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海門港新區實驗學校 張佩鑫
陸地資源逐漸匱乏,而海洋中蘊藏著許多寶貴的資源物質,近些年來,各國關于海洋資源、領土的競爭已愈演愈烈,但我國國民仍以“大陸意識”為主體,對于海洋沒有形成一定的意識。而教師天生就以“育人”為宗旨,在日常教學中,不只要傳授學生知識,更應給其輸送一定的思想認識,海洋意識便是其中之一,讓其擔負起為國家的責任意識。以下,便是筆者就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通過習題資源,向學生滲透海洋意識所采用的一些方法。
現今的許多的習題中,都會在題干中涉入一定的時事問題、文化、天文、地理等,海洋的元素也或多或少會有一部分,但筆者發現,學生和教師在分析題干時,總會因功利性太強,對于這些元素一筆帶過,而筆者在為學生的習題中滲透海洋意識,往往會始于題干,適度延伸為學生講解一些海洋方面的知識,對滲透海洋意識有一定積極的作用。
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時,在處理導學案的習題時,便遇到過關于轟動一時的“釣魚島事件”方面的習題,當時題意大致如下:中、日兩方因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土所有權產生爭端,日方派出巡洋艦在我國海域150 海里范圍內進行襲擾,我方海軍在接到通知后,派出驅逐艦以40 海里/時的速度前往控制,敵艦在距我方艦艇50 海里時發現我方,開始以25 海里/時的時速逃跑,問在我國海域內,是否可以將其截獲?這道題中,題干在設計時極具海洋時事元素,在輔導學生建立等式之后,筆者便為培養學生海洋意識就題干中的時事問題進一步的闡述,如“日方為什么要侵犯我國海域、為何海洋地盤的爭奪現狀如此激烈”等。久而久之,便會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一種海洋意識,對海洋方面的問題產生極高的關注度,并形成一種同“陸地意識”一樣重要的海洋意識。這樣的方式,對于學生的自我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習題題干的知識面比較寬廣,這是教師眾所周知的,而教師在備案時,總需要在題庫中搜尋一些典型的例題用作課時的落腳點。筆者為培養學生的海洋意識,總會在鎖定所選習題后,對習題題干進行改編,滲透一些海洋方面的文化,在潛移默化中為學生滲透思想,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的海洋意識。
例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求解”時,“行程問題”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因此筆者在選擇講解例題時,在題庫中找到以下例題:小明、小紅兩人相距50km,相向行駛,若小明先走兩個小時,則兩人在小紅出發后2.5 個小時后相遇,而若小紅先走2 個小時的話,則兩人在小明出發后3 個小時相遇,求小紅、小明的速度。這是一道非常經典的例題,幾乎容納了所有這章節的重點。但筆者在引用時,為了滲透海洋意識便會適度改編,增加一些海洋方面的元素,將小明、小紅名字轉化成輪船,行駛地點改為海洋,單位換為海里,題型數據幾乎不變,但學生在解決這道習題時,雖然單位的改編不影響最終結果的數據,但是學生便會提問:海里和千米是不是一個意思?這時,筆者便向學生講解一下海里這個單位的來源以及海里和千米之間的換算:1 海里=1.852 千米。
這樣,便在學生日常正常的教學活動和學習中,逐漸接收了一些關于海洋方面的知識,此時雖然這些東西對于學生沒有多大的用處,但在日后的個人發展中,有可能成為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因此,筆者選擇嘗試改編習題,潛移默化地為學生滲透海洋意識。
為在學生的習題中滲入一些海洋方面的元素,筆者認為,教師就應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接觸關注一些關于海洋方面的知識,積累海洋方面有關初中數學學習內容的案例,這樣在學生學習到某一知識點時,教師便可以利用日常所積累的海洋知識自編題目,涉入海洋元素來考查學生,既有效地鞏固了知識點,又廣泛地掌握一些海洋方面的知識。
例如在學習“科學計數法”時,筆者在日常閱讀關于海洋方面的文獻時,曾無意中發現一片美國科學家發表的一篇關于海洋方面已探明能源物質的一篇論文,論文中指出海洋中一種鈾資源,現已探明儲量大概有40 億噸,而在陸地上進行科學探測的鈾儲量僅有800 萬噸,且世界海洋中已探明的錳儲量就有3 萬億噸,太平洋中的錳儲量達1.7萬億噸,相當于世界陸地錳儲量的400 多倍。通過這個案例,筆者在學習這一章節時,便將這段文獻摘錄出來,自編題目,讓學生將其中表示資源量的數字用科學計數法表示出來,單位用噸。之后筆者再為學生講解一些關于海洋資源方面的知識,為學生滲透一些關于海洋方面的知識。
學生在解決此類型題時,通過閱讀題干,便可以接觸到一些關于海洋方面的數據,也可以更深層次地明白各國現今爭奪海洋領域的原因。這樣的方式,為挖掘習題中的資源,給學生滲透海洋意識的作用是其他方式不可比擬的。
綜上所述,通過挖掘數學習題資源,為學生滲透海洋意識的積極意義。當今的世界確實在海洋資源方面存在一定的爭端,而且這種爭端在這個世紀只會愈演愈烈,因此,在青少年的意識里,必須存在這方面的意識,并且為海洋方面的問題貢獻自己的才智,這樣才有利于民族的發展。所以,為學生灌輸這種海洋意識,首當其沖的就應該是教師,以上便是筆者就如何通過習題資源,培養學生的海洋意識所做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