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勝 石晶晶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薔指出,核心素養下的英語學科教學要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改變課堂教學脫離語境的知識學習,將知識學習與技能發展融入主題、語境、語篇和語用當中,促進文化理解和思維品質形成,讓學生學會學習。語篇是語言學習的材料,是特定語境下產生的語音、語義。語言學習離不開語篇、語境。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語篇意識是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引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之一。
語音教學一直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很多教師不重視語音教學,或教不得法,大量無實意的機械性操練,往往單一枯燥,使學生喪失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將基于語篇意識的“三階四步”語篇教學模式運用于小學英語語音教學,可以“境”為出發點,為學生搭建起高效的語音學習支架,輔以相關繪本及解碼書閱讀,在課堂教學行為中通過語篇呈現、語篇感悟、語篇運用、語篇拓展四個步驟,讓語言學習有境、有情、有義,一步步夯實學生的音素意識,提升學生單詞識別、再認、拼讀的能力,最終實現“見詞能讀、聽音會寫”的目標,在強化語音知識點的同時,促進深層思考,拓展知識面,提升人文素養。下面我們以人教版英語(PEP)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My family Part A Lets spell”為例,談談基于語篇意識的小學英語語音課教學實施策略。
一、梳理教材特點,活用教學資源,讓語音課有“情”有“義”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2011課標》)指出:語音教學是語言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自然規范的語音、語調能為口語交際打下良好的基礎。2012年,人教版教材全面改版后,人教版英語(PEP)教材正式投入使用。新版的PEP教材對語音部分進行了很大改動,語音部分由原先的選學內容轉為必學內容,每冊課本六個單元(六年級下冊四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一個專門的“Lets spell”板塊,可見語音部分地位明顯提高。
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話題是談論家庭成員。教材中“Lets spell”板塊分為三個部分:“Presentation”部分以ten、red、pen、leg四個發音例詞及歌謠呈現元音字母“e”的短音發音規則;“Practice”部分通過聽辨音活動鞏固操練發音規則,重點夯實所學元音字母的音與形的對應關系;“Production”部分是聽音、描紅單詞,培養學生根據發音規則拼寫單詞的能力,并在四線三格中書寫,進一步識記單詞的形。教材提供的語音內容單一,素材少而枯燥,單詞安排比較零散,不利于學生在完整的語境中學習。為了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柳江區在2010年參加了攀登英語項目實驗,語音教學使用的是《攀登英語閱讀系列·有趣的字母》繪本。Red Ben這一故事(見圖1)便來自《攀登英語閱讀系列·有趣的字母》。故事大意是,小男孩Ben非常喜歡紅色,于是他憑著自己的喜好把見到的egg、eggplant、lemon、hen都涂成了紅色,elephant睡著時也被他涂成紅色。elephant睡醒后來到河邊喝水,發現自己通紅一片,于是發出了“Oh,no”的驚嘆。Elephant恢復本色后,幫助其他被Ben涂成紅色的動植物們恢復了原本的色彩。Ben因為自己喜歡的紅色被elephant噴水化掉而備感傷心。最后一個原本就是紅色的egg帶著Ben找到了更多紅色的東西。Ben看著圍在自己身邊的許多紅色物品,開心地笑了。這樣的故事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且與他們的生活經歷有一定的關聯,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這樣的教材整合,讓教學內容更豐富、更有趣、更有層次了。通過這樣的故事,將語音知識的學習置于故事語篇當中,置于趣味十足的故事情境當中,無疑更有利于學生的語言學習及提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二、基于學情分析,確定教學目標,關注語用能力
三年級的學生因為經過一段時間的英語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詞匯量,可以閱讀一些簡單的繪本故事,通過有趣的故事讓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學習語音知識,學習就沒那么枯燥。教師引導學生輕松快樂地閱讀故事,學生在故事中學習語音知識,掌握語言發音規律,學會拼讀單詞。
通過三年級上冊的字母學習,學生對字母的音、形已有一定的認識,在詞匯的學習中,也對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有了一定的感知。從語音知識儲備看,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21個輔音字母的發音規則,能夠將輔音字母的“letter name”和“letter sound”相對應。同時,在第一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還掌握了“a”這個元音字母短音的發音規律,能夠初步拼讀CVC類單詞。在此基礎上,借助老師的指引,學生學習“e”的短音發音規則將不會太難。因此,我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個。
1.學習能力:①在繪本故事情境中找到字母“e”的單詞,并掌握字母“e”的發音;②通過拼音活動培養學生的音素意識,幫助學生歸納元音字母“e”在單詞中發短音的規律,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③掌握“e”的發音規律,促進學生閱讀成長,培養孩子的英語閱讀品格。
2.語言能力:①在故事情景中表演運用,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②學生能夠聽、認、讀、寫簡單的含短音“e”的單詞,能運用所學語音知識自己拼讀含短音“e”的CVC類單詞。
3.學習策略:①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②會歸納、總結,嘗試從不同角度思考,學會創造性地分析、解決問題。
三、教學實施過程
(一)語篇呈現——創設情境,搭建學習支架,引出教學主線
語篇教學的核心在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語境,讓學生能在情景中感知、體驗并運用語言。教師關注單元話題,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找一個切入點,創設學習情境。
上課伊始,師生問好交流后,教師引出單元話題“Family”,讓學生用“This is my? ?.”句式向老師、同學介紹自己的家人。接著,老師利用主線人物Ben,巧搭故事線,點燃學生的學習火花。
1.環節一:介紹主線人物Ben
T:(出示Ben的頭像)This is our new friend. His name is Ben. Say hello to Ben.
