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通濟新經濟區云橋小學 王萬軍
小學班主任作為學生在日常學習與生活當中的管理者與指導者,必須注重班主任管理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班主任應秉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地貫徹落實教學管理工作。現今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大都存在較多的問題,通常體現在班主任較為注重班級學習成績,關注各方面表現較好的優等學生,但是較少會注重學生在學習與成長過程當中所具有的個體差異性,才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教師必須具備以人為本的理念,較好地開展班級教學管理工作,提升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以人為本就是指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一切強調以人為基礎的教學活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主體教學地位。具體來說,以人為本教學理念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促進班級發展。班級管理是一個有機整體,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就是希望學生共同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在活動中不斷成長及發展。
第二,尊重學生差異。由于班級學生人數比較多,每個學生的情況也大不相同,因此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有針對性地進行分層管理及輔導,確保每個學生都得到有效的引導。
第三,符合發展需求。新時期教學背景下,教師需要按照完善的規章制度進行管理,緊跟時代的腳步更新教學觀念,落實以人為本的管理教學。
1.管理方式落后。當前很多小學班主任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管理,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直接影響著班級管理的效率。很多學生與教師的關系都是上傳下達的關系,缺乏真正的心靈交流,導致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提升。班主任教師需要清晰地認識到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關注學生的多向發展,這樣才能更好地優化管理方法。
2.缺乏協助力量。班級管理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管理工作更多的是繁雜而瑣碎,而班主任教師一般都是身兼數職的,因此管理的壓力也不小。但是班主任教師需要明白,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并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更多的是需要家長和學生的協助,為班級管理工作增添更多的“小能手”,這樣才能讓班級管理工作開展得更加順利。
3.忽視學生個性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對于其性格形成都有重要的意義,在實際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教師一味追求對學生學習成績及紀律的教育,往往忽略了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培養,進一步抑制了學生的綜合發展。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倡導教學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此班主任教師應該深刻意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
1.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深入地了解學生。對于小學班主任而言,想要深入地認知與了解班級全體學生的情況,不能僅僅依靠課堂教學的時間,而是要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從不同的角度來深入地認知了解學生。教師可充分利用節假日的時間,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班級活動。例如,可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去參觀美術館、博物館,拓展學生知識視野,有效地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到養老院、兒童福利院開展“紅領巾小志愿者活動”,讓學生懂得去“關愛他人、奉獻社會”;在清明節、國家公祭日到烈士陵園掃墓,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舉辦班級知識競賽、辯論比賽、運動會等。通過組織這些課外活動,不僅能夠有效地構建起學生在班級當中良好的團隊意識與團隊精神,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還能夠提供給學生一個良好的交流學習的平臺,讓學生能夠進行較好的學習與交流。教師可以深入地認知與了解所有的學生,有效地開展因材施教,并充分立足于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認知理解能力,開展有效的引導教育。這樣一來,就會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尊重,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班級教學活動與班級管理當中,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的發展。
2.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在當前新課改的發展背景下,以往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僅僅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不注重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教育,因此,不能有效地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綜合型的人才。而當前的素質教育則較為注重對學生進行多樣化的教育,發展學生綜合學習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小學班主任不應采用以學習成績來對學生開展單一化評價的學生評價機制,而是應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對學生進行更加客觀全面的評價。例如,在評選班級三好學生時,也不應按照傳統的三好學生評選時,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來作為主要的評選條件,這樣的評選方式太過單一化,因此,必須從德智體美勞等幾個方面來對學生進行客觀全面的考核,并依據各個考核標準的不同的分值權重來計算出綜合的考核分值,這樣的考評方式才能體現出公平性與合理性。另外,也可將三好學生評選劃分為幾個單項類的三好生,例如可評選道德模范三好生、體育特長三好生、熱愛勞動三好生、考勤三好生,這樣一來就能夠在班級當中塑造起各個方面的優秀學生榜樣,號召與鼓勵學生向他們學習,從而在班級當中構建起良好的班級學習與管理氛圍,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讓教學評價與管理評價工作更加客觀全面,從而能夠進一步增強教學管理工作的實效性。
3.充分體現出學生在教學與管理當中的主體地位。在小學教育階段當中,有效的教育是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而非學生被動地接收。在教學管理當中,教師僅僅是作為引導者與組織者。對于小學班主任而言,必須確實轉變自身的教學與管理理念,在班主任管理工作當中要采取多樣化的方式方法來充分體現出學生在教學與管理當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管理工作當中,要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任何事情都要以學生為主,并要真正做到尊重學生,所有的教學與管理都必須立足于學生的角度來進行。因此,班主任既要具備豐富的教育教學管理經驗,還必須具備“換位思考”的心理,在日常的教學管理工作當中,必須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從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并在教學管理當中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在開展班級管理的過程當中,制定較為重大的管理決策之前,班主任可召開班會來讓全部學生進行討論,廣泛征詢學生的意見與建議,并依據大多數學生的意愿來決定是否要實施此項管理決策,從而科學合理地實施管理決策。
總之,在當前的小學教育當中,想要有效地在教學管理當中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可圍繞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深入地認知了解學生;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充分體現出學生在教學與管理當中的主體地位等幾個方面來進行,從而有效地提升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實效性,將學生培養成高素質、綜合型的人才,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