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實驗小學 趙三多
歷經十余年的教學改革實踐,教材關于《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一內容可謂幾經改版,反復培訓,并通過自上而下、幾乎全覆蓋的教研活動進行了各個層面的展示與研討。然而,很多一線教師面對《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教學時仍然倍感困惑,依然用“傳統應用題”的舊船票登上“解決問題策略”的客船。究其原因,筆者以為一定要弄清楚以下三個問題:一是“策略”到底是什么?二是“策略”能不能教?三是“策略”怎么教?下面,結合自己的實踐體會談談對上述問題的思考。
“策略”本是計策、謀略的意思,也指根據形勢發展而制定的行動方針和斗爭方式。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策略”是學習者對任務的認識,對方法的調用,對學習過程的調控。由此可見,“策略”既包含了認知能力的因素,如注意力、記憶水平、學習力等,又包含了元認知能力因素,如創造性思維、自我調控、自我反省等方面。
然而,這樣形而上的解釋,普通教師根本無法理解“策略和方法有什么不同”。筆者更為推崇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理解“策略”一詞于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問題有三個基本成分,即條件、障礙和目標,而“解決問題”就是解決障礙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習得方法,并通過方法在不同問題情境中的運用,達成對方法本質屬性的理解、體會、升華,并形成基本“策略”。策略是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的過渡狀態,是數學思想的雛形。簡而言之,學生掌握了方法不一定能形成策略,但形成策略一定要先掌握方法。
1.“策略”能否教學
筆者認為“策略可以教學”,策略與方法不是對立的,而是緊密聯系的。策略是方法的高級形態,合理使用方法時就掌握了策略。同時,策略性知識可以轉化為程序性知識練習,也可概括為陳述性知識進行記憶。只要方法恰當,就完全可以教會。
2.教學哪些“策略”
2013 版蘇教版數學教材從三年級上冊開始,每冊教材中都有《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學習。安排了從條件想起、從問題想起、列表整理、畫圖整理、一一列舉、轉化、假設、綜合應用等策略的學習。與之前的版本比,刪除了“倒推”的策略,將相關內容合并到了“轉化”與“假設”策略的學習中。
在教學中,要注重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要注重策略的形成和發展。不是形式上利用策略解決系列問題,也不是將策略作為超越于方法的附加任務進行教學,而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體驗方法的價值所在,逐步培養學生判斷和選擇方法的合理性,達到對策略的深度理解。
1.樹立“解決問題服務于策略需要”的目標意識
“解決一個具體問題”只是學于形,而對于“解題策略”的體驗、運用才是本位。不僅要“學會解決實際問題”,更要經歷策略的形成過程,感受策略的價值,真正形成“學策略、懂策略、用策略”的意識與能力。
例如《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一課中,例1 安排的是“圖形面積的轉化”,將不規則圖形通過“剪、移、拼”轉化成規則圖形;例2 安排的是“分數計算的轉化”,借助“數形結合”,將分數加法算式轉化成分數減法來計算??梢哉f,每題中使用的轉化方法是不一樣的,以后學生還會遇到各種其他的數學問題需要“轉化”,但其內在的“數學轉化思想”是一樣的。如果教學重心只是“解決問題”,而對于“轉化的原因”“轉化的價值意義”不引導學生思考,那么一旦碰到新問題需要轉化時,學生依然會手足無措。所以,教師應從“策略”的角度教學解決問題,重點是讓學生感受策略的合理選擇及其價值,而解答問題只是順勢而為。
2.經歷“策略”形成過程,強化“策略”意識培養
“策略”的形成大致經歷三個階段,即孕伏、感悟和應用階段。
孕伏階段表現為學生已有生活經驗、數學經驗中策略相關知識的儲備性理解。教師在課始階段可設計啟發性、準備性訓練,激活學生認知經驗,鼓勵學生尋求最佳解題方法,為后續策略學習打下重要基礎。
感悟階段是策略學習的正式階段。通過創設豐富、合理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充分感受策略學習的必要性,激發探究欲望;讓學生經歷策略的形成過程,通過自主探索與實踐,逐步建立起相應的策略,并對該策略的基本特征有準確的把握;感受策略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與價值,主動運用所學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應用階段側重的是培養學生的“策略意識”。學生在變化的情境中,能主動、靈活地運用策略嘗試解決問題,逐步培養學生判斷和選擇策略的合理性,逐步形成“自覺性”;不斷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主動地研究、尋找新的策略,從而促進元認知能力的提升,這是策略教學的本質意義。
3.提升數學思想,培養元認知能力
首先,要“有廣度”地學習策略,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認知體系,使學生體會到不同問題情境有時可以運用相同的策略,而相同問題情境中有時可以運用多種不同的策略。其次,要“有深度”地學習策略,適度延伸鋪墊,為學生后續學習策略內容“添磚加瓦”。這里的“延伸鋪墊”既有知識延伸,也有學法延伸,更有情感延伸。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與策略的思考比得到結論更有價值。再者,要“有溫度”地學習策略,彰顯教師的人文關愛。要引導學生對策略的使用價值進行評判,對自己策略學習的過程進行反思,促進元認知能力的提升,這對于學生的后續學習將大有裨益。
總之,“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學習不是形式上的會運用策略解決問題,而是在解決問題的中形成對策略的體驗,要把“為什么要運用這個策略”“它的價值何在”“該怎樣運用”“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策略”等問題作為研究的對象,讓學生在更深遠、更廣闊的意義上真正建構起對策略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