Ss:Hello,Ben!
T: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Ben?
Ss:Yes.
2.環節二:猜一猜
T:Now,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Ill say something about Ben,if its right,please say“Yes,yes,yes”;if its not right,please say“No,no,no”.(如圖2)
學生聽音理解關于Ben的信息,笑臉、哭臉能幫助學生作出相應判斷。
T:Ben likes red.(因紅色圖片上沒有笑臉或哭臉的提示,學生無法判斷)We are not sure whether Ben likes red or not,but we know these words:ten,leg,egg,lemon,red,pen. Lets read together.
Ss:Ten,leg,egg,lemon,red,pen.(生大聲讀出看到的單詞)
3.環節三:讓學生觀察幻燈片中的例詞ten、leg、egg、lemon、red、Ben,并找出共同點
T:Whats the same letter in these words?
4.環節四:聽字母“e”的發音歌曲,強化并鞏固字母“e”的短音發音
T:What does the letter“e”sound?Lets listen? and find.
T:“E”sounds/ e /,follow me,e,e,e,/ e // e // e /.
Ss:E,e,e,/ e // e // e /.(學生跟讀,個別讀,開火車讀)
《2011課標》明確指出:語音教學應注重語義與語境、語調與語流相結合,不要單純追求單音的準確性。借助單元話題“family”談論家庭成員,認識新朋友Ben,巧妙設計猜一猜游戲,讓學生接觸到含有字母“e”的單詞,從而引出本課學習的重點——字母“e”的短音。明確教學主線,教學便有了“靈魂”,各項課堂活動將圍繞其展開,并通過其進行發散與拓展。有了教學主線,撐起了語言的“骨架”,便做到了“主干分明”,使四周的語言信息得以有機串聯,從而讓全文的語言與情感有了向心力,很多看似零碎的信息被主線串聯在了一起。有主線的教學,能有效幫助學生厘清思路,提升理解和記憶的效果。
(二)語篇感悟——問題追問,培養自主探究能力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圍繞課文中的人物、對話場景(故事發生背景)、故事發生過程和結果等內容,分別引導學生細讀、細聽課文相關段落和關鍵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提問和互動話語,提高關鍵詞句、重點詞匯和句型的再現及使用頻率,可以培養學生按意群閱讀課文的習慣。層層推進的問題,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梳理知識盲點,而且能讓學生的思維更開闊。以問促思,以圖悉義,打造語音學習新常態。
1.故事前半部分
教師以一個整體性的問題牽引學生進入文本的賞析和體驗,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抓住主要信息,同時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回答問題,提高學生說的能力。
T:E sound / e /.Our new friend Ben wants to show us more words about letter E in an interesting book. Lets go and find the words. Here is the book.The name of the book is...
Ss:Red Ben.(生大聲讀出書名)
T:Well,The name of the book is Red Ben. Does Ben like red very much?Lets watch the video and find the answer.
T:(出示圖片)Look!He is in red coat and red shorts. Whats this?Its a brush.(拿起brush)We use brush to sweep the floor?(做出掃地的動作)
Ss:No.
T:We use brush to paint. I paint the heart red.(教師邊說邊把字母房子里的心形涂成紅色,讓學生理解paint的意義)
T:Hey,girl,Please paint the egg red.
女生拿起老師給的刷子,將雞蛋涂紅。教師適時帶領全班學生說句子“She paints the egg red”,然后教師手持eggplant圖片,適當教讀。請一生將其涂成紅色并帶領全班說句子“He paints the eggplant red”。
T:Now,lets watch the video again and find what does Ben paint red?
學生自讀故事,根據故事將圖片貼到流程圖中(如圖3)。
問題追問,層層深入。教師可以利用圖片和肢體語言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
2.故事后半部分
Q3:Does the elephant like red?
