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梅
近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表示,為打擊操縱期貨交易價格的行為,維護期貨市場秩序,根據《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的授權,證監會制定并發布了《關于<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第七十條第五項“其他操縱期貨交易價格行為”的規定》。這一新規將填補監管政策一大空白,成為針對國內期貨價格操縱行為的監管新遵循、新依據。
期貨交易是合約交易,實質上是賭市場的未來,誰能準確判斷下一個時段(幾小時或幾天甚至幾個月)的市場行情,全憑投機悟性,因而風險極大。攪局者使出渾身解數,通過各種違規手段操縱期貨交易價格,擾亂期貨市場秩序。且在不同時期,攪局者會變換不同的方式,鉆監管政策的空子,規避監管風險,以求一逞。因此,期貨交易監管必須與時俱進,以變應變,實施精準監管,打擊操縱期貨交易價格的行為,維護期貨市場秩序。
此時,證監會根據《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的授權,制定并發布這一規定,自然有其背后的深意。最為關鍵的是,接近年根歲尾,A股市場要穩定股指,以一個嶄新的面貌辭舊迎新,當務之急是要進一步使股市環境清朗起來,針對新形勢下操縱期貨交易價格的行為通過法律予以規制,減少股指大的波動。
現行《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第七十條規定,明確制止并處罰五種操縱期貨交易價格行為:一是單獨或者合謀,集中資金優勢、持倉優勢或者利用信息優勢聯合或者連續買賣合約,操縱期貨交易價格的;二是蓄意串通,按事先約定的時間、價格和方式相互進行期貨交易,影響期貨交易價格或者期貨交易量的;三是以自己為交易對象,自買自賣,影響期貨交易價格或者期貨交易量的;四是為影響期貨市場行情囤積現貨的;五是國務院期貨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操縱期貨交易價格的行為。2007年3月16日國務院頒布《期貨交易管理條例》,這被市場認為是股指期貨獲得準生證;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自2010年4月16日起正式上市交易后,意味著開啟了中國股指期貨交易??梢哉f,近10年來,條例對規制股指期貨交易行為功不可沒。但我們也看到,條例上述五種操縱期貨交易價格行為中第五條此前并沒有明確說明,負面清單的意思不太明顯。而近年來,證監會在監管工作中發現,一些交易者反復利用程序化交易工具或者自媒體平臺,通過虛假申報、蠱惑、搶帽子、擠倉等方式操縱期貨交易價格,擾亂期貨市場秩序。此類行為未被《期貨交易管理條例》明確禁止,呈現多發態勢,急需予以規制。
打擊操縱期貨交易價格的行為,首先打擊目標要精準。本次發布的新規明確禁止四類期貨市場操縱行為:虛假申報、蠱惑、搶帽子、擠倉,規定明確界定了這四種操縱行為的定義、表現和影響,表述清晰,可操作性強。是對條例的補充和完善,提供了一份比較完整的負面清單。打擊操縱期貨交易價格的行為,監管工作要與時俱進。我們注意到《期貨交易管理條例》自2007年2月7日國務院第168次常務會議通過以來,已經過了4次修改。每一次修訂,都是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對期貨交易游戲規則的一次完善,使監管目標更清晰更準確,防止負面清單疏漏。
可以斷言,隨著期貨交易監管加碼,精準監管與時俱進,新規定將會嚴厲打擊操縱期貨交易價格的行為,維護期貨市場秩序,對A股市場起著穩定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