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 崔楊 周玉榮 汪桂怡 熊輝
[摘? ? ? ? ? ?要]? 維修電工中級工證書是中職機電專業學生具備資質水平的一種證明,維修中級證件的考試,有助于該行業更加科學地使用勞動力,讓勞動者有自主擇業的資質。職業院校為了能夠實現理實一體化,會設有實訓環節,讓學生在實踐中加以操練,了解專業的實際所需。以中職維修電工中級工考證的實訓教學為例展開研究,希望能夠幫助廣大師生。
[關? ? 鍵? ?詞]? 中職;維修電工;中級工證;實訓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3-0178-02
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足于國家現在的社會形勢,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文化培養出大批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專業人才。現階段,中職學校要求學生畢業應該滿足“雙證”的條件,即不僅可以順利拿到畢業證,又能夠取得相關的職業資格等級證書,迎合社會對各專業人才的需求,為區域經濟建設添油助力。維修電工中級證書是維修電工應該考取的專業證書之一,也可以視為學生培養專業能力與綜合能力的關鍵任務。我們以現代社會的實際需求為依據,對中職生的特點等進行分析之后,找出學生考證實訓教學問題存在的原因,以此更好地應對學生的心理起伏,找出有效策略,提升考證實訓的教學效果。
一、維修技能等級證書考取的必要性
現如今,很多人并沒有將“工匠精神”融入工作中。國家需要大批量的技術人才為經濟發展作保障,進一步提升我國生產制造的國際知名度,能夠涌現更多的中國創造。在這樣的背景下,教育部門做出明確要求,中職在校生在高二階段必須要參加統一的專業等級工考試,提高個人能力。維修電工主要包含五個等級,分別為初級、中級、高級技術以及高級技師。維修中級工證書是中職生獲取專業證書資質的一種證明,為維修提供了大量勞動力,使其成為勞動者擇業的重要憑證。企業招聘機電人員時,規定應聘者應該具備相應的資質,雖然部分人在維修行業工作多年,卻并未考取到中級電工證,這樣的情況也是不符合應聘要求的。這樣的員工企業也會要求其考取專業證書,綜合考慮員工的工作年限、職稱以及工資等,這些均會影響到維修技能登記證書的考取。基于此,技能等級考證對中職生工作和職業生涯規劃發展都會帶來重要影響。針對維修專業的學生來說,考取中級證是能夠在機電行業就職的一道門檻,會對就業情況產生直接影響。鑒于中級證書也屬于“雙證畢業”的要求之一,所以,加強其實訓效果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二、維修電工中級考證問題和原因分析
因為維修電工中級工考證并不是單一的理論考試,廣大教師經過多年的實訓研究,特別對學生考證中的實訓教學有所關注。尤其是近些年,部分學生在考證方面的消極情緒不斷蔓延,這就使考證的通過率與培訓的效果大打折扣。經過筆者的認真歸納,得出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專業資質認定意識不足
在機電電工證考取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存在學生對考證態度不積極,且對其重要性認識有所欠缺的情況。經分析后得知,造成這種想法的原因主要包括幾點:(1)部分學生認為盡管學習的是電器或是機電專業,不過未來的工作并不確定就會在所學領域內發展,所以對機電電工證的考取并沒有多大的積極性;(2)部分學生將考證視為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的事情,學困生因為拉不下面子,所以對考證也提不起興趣;(3)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認真地規劃自己的人生,缺乏對事件的有效判斷。雖然部分學生也會積極地考取,但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追根溯源,這類學生通常對自己的要求較低;(4)除上述情況外,還有一部分學生熱衷于玩手機游戲,并不想將精力放在考證方面,加之個人能力有限,所以就出現“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情況。
(二)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薄弱
除上述情況之外,中職生的基礎知識普遍較差,實訓教學中會出現跟不上學習的情況,漸而漸之,就對考證失去了信心。將各方面進行整合和分析后,得出以下幾點原因:(1)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考證的基礎知識中包含較為復雜的模塊電路。部分學生學習過程中與教學進度越走越遠,加上不愿意向大家請教,導致學生面臨電路知識時,不知道如何著手,接下來的任務也會更加困難。(2)線路進行安裝的過程中,因為線路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需要消耗大量時間,學生剛投入時還有新鮮勁兒,對線路安裝的難度有所低估,導致實訓堅持不下去。實訓中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當學生遇到的困難次數多了,信心也就喪失了,考證就更加沒有信心;電工證實訓的過程中,因為很多學生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課時指導教師僅有一個,這就無法確保學生的困難能夠被及時解決,時間久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就受到了打擊。
三、中級維修電工中級工考證實訓教學效果提升
(一)樹立考證的正確意識
實訓傾向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想要提升教學效果,就需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考證意識,讓其積極性能夠得到提升,為學生提供有效的考證氛圍。學生在認識到考證的重要性之后,學習態度也就更加端正。具體做法如下:(1)中職輔導員可以在開學初就闡明高職學生考證的實際意義和重要性,教師在學校中可以動員學生做好考證的準備,逐步培養他們的考證意識。讓學生有信心繼續堅持考證,確定學習目標,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增強。(2)輔導員在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家長及時聯系,讓家長知道學生的考證狀態如何,極力獲取家長的支持。(3)考證任課教師和輔導員彼此之間加強溝通,讓學生知道考證學習應有的狀態,對其進行針對性指導。
