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西和縣姜席鎮峰坪小學 趙軍輝
數學是小學的基礎性科目,數學教學的開展對發展學生的數學基礎、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著重要的幫助。然而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下,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極為有限,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受到嚴重的束縛,數學教學的效率很低。新課改的實施與推進,為數學教學提供了理論指導,小學數學教師要在新課改的指導下開展有效的數學教學,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且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導入是課堂教學環節的第一步,也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正如一出舞臺劇的序幕、一個精彩故事的開頭,一堂課的導入環節也同樣起到奪人眼球的作用,能夠快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的思維拉回到課堂學習當中,從而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對導入環節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通過巧妙的導入自然引出新知識,讓學生自然進入學習情境之中。導入不需要占用很多時間,但需要教師進行精心的設計,以發揮出導入環節的引導作用。
例如,在學習《圖形的運動》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導入。首先,我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火車運行”“飛機起飛”的畫面,并且讓學生思考:火車和飛機分別進行了怎樣的運動?此外,我還讓學生觀看學生十分熟悉的游戲“俄羅斯方塊”,并且讓學生親自來體驗一下。通過這樣的導入方式,成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緒。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角,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掌握著課堂教學環節的進行以及課堂活動的安排,而學生扮演著一個“聽眾”和“看客”的角色。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思維得不到發展,學習的積極性也比較低迷。要知道數學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有許多奧妙的知識,需要探索才能得到。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給予學生自主權,給學生安排數學探究活動。
例如,在學習《條形統計圖》這一課時,我就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將學習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我給學生設置了三個探究性的問題:(1)條形統計圖的類型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你能否舉例說明?(2)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3)條形統計圖在繪制時需要注意什么?在設置了問題之后,學生就展開了小組討論和探究,很好地完成了任務,也提升了自身的能力。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且最終也是為了應用到生活當中去。無論是火箭的發射,還是菜市場買菜,都需要應用到數學知識,可以說,數學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然而,過去教師卻沒有注意到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也沒有有效地利用生活這個教學平臺。開展生活化教學,一方面可以增加數學教學的趣味,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從而把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面積的計算》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操場上,讓學生估一估、測一測操場的面積是多少。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生活化的作業,讓學生回到家中,計算自己家中物品的一個面積,并且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分析,可以是計算飯桌的面積、硬幣的面積、電腦屏幕的面積等。這樣一來,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實踐探究獲取新知識,并且也提升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和有效的教學手段,科學合理的評價能夠起到激勵學生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手段的有力手段。”目前,小學數學課堂評價的主體比較單一,方式和內容都比較落后,導致課堂評價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改革數學課堂評價模式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構建新型的評價標準,過去“唯分數論”的評價方式已經不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教師要構建“三維教學目標”,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變化,考查學生是否能夠參與合作學習等等。第二,關注學生的個性,建立“多層多維”的評價模式,不僅要教師評價,還要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等,構建多元化的評價主體。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踐行新課改的新理念,推行素質化教學,積極探索小學數學教學的新策略,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應用數學知識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