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用蘭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一中,湖南常德 415100
教學活動開展主要依托教材,現行高中數學教材編寫過程中綜合考慮了知識結構與德育因素的協調性,但是需要教師合理利用和挖掘德育要素[1]。首先,數學教材中許多知名數學教育家的成長經歷帶有一定的勵志正能量,能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發展觀。如,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即使家貧中途輟學,一生僅有初中文憑,但是憑借自身的毅力和努力他自學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在此后因風寒導致左腿終身殘疾,不抱怨、不放棄成就了中國現代數學之父[2]。其次,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數學了解到更多隱藏在課本中的中國發展,中國數學的發展很早,從公元一世紀《九章算術》到現代數學發展,數學的發展也折射出了中國的發展,我國的數學發展成就值得學生在學習中感到自豪,學生學習中不僅僅可以掌握課本公式內容等,也能正確認識到我國發展的數學成就,增強學生民族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最后,數學是體現辯證思維的學科,在數學學習中可以充分體會到辯證思維主義思想,因此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引導學生辯證思考,以客觀發展、辯證的觀點看待事物、解決問題。
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下,我們選擇的教學方法也有差異,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滲透德育,更利于提高教學指導針對性,利于提升課程指導效率。隨著課程改革深化,多樣化教學方法開始在高中數學課堂上得到應用,包括探究合作、翻轉課堂、情景教學等等,都符合課程指導需求,幫助構建了有效課堂。想要精準滲透德育目標,我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找準德育滲透的契機。例如,組織講解“指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就應為學生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像“指數函數的圖像具有什么樣的特點?”“指數函數的性質是什么?”,通過各種具有針對性的問題來幫助學生開展深入學習。
高中數學中有許多數學思想和方法。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用它來教育學生辯證唯物主義。數學本身充滿了矛盾、運動、發展和變化,這也反映了數學唯物辯證依據,數學問題都需要通過方法論證來得出結論[3]。并且高中數學的邏輯性較強,其中涉及較多的是公式、定理。
學生在課堂教學內外都會在某一個時刻出現合理的思想教育契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動態發展,抓住這些合理教育契機,給予學生有效巧妙的教學引導,從而達到滲透德育教育的效果[4]。教師在學生的學習發展中總是占有一定的特殊地位,學生對教師的仰慕會讓學生更大程度上期待教師的認可,并愿意聽取教師的意見看法,所以教師對于學生的鼓勵、交流溝通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發展,由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發展,對于每位學生給予公正合理的評價,比如肯定學生的學習態度,鼓勵學生近期的課業完成情況,鼓勵學生在近期努力取得的成績進步等等。
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目標是提高課程指導水平的重要舉措,符合新課程改革目標要求。關注知識和技能教學環節的同時,突出立德樹人的核心教育任務,引導學生的價值觀與道德意識發展,是德育在各學科教學活動中滲透價值的集中體現。本研究以高中數學教學活動為例,探究德育滲透的有效方法,希望研究內容可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