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開發區實驗小學 龔梅花
“世上的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愛他的芬芳。”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些孩子,他們或看不見,或聽不到,或自閉,或發育遲緩,身心問題給他們的生活、學習等方面帶來了諸多不便,對于這些特殊的“來自星星的孩子”,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幫助。適齡特殊兒童進入普通學校學習生活,學校對特殊兒童要做到不放棄、不拋棄,在教育教學中積極開展融合教育,給這些特殊兒童以特別的愛,幫助他們實現向善向上的美好愿望。特別是在對待智力障礙兒童(以下簡稱智障)的教學上,教師不能把他們與普通兒童同樣對待,而要采取特殊的教學策略,為他們修復折斷的翅膀,助力他們翩翩起舞、展翅飛翔。
作為一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基于融合教育理念,我在道德與法治的日常教學中,創設融合教育環境,將普通兒童與特殊兒童的教學有機融合,讓隨班就讀的智障兒童也能享受學習的快樂,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
特殊兒童由于身體或智力上的障礙問題,更容易產生自卑情緒,心靈變得脆弱,情緒較為低落,導致他們在學習上缺乏自我主動性。對這些特殊兒童,我們不僅不拋棄、不放棄,而且要予以人文關懷,給予特殊照顧,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精心呵護。
家是避風港,是溫暖的港灣,班級是孩子在校的家。我把班級建設成一個大家庭,為兒童營造出溫馨如家的學習氛圍,從而溫暖特殊兒童,柔軟他們的心靈,給他們安全感,激發他們的興趣,促使他們融入班集體,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去。生活中對智障生實施班級關懷,動員普通兒童和特殊兒童友好相處,主動伸出雙手去幫助他們。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營造家園式環境,使課堂溫馨如家。例如,在教學《家庭樹》一課時,我采取角色扮演教學活動,讓兒童扮演各個家庭成員,自動組成完整的家庭,在角色表演中理解自己和家庭成員的關系。為了照顧智障兒童,我主動邀請他們加入,和他們一起玩過家家游戲,大家在活動中一起玩樂,共同探究。如家一般的氛圍暖化了智障生的心,激發了他們的活力,使他們積極投入學習活動中。
智障兒童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導致智力水平低于一般兒童,在適應行為方面存在缺陷,尤其是在學習上困難重重。普特融合的課堂不同于普通班級教學,由于智障兒童的思維、表達、理解等多種能力落后于普通兒童,這就需要教師優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從千篇一律的普通教學走向量身定制的個性化教學,為智障兒童設計特殊的教學方案。基于智障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我找準他們的最近發展區,挖掘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定好教學起點,選好教學內容,安排個性練習,采用合適方法,耐心啟發引導,靜心等候花開。
對于智障兒童的教學應具有趣味性、活動性特點,要寓教于樂,寓學于玩。智力游戲活動是最好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助于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而且有利于幫助兒童感知、體驗、理解。例如在教學《我們的合作》一課中,我設計了幾組簡單的“快樂的合作游戲”,組織開展了“拉彩球”“頂氣球”等合作性游戲。我特地邀請智障兒童一起游戲,有趣的合作游戲既激發了智障兒童的興趣,讓他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還使他體驗到合作的價值,在玩樂中掌握了合作的方法。對于智障兒童來說,除了教學游戲化之外,教學中對他們的要求應少一點,教學難度要降低一點,尤其是對他們的提問,問題不能太大、太復雜,要簡單一點、碎化一點,盡量減少思維步驟,使他們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即使是軟弱的人們,團結也會給予力量。”隨班就讀智障兒童是弱者,他們的心理脆弱、思維滯后、動作緩慢。對于他們來說,學習往往力不從心,更需要別人的幫助,團結是最好的方法,合作學習是最好的路徑。通過與普通兒童組成學習共同體,在學習中相互合作,從普通兒童身上汲取營養,借助伙伴的智慧和力量,摘取知識的果實,邁向成功的彼岸。
