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央宗
米林縣多卡小學附屬幼兒園,西藏米林縣 860500
幼兒教育是幼兒接受教育的啟蒙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初步接觸到教育規則的幼兒會具備一定的敏感性,對外界的語言刺激容易形成較為強烈的感想和反應。對此相關的教師應該充分的尊重幼兒學習認知的天性,進行積極有效的教育和指導,幫助幼兒建立學習和行為方面的自信,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1)家庭的過渡保護不利于幼兒性格的發展和成長。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家長家庭對幼兒的關愛和呵護變得愈發明顯和強烈,甚至達到了溺愛的程度。1 在這種情況下會造成幼兒對周圍環境和他人的行為認知不足,對幼兒的自信心培養和性格發展造成阻礙。例如適應了家庭環境關注培養的幼兒,在班級的集體環境中表現出行為和認知方面能力的不足,對其他人的教育行為產生抵觸情緒,不利于幼兒在集體環境中的發展和成長。同時因為幼兒的自我封閉,導致性格培養和學習方面出現問題和困難。
(2)教師應該注意教學的方式和方法。如前文所提,幼兒在初次接觸集體教育的過程中,表現為即興奮又敏感。這是幼兒接受教育的重要時期,如果教師使用了過激的批評語言和否定行為,可能導致幼兒在心理上對自我的否定,對幼兒長期的性格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例如幼兒對幼兒的學習成績進行打分和評比,對學習較差的幼兒使用過激的語言和詞匯,如:“這么簡單都不會?”、“以前是怎么教你的?”等否定性的用詞,都會導致幼兒對自我和學校產生抵觸的負面情緒,使幼兒在學習中產生自卑和封閉的心理。
(1)在教育過程中,進行鼓勵性的語言激勵消除幼兒對陌生知識和環境的恐懼,促進幼兒融入到教學集體中。幼兒的行為和動作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響,幼兒又是非常敏感的求學者。因此在教學和課堂活動中,教師應該對幼兒的行為和動作多進行鼓勵性的支持和回應,幫助幼兒建立在集體學習中的自信,消除幼兒的緊張恐懼情緒,幫助幼兒完成自信心的培養。例如在日常的體育活動中,老師可以對表現較好的幼兒進行充分的鼓勵和贊賞。同時耐心的幫助行為動作上有困難的幼兒進行矯正和鍛煉,使幼兒能夠從心理上認識到自身和其他幼兒的“差距”和“共同點”,使幼兒能夠正確的理解差異,培養自身的信心。
(2)建立長效的幫助和培養方案,針對不同的幼兒認知和行為采取針對性的培養策略。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有可能出現幼兒的信心膨脹出現自大自負的行為和表現。對此教師在進行幼兒自信心和性格培養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把控教育的分寸和尺度,建立長期的觀察和培養機制和方案,不能一蹴而就,同時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培養和教學和策略,防止教學方式的刻板僵化。2 例如針對表現欲望強烈的學生,老師可以給予一些中肯的評價,保證幼兒的行為在正常的道德的約束之下。對于較為封閉的學生,老師可以鼓勵其積極的融入集體,利用集體行為的教育模式,促進學生和其他人的交流和學習。
(3)對幼兒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和心理引導。在對幼兒教育培養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行為和認知上的困難。學生可能面對一些問題無法進行有效的適應和應對,造成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對此教師應該首先了解學生的困難和疑惑,幫助學生理清問題的來源和思路,對學生進行一定的鼓勵和暗示,幫助學生積極的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面對困難時的勇氣和信心。例如在課堂活動中,學生在集體發言中表現為不自信和退縮等行為,面對這種文題,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鼓勵和引導,使學生適應課堂發言的環境,能夠說出自身的想法和見解,逐步的樹立課堂自信。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應表現為耐心和和善,減少學生的緊張情緒,促進幼兒進行語言的表達。
(4)在進行信心培養教育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和家長保持足夠的溝通和協調,鞏固教學的效果。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一些家長對幼兒的教育表現為漠視和缺乏關注,使學校的教育出現困難,教學效果下降。例如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幼兒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贊賞和表揚,但是在家庭環境中,家長對幼兒的行為和表述漠不關心,或者隨口進行應付,使幼兒對自身的行為和表現產生疑慮和懷疑,降低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面對上述問題,家長和教師應該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溝通,保持對幼兒教學的有效關注,鞏固學校進行自信心培養的效果。
隨著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教育體系也逐漸完善,幼兒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在幼兒階段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也不斷更新。重視并培養幼兒的自信心,能夠讓他們脫離對于家長的依賴,在自信心的促使下行動起來,建立起初步的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對于未知世界不再害怕,這是他們社會化的第一步。重視這個階段的教育,會為幼兒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