己見。因此出現了不信服老師,與老師存在代溝等問題。這不僅加劇了師生間的矛盾,也導致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出現針對性差、學生不愿落實的困境。另一方面一零后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家長的溺愛、隔輩親的溺愛,導致部分學生長期在養尊處優的環境下形成了自由散漫、抗挫折能力差的問題,這為教師的管理方式、說教方式帶來了嚴峻的考驗。
1.轉變管理思想。為有效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小學班主任要轉變班級管理思想,用先進的思想引導實踐工作。
(1)管理中融入以人為本的思想。為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班主任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等選擇更具針對性的管理方案,因此有效的溝通是十分重要的。通過師生間有效的溝通與交流,班主任能夠對學生的性格特點、愛好以及獨特的想法、行為產生的深層次原因等多個層面加深了解,同時學生也會更加了解班主任的性格與管理的方式、原因、目標等多個層面,這種師生間的互相了解為建立和諧關系提供了可行性,也為實現有效的管理建立了基礎。因此班主任要融入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之中,通過有效的溝通了解學生生活與學習遇到的問題,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并以此為據采取更具有針對性的方案予以有效的管理。班主任可通過班會、自習課,以及教學等多種途徑實現有效的溝通,也可通過郊游等集體活動在活動中增進師生間的了解。
(2)升級管理思想。傳統的管理模式下教師是管理的主體,同時為實現有效的管理教師多采取集約式一盤棋的管理思想。然而這種教師高高在上,如修剪樹木般簡單粗暴的管理思想已不適用于性格特點明顯、個體差異也十分明顯的一零后學生。因此班主任可升級管理思想,將班級看作一個大家庭,自己是家庭中的家長,學生是家庭中的孩子,以此實現師生觀念的轉變,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班主任要在交流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再單純地以成績評價學生,單純地用職位壓制學生。班主任要做到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并予以鼓勵,及時指出其缺點并耐心地傾聽其犯錯的原因,用循循善誘的態度為其提出改進的意見,即從“老師要求你必須這樣做”轉變為“聽了你的想法,老師認為你在方面存在不足,我建議你通過去改正它,這樣做的好處在于,你覺得這樣會不會好一些?”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會感受到教師的尊重與關懷,以此建立起師生間的信任,為和諧關系的進一步建立、管理的有效開展掃除障礙。同時班主任也要樹立寬嚴相濟的班級管理理念,管理中既要做到不過分嚴厲,也要做到不過分放縱學生,通過寬嚴有度,張弛有道的管理思想實現管理的有效性。
2.完善管理制度。為有效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小學班主任要在先進的思想引導下轉變管理方式,用科學的方案實現構建和諧關系管理理念的有效落實。為此教師要完善以班干部為主體的班級管理制度。首先班主任可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中,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管理能力,師生合作管理班級,設立如班長、衛生管理員、紀律委員等職位。其次班主任必須完善相關制度,以此明確班委職責,避免因此產生矛盾、激化矛盾。因此,班主任首先要明確自身的角色是班級管理工作的決策者,即把握班級管理大方向,根據學校的規章制度設計班級原則性管理制度。而這些制度的執行與落實的主導權可交給學生,教師可結合同學的提名、各科老師的態度,挑選核心素養強、有威信、管理水平強的學生負責班級管理工作。這種管理方式既拉近了師生關系,又體現了對學生個性發展的尊重,使學生的管理能力得到有效展示,同時以人為本的理念也得到有效的落實,這也體現了班級管理的民主性。面對班級出現的管理問題班主任還可集思廣益,通過集體的智慧予以有效的解決,以此增強學生的集體凝聚力,提高學生對管理的參與感,以此實現師生間和諧關系的有效構建,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面對小學生愈發個性化的特點,班級管理中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十分重要,因此教師要通過轉變管理思想,完善管理制度實現和諧關系的有效構建,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