學習共同體是一種伙伴助推法,即將智障兒童與普通兒童結盟,和具有一定能力的普通兒童組建成互助小組、伙伴成長營,發揮普通兒童的作用,讓優秀的正常兒童輔助智障兒童,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如果說班級關懷是大規模的學習共同體,那么小組合作就是小范圍的學習共同體,是利用“小孩教小孩”,是一種“小先生制”的體現,充分發揮了兒童的主體性,把兒童推向前臺,讓兒童在學中學、教中學。例如,在教學《平安回家》一課中,我在教學“認識交通標志”時,雖然展示了直觀圖像,引導兒童觀察,為兒童講解含義,但是智障兒童對幾個交通標志的形狀和含義還是沒能理解。于是我利用互助小組的作用,讓優秀兒童用自己獨特的方法教他們記憶標志圖,為他們講標志含義,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依托學習共同體的同伴助推,增加了兒童交往互通,增進了情感友誼,讓智障生的學習更有勁。同伴助力讓兒童成為學習的主體,讓智障生站在優秀生的肩膀上學習,有了優秀生的引領助推,他們的學習更有效。
“上帝為你關上了一扇門,必將為你打開一扇窗。”智障兒童雖然智慧低于普通兒童,但是他們的直觀動作思維卻不比一般兒童差。研究表明:智障兒童的形象思維優于抽象思維,他們的形象感知能力較強,動手操作能力并不遜色。實踐體驗是適合智障兒童的最佳學習途徑,讓他們在做中學,親歷探究式過程。
“聽容易忘記,做容易理解。”兒童親自實踐勝過教師的空洞講授,實踐體驗既調動了智障兒童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助力兒童理解,促進他們思想道德品質的提升和良好習慣的形成。我在教學中為兒童創造實踐活動,搭建動手平臺,提供體驗機會,豐富他們的探究經歷,潤養道德品質。例如,在教學《我們的合作》一課中,我設計了“做一做”實踐活動,讓兒童在合作活動中探究合作方法,積累合作經驗。在教學《平安回家》一課中,我安排了“我當小交警”實踐活動,讓兒童在表演中體驗交通規則,形成遵守交通法規的習慣。普特融合的教學,應基于特殊兒童立場,做到揚長避短,充分發揮特殊兒童的特長,調動他們的學習自主性,讓他們利用自身優勢展開實踐性探究,實現知識的自主建構和能力的有效養成。
羅曼·羅蘭說過:“先相信自己,然后別人才會相信你。”自信心如同大樹的根,失去自信心就如同樹木斷了根,怎么能夠長成參天大樹?智障兒童最大的問題除了智力的障礙,還有心理的障礙,是自信心的缺失,這也是其他類型特殊兒童的通病。他們在學習中往往連自己都信不過,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的思路,不相信自己做出的答案,導致學習動力越來越低,學習成績越來越差。自信心培養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智障兒童學習問題解決的關鍵。因此,我們要設法幫助智障兒童找回自信,不斷增強學習自信心。
有效教學不僅在于喚醒與激發,還在于激勵和鼓舞。我們要激勵兒童主動學習,鼓舞他們建立學習自信。“每個兒童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得到賞識的欲望。”賞識是安撫智障兒童的法寶,能給他們幸福感與歸屬感,使他們脆弱的心靈變得堅強。賞識評價是激勵學習的動力,能鼓舞他們主動探究,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我幾乎每一課都會對兒童進行賞識性評價,發揮賞識評價的激勵鼓舞功效,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增強智障兒童的自信心,健全他們的完美人格。
實施融合教育是法定要求,也是推進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更是特殊兒童融入社會生活的迫切需要。我們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應努力優化融合教學策略,普特融合,美美與共,用特殊而無痕的方式對待有特殊需要的學生,為特殊兒童賦能,為他們成長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