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安市吉慶初級中學 邰群燕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提倡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在合作中,學生可以凝聚集體的力量,可以拉近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起點,還可以在互相啟示中有更多的發現。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要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尤其是小組合作學習,但是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不是與生俱有的,需要教師在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關注細節,有側重地指點,從而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合作學習不應該流于形式,只有在學生真正需要合作學習發生的時候,教師才能組織學生合作交流,讓他們參與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聽一聽小組中有沒有不同的聲音,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意見的統一。從這個角度出發,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時候,我們應當找準時機,可以在學生出現不同想法的時候,也可以在學生有了一點思考方向,但是無法獨立解決問題的時候。
在“合并同類項”一課的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根據例題的意思列出算式,然后讓學生獨立思考可以怎樣來簡化算式,在學生完成的基礎上,我再讓學生探索這樣一組問題:(1)100t-252t=( )t;(2)3a2+2a2=( )a2;(3)3ab2-4ab2=( )ab2,并引發學生的思考:你從上面的運算中發現什么共同特點,發現什么規律?學生在獨立做題的時候其實已經有所發現,所以在小組交流的時候,他們不僅對照結果回顧了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且探索了為什么要這樣做,找到了合并同類項的理論依據和方法。更加重要的是,參與小組合作的時候,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經歷了交流和討論,所以原先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學生也有所收獲,在組內學習時就解決了問題。
在組織合作學習的時候,我們應當用有價值的問題激發學生交流的內驅力,提升學生的交流欲望,并讓學生在交流中形成合力,這樣的交流才有內涵。
學生的合作能力不是與生俱有的,有些學生欠缺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所以在組織合作學習的時候,我們要制訂一些措施,確保合作的有序進行,同時保證學生參與到小組合作中,促進所有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有所收獲。在學生小組活動中,教師應當巡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并觀察學生的狀態,指導學生更好地融入合作交流中,這樣才能保證合作學習的效率。
在組織合作交流的時候,各組首先要合理分工,推選有組織能力的成員作為組長,在組織本小組的交流時,組長要安排學習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先發言,其余學生一邊傾聽,一邊記錄自己的想法,然后在發言學生表達結束之后,學生根據自己記錄的內容來進行交流。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考考你”的環節,讓學生獨立嘗試這樣兩題:(1)a2-3a-3a2+a2+2a-7;(2)x2-5xy+yx+2x2,并交流自己的做法。在學生交流的時候,我發現其中幾個小組發言的學生出現了錯誤,在他們發言之后,其余學生指出了他們的錯誤之處,比如說其中有做第二小題的時候就沒有注意到5xy 和yx 是同類項,有了這樣的流程,犯了錯誤的學生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才能跟得上其余學生的節奏。
數學學習的目標是推動每一個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習得有價值的數學知識,在合作學習中,我們要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要盡量讓所有學生融入課堂學習中來,這樣才能展現出合作學習的優勢來。
“評價是一盞燈,能點亮學生前進的方向”。在合作學習中,我們也要適時評價學生的表現,激勵學生投入合作中,在小組活動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這樣可以讓學生逐漸在合作學習中習慣合作的模式,讓學習小組更加團結,更加高效。
在匯報展示的過程中,學習小組應該是集體走向前臺,由小組代表匯報本小組的發現,并征詢其余小組的意見,當其余學生提出不同的想法時,小組內的每一個成員都要參與討論,想方設法迎接挑戰,闡述自己小組的意見,適當的時候,小組成員可以分工合作,以便更快地找出對策。教師在學生小組合作的時候,要關注細節,發現小組中有特別貢獻的學生,在組織交流的時候,教師在肯定學習小組的同時,對這些學生提出格外的表揚,有利于推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本課的學習中,我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在學生組間交流的時候,一個學生用之前案例中的“3 個小孩+1 棵樹”既不等于4 個小孩,也不等于4 棵樹,指出其余學生的錯誤,我立即向學生豎起大拇指,給學生一個無聲的肯定。我想學生的內心一定是感受到教師的贊賞的,有了這些肯定,他們在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能夠更加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作用。
總之,課堂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合作學習的組織,要從細節入手來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效率,讓學生習慣于這樣的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有更多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