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巖麗
青海省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鎮東村逸夫學校,青海格爾木 816099
新課標中提到“教師應正確把握語文教學特點,發揮其育人優勢[1]”。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他們具有顯性學力、認識意識與適應能力,教師應重視對微課的教學應用,促進學生在和諧生動、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自主獲取知識,使其具有探究學習意識。
新課標強調“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營造生動而具有創新活力的課堂[2]”。立足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為提升施教活力,構建小學語文高效、和諧、生動課堂,需重視對微課的巧妙運用。
畢竟,微課教學具有直觀生動、層次分明、短小精悍、主題突出、目的明確等特點。教師可借助互聯網資源,用凝練、簡潔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視頻把相關語文教學知識內容講解得更加清楚,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微課教學突破了時間與空間限制,只要有網絡、智能移動教學設備,學生們便可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靈活自如的利用微課自主學習。
對于小學生來說,大部分人對語文教學內容不感興趣,他們對教師的單調教學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因此,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往的語文課堂上,教師一直采用“板書+口頭講解”的教學形式,手段單一,課堂氛圍沉悶,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3]。為了避免這一問題,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進行教學導入,吸引小學生注意力。具體而言,課堂教學導入環節教師應借助微課教學的影像、聲音、圖片等刺激學生的視聽感官,使學生對微課呈現出來的課程內容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在課堂開始的第一時間就投入到課堂學習內容中去,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關注“課內長骨、課外長肉”問題。通過對微課的靈活應用,實現教學創新,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使教學工作更具靈活性與可選擇性,讓學生感受母語學科的魅力,助力他們的快樂實踐、多元化學習。例如:教師可以將游戲化教學、任務驅動教學、在線教學等與微課結合,構建智慧課堂,促進學生自學。
例如:在部編五年級上《鳥的天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微課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制作難度不同的三種微課件,分發給語文素養良好、思維能力強,語文素養一般、思辨意識淡薄以及學困生。在分層預習中,使學生結合短視頻內容,進行自主探究。讓他們感受作者文筆精妙,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促進師生在課堂中的探討,讓高段學生形成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教師應積極利用微課,給學生提供實踐學習的機會,助力他們語文素養發展。繼而,使學生展開知識分享,使其適應混合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施教效率。
例如:在六年級上《少年閏土》、《伯牙鼓琴》、《夏天里的成長》等文本教學中,可利用微課教學優勢,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實踐感受,使其展開活動表演、合作學習,讓他們觀察人物描寫特點,正確的認識友誼與成長,繪制相應的文本思維導圖。同時,可以微課推薦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閱讀,使其展開對《吶喊》、《你的朋友》、《螢火蟲小巷》、《把時間當作朋友》等書籍的閱覽,提升小學生知識儲備量,使其具有聽、說、讀、寫能力。通過生動授課,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發展,讓他們關注課堂施教內容、積極參與實踐活動,成為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人,深入文本、主動探索。
綜上,著眼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微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具有諸多優勢,其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施教氛圍,也有助于創新語文課堂教學形式,更將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利用微課教學進行教學創新,關注教學整合、豐富授課資源,充分發揮微課育人優勢作用,吸引學生的課堂關注力,促使語文課堂教學活動能順利實施、高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