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第五中學 劉龍霞 景淑惠
根據實際情況來看,受到家庭環境和學習經歷的限制,初中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很不理想,大多數學生都受到相互競爭和獨立思想的干擾,不愿意主動地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結合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借助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之間溝通交流的能力,完善學生的學習素養。
首先,不少教師過度重視合作學習的形式,卻忽視了合作學習的真正內涵,讓自己的課堂形有余而神不足,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沒有進行深入思考和溝通,難以發揮合作學習對課堂的促進作用。
其次,教師對合作學習的過程缺乏有效的指導和參與。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的幫助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但是在實際的合作學習中,經常會出現教師指導不及時的情況,大多是在走馬觀花看熱鬧,使得部分學生的合作學習沒有質量,難以發揮合作學習的真正優勢。
最后,學生缺乏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和技能?,F在的初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與人合作的能力不強,在合作過程中,有的總是搶著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則是因為害羞不愿意說話,這種情況嚴重限制了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
1.教師有效參與到合作學習中
針對數學學科的特性,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提出的疑難問題和有代表性的問題,都有可能成為影響合作學習質量和效果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要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合作學習過程中,指導學生如何提出疑問,并在適當的時間指導學生解決疑問,參與到學生的小組活動之中,及時地調控出現的問題,實現對課堂的靈活掌握。
比如,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的過程中,筆者讓學生針對問題“未知數的個數和最高次數各是什么?”“在一元二次方程中,為什么規定a 不等于0,對b,c 有什么要求嗎?”這兩個問題展開自主學習。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筆者發現有一個小組的學生在討論時偏離了重點,討論起了“一元二次方程是怎么轉化為一般形式的”這個問題。于是,筆者上前詢問了學生原因,并將小組犯的錯誤指正出來,維持了課堂討論的秩序。
2.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學生只有擁有了傾聽的耐心和習慣,才能夠思考自身在考慮問題時有什么不足,從而提升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因此,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反復強調傾聽的重要性,并不斷地指導學生去傾聽,讓學生學會取長補短。
其次,要注重培養學生學會質疑。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質疑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能夠提出疑問,敢于向比自己成績好的學習提出不同的見解,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提升學生全面考慮問題的能力。在減法的運算中?如果可以,請舉例說明。這樣的問題能夠驅使學生展開思考合作,共同解決數學問題。其次,經過學生的商議和思考,對于這些問題都會有一個清晰的解讀,教師需要聆聽學生的看法并指出學生的錯誤思想。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將對應的思想進行延伸,激活學習小組的創造性,使其能夠向其他方面進行拓展,進而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指導學生學習相關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重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師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進行教學,進而提升學生對于運算定律內涵的理解。運用情景教學法,需要教師從以下三點做起:首先,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相應的知識情景,給予學生充足的代入感。其次,教師可以重視對學生思維意識的培養,通過模擬相應的情景,強化學生的解題思維。最后,教師需要跳出情景,帶領學生回歸知識核心,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水平。
例如,教師指導學生學習“乘法結合律”的知識時,就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教師為學生營造超市購物的教學情景:有3 名學生去超市買面包,每個面包5 元,每人都買兩個,問3 個人一共消費多少元?經過這樣的情景設置,學生具有極強的代入感,同時便于學生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案。最終,經過教師的講解和回顧,學生可以有效提升自己對于“乘法結合律”知識的理解。
綜上所述,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運算定律的知識時,需要綜合考慮知識內容,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以此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