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勵志學校 采 蕾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它區別于數學的絕對對錯,更注重長期的積累,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統一的特點。學習語文,顧名思義就是學習語言和文字。中國是個文化大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因此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是語文學科最特殊的使命,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目前我所任教的是二年級,屬于低年段。《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小學低段識字有明確要求: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愿望,認識常用字1600~1800個,會寫其中的800~1000個。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能夠吸引眼球和注意力的一定是那些有趣的東西,然而識字教學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事情,因此要想讓孩子對識字產生興趣,識字課堂就要具有趣味性。
我之前參加過幾次“玩轉漢字”的教研活動,第一次參加時對這個主題很感興趣,但還不太明白,對于怎樣的方式方法可以稱得上“玩轉”心里還是沒什么數。在聽了幾次的主題課之后,我豁然開朗,也受益匪淺。在“玩轉漢字”的課堂上,學習漢字對孩子來說真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老師們會布置不同的主題讓孩子提前去做剪貼本,比如美食、美景、家鄉等等,孩子們自己去搜集資料,裝飾好剪貼本,最重要的是出現了很多生字詞。到了課堂上,孩子們介紹自己的作品,帶同學們認識自己找到的字詞,并且能夠說出一定的聯系。老師則根據學生的介紹總結出不同規律的漢字,如同偏旁的字、近義字、同音字等等,每節課的識字方法都有好幾個甚至十幾個,學生也在玩樂的過程中學習到了很多生字。
別人的生字教學再輕松也是別人的,那么如何讓我自己的識字課堂輕松高效,我也進行了思考并做了一些嘗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語文對漢字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學習最大的特點就是集中注意力時間短,因此課堂上教師要不斷激發孩子識字、學詞的興趣和欲望。我在課堂上主要運用了猜字謎、編兒歌、變魔術等方式,以此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1.猜字謎。在做練習時出現了這樣的題目,給你一句話,讓你猜一個字。學生表現出了非常高的積極性,主動討論思考,并且能舉一反三。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也沿用了這種方法,讓學生給字出個謎題或者根據謎語去猜字。在學習《雨后》一課時,學到了“閃”這個字,我就讓學生猜:一人在門里。這是什么字?學習《會走路的樹》這一課的“坐”字時,我就讓學生猜:兩個小人在土上,這是什么字?除了老師出字謎,我還鼓勵學生也學著出字謎,比如“手上有爪子(抓)、用手包住(抱)”等等,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興趣,而且能夠讓學生在編字謎的過程中更好地記住字形。
2編兒歌。兒歌非常朗朗上口,也便于記憶。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漢字的組合特點編一些孩子好記易背的兒歌。例如“游”,可以這樣編:“游泳池,水方方,一人帶子來游泳”。又如“悶”:“關上門,待里面,心里發悶好難受。”再如“潤”:“一位王同學,進門來澆花,花朵好濕潤。”等等。學生把順口溜記住了,字也就認識了,真是要形有形,要義有義。 同樣,這一點我也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去記憶生字,并把自己好的想法跟大家分享。
3.變魔術。這里的變魔術是指將一個字加加減減變成另一個字。除了簡單的加減一筆或兩筆之外,還可以加偏旁,比如學習“江、飄、請”后,可以換偏旁變成其他的字。這樣,學生既鞏固了舊字又認了新字。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再多的生字,都不如教會他們識字的方法,學生只有自己掌握了識字方法,才能在生活和學習中認識更多生字。因此,我根據生字的幾種類型進行歸納總結,教學生根據不同類型的生字特點,學會分辨,教學生學會快速記憶。
1.形近字。到了二年級,學習的生字越來越多,必然會出現很多容易混淆的形近字,所以要想幫助學生區分這些字,還是需要動點腦筋的。在教學中,我利用漢字偏旁、部件卡片,讓學生通過組合新字進行識字游戲,出示偏旁和部件讓學生組合成另外的生字,還有就是給某個字加或者換偏旁組成新字。如:青(請、情、清、晴、蜻等),還可出示生字卡片,找出它的形近字。如:牛—— —午,站—— —戰,為—— —辦。
2.象形字。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古文字與現代漢字的轉變很感興趣,因此對一些象形字,我充分利用課件播放視頻和圖片,讓學生觀看那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字。如教學“日”“月”“禾”“火”“山”等漢字時,可先出示它們的象形字,這組字采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富有動感,讓學生產生神秘感,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實踐證明,利用課件進行識字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欲望。
3.同音字。在學生容易混淆的生字類型里,還有一種就是同音字,比如“坐和座”“顆和棵”“潔和結”等,學生如果不能正確區分,在應用時就很容易出錯。因此,我通過理解字意幫助學生去區分。比如四個jí(及、級、急、極),在區分這四個字時,我告訴學生:“及”跟時間有關,比如“及時、來不及”,“級”因為是絞絲旁,所以有一步步累加的意思,比如“級別、年級”,“急”的下面有個心,一定是跟心里的感受有關,比如“心急、著急”,“極”表示的是完全或者盡頭,比如“南極、極點”。通過這樣的理解,學生在運用的過程中就清晰了很多,不會再出現混亂的感覺。
都說“實踐出真知”,學習也是一樣,學得再多,都要通過平時的練習去檢驗。通過平時的教學我總結出了這樣幾種方法,主要包括:(1)轉換。如學“五彩斑斕”時可引導學生把這個詞換成“五顏六色”“色彩斑斕”“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等。(2)歸類。比如教學《母親的恩情》這課時,學習了“注視”這個詞后,就啟發學生寫出表示“看”的意思的詞語,如“俯視、仰視、瞧、盯”等等。(3)摘抄記憶。在教學一篇課文或者自己閱讀課外書時,指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自己最感興趣或者喜歡的詞語,然后把它抄到摘抄本上去,再讀一讀,記一記。
課堂的教育是有限的,對于語文來說,更重要的是課外的補充。識字教學最大的課堂應該是生活。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各種各樣的字,超市、商場、車站等等,只要你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會學到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因此,我也要求學生走近生活,多看、多記,久而久之,學生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積累的知識是驚人的。學生的識字潛能是無窮盡的,擴大識字場所,對識字這個難題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注重的是內在積累,而積累光靠老師的教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在于閱讀。我自己的孩子就是很好的例子,作為一個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她已經基本可以閱讀三年級的語文課本,這些并不是我的功勞,而是閱讀。她喜歡讀故事,每次都要自己讀,不認識的字問問大人,不知不覺就認識了大量的生字。因此,我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如此,把閱讀作為一種興趣,而不是任務,那么你的識字、語感、理解力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作為一名經驗較淺的老師,我只能從自己平時的生活、學習和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些淺薄的想法。結合我校是情境之校,講求真學,因此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力圖改變以往枯燥、老套的教學方式,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教學生識字的同時教會他們方法,注重學生是否能真正學到東西。總之,在識字教學中,老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教給識字方法,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在自主識字中提高識字效率,這樣就可以為高年級語文學習閱讀、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