(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否良好對實訓教學效果也會大有影響,學生自信心的提升有賴于師生關系的建立。師生良好關系的構建包括下面幾點:(1)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學生學習受到影響的一個關鍵因素,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教師眼神的肯定、充滿關愛的微笑,還有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都會讓學生心里感動萬分。教師的支持和信任會讓學生感覺到欣慰,更有利于增強學習動力,以此成為克服困難的法寶,學生對學習會更加熱情;(2)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師生良好關系的形成,能夠讓他們充滿勇氣,更有勇氣提出自己的問題,大膽地說出自己對學習或其他事情的看法。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會更愿意與教師溝通,提出更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增強學習的動力;(3)教師可以定時鼓勵學生,制定出符合個人實際的學習計劃,讓學生能夠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將會對實訓的內容更感興趣,能夠有效提升實訓效果。
(三)注重教師指導培訓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實訓效果的提升還需要教師注重指導方式與培訓方法,應該選擇最適宜學生的方式進行指導,實現學習效果的最大化。具體可以如下實施:(1)補漏基礎專業知識。先對學生相關知識進行檢查復習,發現學生缺乏很多專業理論的基礎知識,能補的盡可能補上,保證知識的銜接,這樣,在技能操作訓練的時候就會有自信,才會有效果。(2)重視在實踐環節突出“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教育教學特色。我們的學生起點低、差異大、邏輯思維較弱,他們對理論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強。過去我們往往是理論基礎還沒有打好,就已經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消磨光了。我們可以先安排實訓課,在接線的過程中滲透安全用電,電阻的串并聯等理論知識。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掌握了一些必需的理論知識。(3)演示教學。指導教師對項目任務內容進行演示,讓學生先建立感性認識。(4)采用分層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教學中,筆者發現因為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學生具有一定的差異,學習程度不同,學習方法不同。所以筆者認為可以在實訓初期進行摸底考試,以便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更加精確的教學計劃。針對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將項目進行分解,讓他們各個擊破,由易到難,增強其成就感。指導教師應該在這部分學生身上多花費一些耐心和心思,通過實物講解和演示結合的方式,立體地展現知識點,若學生有所進步,那么教師務必要給予鼓勵。針對學習基礎雄厚的學生,教師可以多教給他們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教學的要求,讓其不僅能看懂電路圖,還能學會如何正確地選擇電路元器件,根據電路原理圖對電路進行連接。如果設備出現問題,學生有能力進行維修。很多教師認為可以采用“紙上談兵”的方式克服傳統實訓中場地的限制,節約所用材料,節省大量的時間。這種方式固然可取,不過并非適用于所有學生,學習基礎較強的學生可以應用此方式,因為其已經掌握了相對扎實的實踐技能,抽象思維良好,更有利于動手操作。(5)充分發揮教師的“好幫手”作用。在班上,基礎好的學生往往只有少數,而基礎差的學生人數往往較多,只有一個指導教師,顯然不能兼顧到所有的學生,這是培訓中通常出現的難題,那么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好幫手”作用,也就是指導優等生來幫助困難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幫扶,有時學生之間的溝通更易理解和接受,通過幫扶,可以彌補教師的不足,可以提高基礎差的學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優等生還可以通過指導,鞏固自己的技能知識,特別是查找電路故障和排除故障這一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機會。
綜上所述,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是建立在其需求的基礎上。本文立足于中職維修電工專業中級工考證需求,對實訓教學展開了分析,希望實訓措施能夠契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用最佳的實訓方式培養他們的專業技能。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層層遞進,對知識點由淺到深,由理論到實踐,能夠更好地掌握,將實訓教學的效果提升到一個新的臺階,為維修電工中級考證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超然.探索微課在技工院校的應用效果:以《維修電工中級考證》課程為例[J].技術與市場,2017(4).
[2]黃金玉.理實一體化在中職《電工基本技能》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電子制作,2017(13).
[3]秦連霖.淺談如何提高中職技工院校汽修中級工考證通過率[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7).
[4]肖國君,傅慧敏.汽修中級工考證實訓課教學實踐與反思:以揚聲器工作故障診斷與排除項目為例[J].職業,2017(24).
編輯 馮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