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云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教育教學著作——《卡爾·威特教育全書》。這是一本關于教育孩子的書,講述了卡爾·威特如何把一個智力平平的孩子培養成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才。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示:教師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學生,一定要有計劃、有目的,同時還要抓住學生每一個成長階段的特殊性,這樣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計劃不當,教育工作就會事倍功半甚至無效果。
書中提到,每個學生都有一個“敏感期”,這個時期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卡爾·威特就抓住了這個“敏感期”,有意識地引領孩子認識身邊的事物,挖崛孩子自身的潛能,并反復教孩子學習音樂、文字和圖形等有助于智力開發的符號。正因如此,這個孩子從小就掌握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六國語言,積累了化學、動物學、植物學和物理學等學科的知識,尤其擅長數學。
從這個例子中,我反觀自己的教學。目前,我所教的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按卡爾·威特所說,他們已經過了語言學習的最佳時機,但仍然可以通過后期訓練強化提升語言水平。這個例子告訴我,反復訓練能夠強化學生的知識,達到提升學生能力的目的。所以,我開始在字詞、字音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反復訓練,在訓練中不斷總結提升,把學生的語文基礎打得更扎實、更牢固。
該書還闡述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喜好什么樣的書,往往取決于他讀的第一本書。我認為,將這個道理移植到教學上同樣適用。也就是說,當學生接觸某一個新知識、新內容時,教師是否能讓學生在第一時間對這一知識產生興趣,是教學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也是能否讓學生持續保有學習熱情的關鍵一步。所以,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新知識的第一節授課,我會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思路,精心選擇教學方法,力求在第一時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語文教師,在接管一個新班級時,我都會認真向學生、家長推薦閱讀書目,讓學生們一開始便能接觸到好的書籍,從而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在《卡爾·威特教育全書》中,我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這些理念和方法既對作為教師的我如何教好學生有非常大的幫助,也有利于作為母親的我進行家庭教育。往后,我將會不斷學習、不斷成長,努力成為一名像卡爾·威特一樣優秀的教育工作者。
該書歸納出學生常表現出的36種不良行為,涉及學生心理、道德、生活、性格、交往、學習等多個方面,并針對這些行為進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6種幫助學生改變不良行為習慣的策略,有助于一線教師開展教育工作。(楊冰著,西苑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定價為32.00元)
該書是作者30多年在美國、日本等國家進行教育教學研究的總結,書中提出了“教師不僅僅教書而已,還需要育人”“教育需要教師主動喚醒學生對學習的熱愛”等觀點,呼吁教師要用愛來感動學生,讓他們重新熱愛學習。(陳文權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定價為48.00元)
該書緊緊圍繞“怎么說”“如何聽”兩個主題,結合教育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從如何引導學生合作、糾錯批評、賞識教育、拒絕話術等方面進行論述,詳細闡述了諸多師生間溝通的方法和經驗,闡明了溝通的態度、時機、措辭,旨在搭建起教師與學生融洽的溝通之橋。(牛牛著,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定價為42.00元)
作 者:[德]卡爾·威特
出版社:中國婦女出版社
出版年:2018-01
定 價:49.80元
(責編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