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盱眙縣城南實驗小學 周國軍
布魯姆的教學觀認為,不斷優化教學手段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體現。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媒介,憑借短小精悍的特點,根據教學需要隨時穿插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突破教學重點、攻克難點。微課可以讓復雜的教學內容變得更簡短、更清晰,從而展現其他教學手段無法體現的動態思路。不僅如此,微視頻可以在課堂中開展現場互動,在隨機播放與反復播放中實施有效的學習刺激,從而達成高效的教學目的。
1.利用微課課堂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認為,兒童的學習活動與自身的興趣有關,而且這種興趣在階段內可以持續保持。我們知道,數學課堂是動態的教學過程,而動感十足的微課教學可以激發兒童學習數學的興趣,并使之持續地開展學習活動,這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征與個性心理。當今的小學生不僅愛看電視中的動畫片,而且初步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這就為教師利用微課導入開展教學提供了可能,如在教學中通過微視頻進行動畫演示來導入新知識的學習。
2.課堂注入微課元素,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眾所周知,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在課堂教學中注入微課元素,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如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微課展示有趣的提問,可以把教學內容中最重要的內容展示出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在課堂教學的關鍵時候,按照教學內容適時運用微課,可以激發并保持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對重難點知識及時化解。當教學結束的時候,通過微課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從而提升復習與鞏固的效果。因此,適時將微課引入數學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角”這個概念時,在導入時使用微課,通過精美的圖片為學生展示有趣的問題,如:“人的身體部位有‘角’嗎?”“沒有‘角’的世界會是什么樣子的呢?”或者通過微視頻把一些美妙的建筑展示出來,讓學生感受角在建筑中的魅力。
1.運用微課開展前置性學習,變靜態知識為動態知識
心理學研究認為,興趣決定動機,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的動力。學習過程中隨著情緒體驗的加深,就會產生學習期待。眾所周知,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是短暫的,而且他們的思維是形象而直觀的,這就需要我們根據這樣的認知特征進行前置性教學,而微課的運用增添了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實踐證明,微課的運用既讓學生開展了前置性學習,提高了學習興趣,同時也讓靜態的數學知識變為動態,因而有利于學生理解與內化。
2.利用微課布置實質性任務,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經驗告訴我們這樣的事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課本中某個知識點存在疑惑時無法得到及時的解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的效率,不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然而,微課的運用能及時幫助我們解決這樣的問題。例如,在微課程的設計中,尤其是一些自主學習任務單中,教師必須為學生設計出一些有價值的操作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積累學習的經驗。這樣既有利于掌握知識點,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
1.利用微課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實現學生的自學感知
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兒童的認知是建立在形象與具體的基礎上的,而且知識呈現得越生動就越有利于學生的理解。”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制作一段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微視頻,讓學生在線觀看,就可以切實建立起知識與認知的連接,從而提高學生的感知與接受能力。例如:在教學《認識三角形》時,因為這一課的知識點多且抽象,因此,就通過制作微視頻把三角形的定義、底和高等知識要點囊括在一起有序地呈現出來,再加上教師的旁白介紹,從而幫助學生切實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與體征。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微課一般只涉及課時內容的基本知識點。如果是類似于“鈍角三角形的高”這樣的問題,還需要豐富學生的體驗來辨析知識點。所以,微視頻的設計不僅要兼顧學生的思維啟發,也要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與接受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領會知識的同時實現自學感知。
2.利用微課拓展課堂教學資源,更加契合教學活動
眾所周知,微課是現代信息技術的產物。微課的使用離不開計算機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借助這兩者輔助進行,從而提高微課教學的靈活性與實用性。基于這樣的原因,我們就努力挖掘微課資源與小學數學教學的契合點,讓數學課程教學活動從各個環節中凸顯微課教學的作用,這樣才能讓小學生從學科的內在規律出發,從而逐漸地內化成為自己的學習方法。這就需要我們利用微課來拓展小學數學教學資源,讓微課的使用更加契合我們的教學活動。
綜上所述,微課作為信息時代下一種新興的教學資源,其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所以,作為一名一線的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微課教學資源,努力做到科學合理地設計與調控,保證發揮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使其成為開啟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