T:Ben likes red. He paints...At last he paints the elephant red. Does the elephant like red?(教師一邊檢查一邊在黑板上用流程圖呈現并適時提問)
這一環節,教師引導學生讀圖,從圖片中觀察顏色和人物的表情,從中猜測故事中人物心情的變化,加上教師的肢體語言輔助解釋,學生不難理解“The elephant doesnt like red”。接著,我們繼續通過提問“Do they like red?Ben feels sad. Why?Do you know what else like red?”,將教學引向深入,讓學生帶著思考深入閱讀。
學生初步感知語篇后,教師的問題為學生提供了語言支架,幫助學生理解語篇,讓學生有話可說。教師邊教邊導,學生邊學邊練。以問題為中心,用一個個問題串聯起整個語篇,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語篇運用——動靜結合,培養學習習慣
教育學指出:學生所獲得的認識,只有經過實際鍛煉,才能變為行為,而且從體驗中獲得的感受是最深刻的。在本環節教學中,教師先示范,給學生搭建拼讀CVC類詞匯的方式與方法,最后通過4人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在磁板上組合、拼讀單詞、上臺展示,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動腦、動手、動口。動靜結合的活動,營造出“動而不亂,靜而有序”的課堂學習氛圍,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而富有吸引力。
音素意識是掌握自然拼讀的金鑰匙。英語單詞由字母組成,但單詞的發音與“字母名”無關,而是由“字母音”組成的,“字母音”通過字母或字母組合來表示。在單詞和字母之間多了一個“音”,正是這個多出來的“音”的概念,以及音形對應規律,讓學生能具備“見到詞就會讀、聽到音就會寫”的能力。能理解單詞是由音素構成的,能聽辨單詞中的音素,并且具備操作這些音素的能力,這實際上就是“音素意識”。教師在課堂中準確示范,并提醒學生認真觀察、學會思考、模仿拼讀,展開有節奏、有韻律的拼讀活動,可以極大地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T:Our friend Ben is a funny boy. Can you find the words with E sound in this book?
Ss:Egg,hen,lemon,eggplant,elephant.
T:Good job!Lets try to read some new words.
Make friends with Letter E.
1.音素添加(單個元音字母+單個輔音字母):①教師右手拿字母“e”,左手持字母“n”,帶領學生拼讀“e+n→en”“e+g→eg”;②請學生做小老師,嘗試拼讀“e+t→et”“e+d→ed”。
2.CVC類單詞的拼讀:①學生嘗試讀leg、meg、peg、beg;②跟著視頻大聲拼讀;③示范組詞,拼詞。教師借助磁性字母貼,在黑板上快速示范CVC類單詞的拼讀,將字母以“輔—元—輔”的方式,采取添音素、替換音素、組合音素等方式,如“tes”“bef”等自由組合并拼讀,給學生做示范,學生觀察教師拼組單詞。
3.生4人小組合作造CVC類單詞,并正確拼讀。學生4人小組合作在磁板上嘗試自主組合,并拼讀更多CVC類單詞,鞏固操練,接著上臺進行小組展示。通過大量的字母組合、拼讀,學生體驗、鞏固并能運用字母“e”的發音。通過自己拼讀,學生切身感受到單詞讀音形成的過程,提升了學習的信心,進而掌握了獲取單詞讀音的方法。這種具有挑戰性的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足夠的語用空間。
(四)語篇拓展——拓展情境,提升語用能力
拓展活動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需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表達訓練的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也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將獲得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及時轉化成相關語言運用能力的必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不同方式讓學生進行語言輸入,并幫助他們逐步輸出,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交流,通過回答問題、看圖說話、復述故事、闖關練習等,在學中用、用中學,邊學邊用,體現語言學習的交際性。
1.教師帶領學生跟錄音讀。
2.用黑板上的流程圖(如圖4)梳理故事脈絡,復述故事。
3.部分學生上臺進行角色扮演,其余學生復述故事,臺上的“Ben”給物品涂色。
4.讓學生說說自己從故事中學到的知識和自己的看法。這項活動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新單詞的樂趣,還能啟發學生意識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要尊重他人,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別人。進一步發散學生的思維,讓故事真諦自然走進每個學生心中,感悟升華成學生自己的品質。
5.課后總結,教師布置拓展作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總結本課所學知識要點,重在培養學生自主歸納、主動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借由班級微信群布置學生回家閱讀、拼讀解碼故事書“A Pet Hen”,在A4紙上畫圓圈圖歸納故事中含短音“e”的例詞并拼讀。拼讀解碼故事書國外叫“Decodable Books”,這類讀物將自然拼讀知識有序地、合理地融入每本讀物的故事情節中,使得每本讀物聚焦于某幾個自然拼讀規則,集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閱讀“Decodable Books”能幫助學生不斷把自然拼讀知識內化為拼讀技能,最終推動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實現學生持續發展的內驅力。三年級的學生剛學習英語,應主要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而語篇意識下的語音課堂氣氛活躍,形式多樣,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的語音課不再是單純教授字母的發音、單詞的發音與拼讀,而是融入真實語境,在語境中感知、感悟、理解字母的發音及發音規律,再用已掌握的語音知識理解文本,語音與詞、句、篇相融合,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
基于語篇意識的小學語音課教學讓學生感受到了語篇學習的魅力。靈活使用適切的語篇素材能讓語音課豐滿而更具靈性,語篇意識讓語音教學回歸語境創設與文本解構、重構,致力于高效課堂的構建,學生綜合語用能力的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題圖左黃佳勝,右石晶晶)
(責編 蔣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