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開波
平度市大田中學,山東平度 266700
數學是一門基礎的學科,數學學科的教學質量,會初等教育體系的教學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素質教育的實施打破了傳統應試教育的陋習,使得授課的方式方法也進行了革新,分層教學法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發展的差異性,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并落實,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及發展,推動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同一班級的學生,學習一致的知識內容,但是通過測試可以發現,對于知識的接受效果是不同的,這在數學科目的學習上更為明顯。數學知識的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十分密切,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的不理解,那么則會使差距拉開得越來越大,對此將會加大教學的難度。分層教學法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此教學法的核心是“因材施教”,教學的內容要依據教材所提供的知識內容以及具體學情來制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提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學習興趣是其學習的不竭動力,想要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就要使其能夠聽懂課程的內容,理解知識點,從而使其對學習更加感興趣。
數學是集抽象性與邏輯性于一體的學科,初中生雖然有了一定的學科基礎,但是由于知識掌握能力的不同,使其在學習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如果在授課的過程中按照統一的進度進行講課將會出現接受能力差的覺得聽不懂,接受能力強的又覺得太慢了,會大大提升教學的難度,對此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至關重要,應用的策略總結起來具有以下幾個方面。
練習在數學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練習不僅是對所學習的知識點進行鞏固,從而深化理解加深印象,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分層練習,就是依據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劃分,然后依據不同的基礎水平采取不同的練習策略,以此來達到提升成績的目的。學生學習基礎以及對知識的掌握各不相同,練習時難易程度也應不同。對于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制定基礎性比較強的練習策略幫助其夯實基礎;對于基礎比較扎實的學生,可以使其通過做難度較高的習題來提升能力。
課堂提問是聚集聽課注意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如果不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提問,就會出現不會答,答不出的情況,長此以往便會出現厭學的心理,對課堂提問產生恐懼感。為此,教師要依據學習的基礎以及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對學生進行分層,然后進行分層提問,對于基礎比較薄弱的可以提出一些基礎性較強的問題,基礎比較扎實的可以提出比較有難度的問題來提升能力,從而集中聽課的注意力,提升聽課的質量和效率。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么》,本節課的知識內容主要是依據三角形三遍的關系來判定是否為直角三角形。對此,教師在對知識點進行講解時可以向基礎薄弱的同學拋出問題:“要判定一個三角形是否為直角三角形,三邊需要滿足什么條件?”學生回答:“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對于基礎比較扎實的學生可以提問:“在直角三角形中如何判定那個角是直角?”進而回答:“那個邊的平方大那個角是直角。”從而幫助學生夯實基礎提升能力。
初中數學難度較小學數學有了一定的加大,對剛接觸初中階段知識的學生而言,面對高難度的數學題,難免出現挫敗感。隨著數學知識的不斷加深,很多學生很難跟上初中知識的步伐。長此以往,心理難免產生不適應的心理。因此,教師面對這種教學現象時,應該根據具體學情“對癥下藥”,根據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同時將作業也進行分層。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鞏固自己不會的知識,日積月累就會取得明顯成果。
以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數學《探索勾股定理》為例,教師在結合本節課的知識內容留課后作業時,要進行作業分層。比如:求斜邊長為17cm,一條直角邊為15cm 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對于這樣基礎比較強難以程度不高的習題可以作為基礎薄弱的學生的課后作業。比如:在一場張紙上復制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通過拼圖的方法驗證勾股定理,你有哪些方法?對于這種難度比較高的習題,可以作為基礎比較扎實學生的課后作業。課后作業分層可以有效提升做作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使基礎得以鞏固,能力得到提升。
分層教學法是順應新課改以及素質教育發展的產物,可以有效地解決應試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