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五老村小學崇實校區 梁 冰
從踏上三尺講臺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深知作為一名教師的重大使命,因此,在剛開始的班級管理中,我總是小心謹慎,事必躬親。開學初,我就把我的要求和孩子們一條一條地說明。在三月份時,我也開始一條一條地落實我的要求。在四月初,根據實際情況又對之前的要求進行了細化。孩子們適應得很快,做得也很好。就在我沾沾自喜的時候,有不少老師和我反映,只要我不在班級,課堂紀律就較差,學生上課的坐姿不端正,并且當預備鈴響起之后,教室里還是很吵鬧。特別是當我外出聽課時,班級管理的效果更不盡人意:班級環境臟亂無人問津、學生大課間活動時狀態懶散、放學路隊毫無紀律性……此時,我才意識到班級的管理出了問題。通過認真的思考和咨詢其他更有經驗的班主任,我大致總結出班級問題的幾點原因,并有針對性地設計了幾個班級活動。
1.忽視學生主體性。作為班主任,必須要認識到在班級管理中,學生可以作為班級管理的主體。班主任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應該引導和幫助學生自主管理班級,這樣才能實現班級管理中主客體的統一。在通常情況下,班主任常常忽視學生的主體性,絕大部分班主任經常性地剝奪了學生管理班級的權利和機會,嚴重影響了學生創新意識、主人翁意識的培養,更不利于班主任對班級的有效管理。
2.集體意識尚未形成。現在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容易形成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以自我為中心,不愿意接受別人的意見;四體不勤,不愛勞動;不尊重別人,易缺乏責任心等等。如果引導不當,班級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團體合作意識不強,缺乏較強的責任心,那么一個班風優良、文明的班集體就很難形成。因此,班主任要針對學生的特點,注意引導他們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要消除以上因素對班級管理的不良影響,管理好班級,筆者實施了以下對策:
1.創設民主氛圍。班級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發生面對面互動的場所,班級氛圍對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品德、心理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建立一種良好、科學的班級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放開班主任權力民主管理,使學生在平等、民主、和諧的氛圍中主動參與班級管理。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一個班級要得到更好的發展,首先要有良好的班級氛圍,而良好的班級氛圍的創設單憑班主任的一人力量是不行的,一定要有學生的全面參與,只有學生意識到有責任,為班級發展出力,才能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例如在進行春游活動時,我選出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先自分組,再進行討論,寫出春游時的注意事項。討論結束后,組長進行匯報,各個組之間互相取長補短。其中有一個組提出不要帶一次性野餐布,一次性餐布不環保,這個建議馬上被各個組采納了。從確定小組的組長、每個小組的成員到需要帶哪些物品,注意什么安全事項,完全交給學生自己解決,因為我相信四年級的學生完全有能力辦好這些事情了。此外,像班級衛生的打掃、班級的班會課、黑板報的設計,我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干。在布置任務時,我只要提示一些注意事項就可以了。這樣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使每個學生都懂得自己的言行會影響班集體的榮譽,從而自覺地為班級爭光。
2.樹立主人意識。陶行知先生在《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中談到學生自治,即指“學生結起團體來,大家學習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續”,其中有三個要點:“第一,學生指全體的同學,有團體的意思”,因此全員參與非常重要,要調動起全體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第二,自治指自己管理自己,有自己立法、執法、司法的意思”,強調不是拿教條或規章制度來制約學生,讓學生乖乖順從,而是大家立法守法,共同治理班級。“第三,學生自治與別的自治稍有不同,因為學生還在求學時代,就有一種練習自治的意思”,強調學生是在合理的范圍內練習自我管理。我在班級里開展一個“你準備為班集體做什么”的班會課,讓學生暢所欲言,說說自己的想法。在這節班會課中,也設計了兩個游戲“愛之鏈”(游戲內容:以這名同學為起點,引出另外一名幫助過他人的同學,再以這位新同學引出下一個樂于助人的同學,以此不斷傳遞,最終將全班同學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愛之圈)以及“傳球”的游戲。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知道自己是班級的一員,熱愛班集體,形成團結一心、努力向上的集體榮譽感。筆者認為我們不僅要通過討論提高學生們的思想認識,還要通過行動來加以強化。
在我剛剛接手現在這個班級的時候,我發現班級環境臟、學習氛圍懶散,更重要的一點是學生們缺乏責任心,他們對于班級的環境和氛圍都不聞不問,每天云里霧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針對這一問題,我也在班級進行了一次“我愛我班”的主題活動。(附相關活動介紹)
垃圾不落地,班級更美麗
活動內容:垃圾不落地,班級更美麗
活動要求:每位學生自帶一個小垃圾袋,自己的垃圾自己管理,如果自己的垃圾袋已裝滿,向本組的衛生組長申請后,將自己的垃圾袋放入班級垃圾桶。周五的班會課上,學生通過自評、互評、檢查記錄的方式,每天都做到垃圾不落地的同學可獲得衛生獎章一枚。
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身邊的垃圾明顯減少,每位孩子除了能管理好自己的垃圾,也能提醒其他同學及時撿起身邊的垃圾,并能做到看見垃圾就撿起。
通過開展“我愛我班”的活動,孩子們的熱情被激發了,學生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無論是學習方面還是衛生方面,他們學會了對自己提出要求,并努力實現,有了責任心。他們的改變也促進著班級的發展,班級的凝聚力也悄然形成,為班級管理打開了新局面。
那如何讓這群小娃娃們更好地投入到班級自主管理中呢?為此,我在班級組織了一次“班級勞動大PK”,讓孩子們意識到我們班級是一個大家庭,這個大家庭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這些事情靠一個人是不能完成的,一定是需要大家的力量來完成,每個人站好一班崗才能做得到。就這樣,我們開展了活動《個個都是小主人》。

?

