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婷 李廷榮 姚月波
摘要? ?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新思路,明確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農業農村發展總要求,為農業現代化、農村振興發展、農民脫貧致富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中,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本文分析了農村產業振興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資源分布不均、不注重傳統特色產業、同質化現象嚴重等方面內容,并從昆明市東川區法者村的實際出發,探索促進產業興旺發展對策,以期為全市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參考。
關鍵詞? ?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 F327?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24-0226-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中國是以農業立國的農耕文明傳承國家。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現是農村發展的不充分、城鄉發展不平衡[1-3]。此外,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我國城鄉之間、不同區域之間發展差距逐漸拉大,傳統農村社會進一步衰落,具體表現為青壯年勞動力外流現象嚴重、農村個體小農經濟特征明顯、農業和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減弱、個體農戶抵御風險能力較弱[4-5]。“雙緊”(青壯年勞動力緊缺、資源環境約束趨緊)、“雙高”(高風險、高成本)、“五化”(要素非農化、農村空心化、農民兼業化、務農老齡化、農業副業化)成為當前“三農”問題的新挑戰,鄉村衰敗阻礙了我國精準脫貧戰略目標的實現[6]。
法者村隸屬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紅土地鎮,海拔2 500 m,年平均氣溫9 ℃,年降水量1 300 mm,適合種植藥材、玉米、馬鈴薯、油菜、燕麥、青稞等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36.6 hm2,人均耕地933.33 m2,林地657.71 hm2。該村屬于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業、勞務收入為主。本文以昆明市東川區法者村為例,對其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對策進行詳細探討。
1? ? 存在的問題
1.1? ? 資源分布不均
現階段農村發展落后,資源分布極不均勻,農民在農村無法獲得可觀的收入,大部分青壯年外出務工,留在農村的大多為勞動能力低弱的老人和兒童,村子自然就演變成“空心村”。唯有鄉村產業興旺,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的社會問題,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
1.2? ? 不注重傳統特色產業
現在推行產業興旺有關產品、技術、制度、組織和管理普遍存在求新、求奇,拋棄了農村原有的特色傳統產業。目前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洋房林立,傳統古建筑消失,農村失去原來的鄉村風味。原來傳統的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失去原有的樂園,傳統鄉音、鄉情、鄉味正逐漸消失[7]。
1.3? ? 同質化現象嚴重
同一個地區產業項目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當地的地理位置、產品要素、自然資源等因素,一般選擇具有地方發展特色的項目為宜。但是一旦該類項目取得經濟效益之后,這種模式往往會被很多人復制效仿,導致產業同質化,在短期內呈現井噴式發展,造成農民增產不增收,市場風險也進一步加大。
2? ? 對策
2.1? ? 找準傳統優勢產業
通過分析法者村傳統養殖業的創新及資源優勢,提出法者村“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的切入點是發展特色傳統養殖業。恢復傳統養殖業,逐步推出“法者”品牌,例如“法者豬”“法者牛”“法者羊”等。結合精神文明建設,逐步發展鄉村健康產業,吸引城市人到當地旅游療養,主打生態、健康、傳統產業。
2.2? ? 做到傳統養殖業與中草藥種植業有機結合
法者村可以將傳統養殖業與中草藥相結合,走特色農業經濟路線,加上法者村獨特氣候條件,將馬鈴薯休閑輪作可生產優質牧草,優質牧草又為畜牧業發展奠定基礎,如秋季可以種植苦蕎,冬季種植蘿卜等,都是非常適宜當地氣候的品種。
2.3? ? 強化農產品品牌建設
因地制宜,做好特色農產品產業帶建設。東川區土地顏色特別,是云南有名的“紅土地”,土地上種植的植物根據品種類型不同,各個季節呈現出不同的風采,每年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慕名而來,借助這樣的地理優勢,可以將文化旅游產業帶與林果蔬菜特色產業帶相結合,以帶動當地農業特色旅游業的發展。通過引進培育特色農產品,開拓市場,孕育新的增收空間[8]。
2.4? ?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大力開展對農戶的科學知識和勞動技能培訓,為產業興旺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培育適應現代農業需要的新型職業農民,為產業興旺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要加大對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投入力度,加快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要進一步增加對農村教育和農民培訓的投入,為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提供穩定資金來源,從而形成農村人力資本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9]。
3? ? 參考文獻
[1] 楊忠艷,夏安玲.昆明市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路徑研究[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18(4):38-39.
[2] 李長生.云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探析[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6-10.
[3] 陶有祥,成婷.精準脫貧戰略下鄉村振興內生力機制研究[J].理論與現代化,2018(5):52-58.
[4] 李榮瓊,李珂,張曉嵐,等.昆明市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7(5):260-262.
[5] 張強,張懷超,劉占芳.鄉村振興:從衰落走向復興的戰略選擇[J].經濟與管理,2018(32):6-11.
[6] 張尚武,李京生.保護鄉村地區活力是新型城鎮化的戰略任務[J].城市規劃,2014,38(11):28-29.
[7] 張富利.社會轉型語境下的鄉村復興之路[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1(2):111-114.
[8] 陶有祥,成婷.精準脫貧戰略下鄉村振興內生力機制研究:基于產業振興的視角[J].理論與現代化,2018(5):52-58.
[9] 姜艷英.立足優勢挖掘特色? 促進產業興旺推動鄉村振興:對振興海陽市振興鄉村的調查與思考[J].現代商業,2018(13):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