?
通過學生的討論,本班的班級崗位分成六大類:管理小能手、保潔小能手、服務小能手、收納小能手、宣傳小能手和監督小能手。每一個大崗又分設了小崗位,如:缺課記錄小能手、電腦投影小能手、午飯分菜小能手、圖書收納小能手、雨傘收納小能手等等。
在這么多的崗位中,我引導孩子根據自己的特長、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在學生自主選擇的基礎上,根據崗位所需人數來進行協調,確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周二的值日班長小李同學,對于這一份工作非常認真投入,最有意思的是他自帶小本子,發現有同學違反紀律或者發生矛盾時,就會及時去調解,而對于表現好的同學也會進行表揚,并記錄在本子上。看似一個平常的舉動,卻投射出了一份責任心——對自己崗位的責任心,對班級的責任心。
3.共守班級規則。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班級,首先要做的是讓學生有法可依,開學第一天就要制定班規。班規的制定是體現學生自主管理的第一步,以學生的意見為主體,老師只是參與者,從中引導、協調,干預的度要把握好。而班級民主氛圍就體現在對規則的統一遵守上。以一則班規為例——在預備鈴響時,學生應做好課前準備,安靜等待教師上課。這項規則看似是針對學生的,實則對老師也是一種約束,即教師務必在預備鈴響前進入教室。這不僅是對學生安靜等待的一種回饋,更是共同維護有序的教學秩序的要求。如果預備鈴響,學生主動邀請教師上課,那么于教師而言,就是在接受一種隱形的教育。與此同時,學生對班規的執行,對教師的教育和約束,也有利于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這就是民主班風的體現。
在小能手活動中,我尤其關注后進生。小林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他對學習不感興趣,但每次勞動時都很積極。我就告訴他,只要上課認真聽講,作業按時完成,就能擔任每周三的衛生組長。一開始,他很難堅持,好一天壞一天。我也一直在他身邊鼓勵他,他的動力又來了,這樣堅持一星期、兩星期、三星期……一直到改變了他對學習的態度。
當人人參與了小能手活動后,每周五,我們就要對崗位的實施進行評價,每一個孩子都有一本集章本,分為自評和他評,從小能手實踐的及時性、主動性、有效性和創新性這幾個方面進行評價。將每個孩子得章數進行統計后,取總章數前十名的同學頒發“最佳小能手獎”。
這一活動的開展,讓班級里的每一位學生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特點的崗位,真正做到為班級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班級管理中因為有了更多學生的廣泛參與,管理形式也更加靈活,逐漸趨于自主。
4.開展積極評價。激勵是班級管理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適時、恰到好處的激勵可以點燃學生的激情。而激勵的方式有多種:
(1)榜樣激勵。對學生來說,榜樣的力量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學生改變認識,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利用榜樣的感召力,引起學生的共鳴,激起學生模仿和追趕的愿望。
(2)榮譽激勵。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與表揚,促使學生把一時的進步變為永恒的品質。例如:班級之星評選制,制定“集章卡”和“打分記錄表”進行自評和互評,并以此為基礎產生紀律之星、勞動之星、學習之星、進步之星、禮貌之星。通過班級之星的評選制度,在班級內部產生了“明星效應”,同時對班級管理也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班級是個大家庭,班主任就像家庭中的家長,在管理中應以自主管理為出發點進行班級建設,學會適當放手,發揮學生自主意識,讓學生在管中學、學中管、管中悟,從而不斷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管理班級的能力,及時總結經驗與教訓,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更加茁壯、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