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菊
(重慶市大足區中醫院 重慶 402360)
胃鏡檢查是上消化道疾病檢查與診斷的重要檢查項目,全名稱為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它是將一條前端裝有內視鏡直徑約在1cm左右的黑色塑膠包裹導光纖維長管,經口伸入至患者的食道→胃→十二指腸,光源器發出強光,并借助導光纖維能夠使光發生轉彎,醫師通過顯示器對患者的上消化道情況進行細致觀察,來判斷患者各個部位的健康狀況,診斷疾病。同時,還可通過胃鏡山的小洞伸入夾子,進行組織取樣,進行活檢。整個檢查過程中需要10分鐘左右。臨床上早期胃癌的確診是增進治療效果的關鍵,所以,早期診斷胃癌是非常重要的。而胃鏡檢查作為早期胃癌的診斷的重要檢查項目,在診斷早期胃癌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院近年來,通過胃鏡檢查并經活檢病理確診127例早期胃癌患者,現結合臨床資料展開具體分析。
2016年8月~2019年2月接收127例早期胃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91例,女性患者36例,男女之比2.53:1;年齡24~73歲,平均52.8歲。24~30歲5例(3.94%),30~39歲10例(7.87%),40~49歲28例(22.05%),50~59歲39例(30.71%),60以上45例(35.43%)。
上腹隱痛不適96例(75.60%),腹脹納差20例(15.75%),暖氣反酸28例(22.05%),肉眼黑便44例(34.65%),大便隱血陽性59例(46.46%)。
病變部位:胃竇部58例(45.67%),胃角39例(30.71%),胃體16例(12.60%),胃體賁門部14例(11.02%)。
病灶大小:直徑≤0.5cm 20例(15.75%),0.6~1.0cm 57例(44.88%),1.0~2.0cm 48例(37.80%),2.0~3.0cm 2例(1.57%)。
鏡下病變形態學分型[1]:Ⅰ型(息肉型);Ⅱ型(淺表型),有3個亞型,即Ⅱa型(淺表隆起型)、Ⅱb型(淺表平坦型)、Ⅱc型(淺表凹陷型);Ⅲ型(潰瘍型)。
胃癌原發灶的部位標準:將胃大小彎3等分,連接其各對應點,將胃分成上、中、下部。上部為胃底賁門,中部為胃體,下部為胃竇。病灶若侵及2個部位,以病灶主體所在部位歸類。Ⅰ型16例(12.60%)。Ⅱa型28例(22.05%)。Ⅱb型18例(14.17%)。Ⅱc型46例(36.22%)。Ⅲ型19例(14.95%)。
胃鏡診斷:胃鏡下診斷為胃癌117例(92.13%),胃潰瘍7例(5.51%),糜爛性胃炎1例(0.79%)。
病理結果:管狀腺癌58例(5.67%),黏液腺癌23例(18.11%),乳頭狀腺癌24例(18.90%),印戒細胞癌12例(9.45%),未分化癌7例(5.51%),特殊類型癌2例(1.57%)。
胃癌的發病率和病死率目前仍高居我國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首位,腫瘤防治工作嚴峻,治療效果仍欠滿意,要降低其病死率,必須提高早期胃癌(EGC)的診斷水平。胃鏡技術的蓬勃發展為EGC的診斷提供了很多方法和途徑,使得其早期發現比例大大提高。對有消化道癥狀,特別是有胃癌家族史者,應建議行胃鏡檢查,早發現,早治療,可收到好的效果。同時以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和內鏡下黏膜剝離術(KSD)為代表的胃鏡下治療在臨床上已取得了良好的療效,代表了EGC外科手術治療的方向。
Hp與胃癌的關系:Hp與胃癌的關系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認為Hp是胃癌發生的重要始發因素,亦是胃癌病因學中的一個新的危險因素。從近年來對Hp感染的大量研究中提出了許多Hp致胃癌的可能機制:①細菌的代謝產物直接轉化粘膜;②類同于病毒的致病機制,hp dna的某些片段轉移入宿主細胞,引起轉化;③hp引起炎癥反應,其本身具有基因毒性作用。
遺傳因素與胃癌的影響:胃癌有明顯的家族聚集傾向,家族發病率高于人群 2~3 倍。最著名的 Bonaparte 家族例子很好地說明了遺傳因素在胃癌發病中的作用,拿破侖、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死于胃癌。浸潤型胃癌有更高的家族發病傾向,提示該型與遺傳因素有關。一般認為遺傳素質使致癌物質對易感者更易致癌。
早期胃癌就診:早期胃癌多數病人無明顯癥狀,少數人有惡心、嘔吐或是類似潰瘍病的上消化道癥狀,疼痛與體重減輕是進展期胃癌最常見的臨床癥狀。胃癌早期包括0期及1期的a、b期,均屬預后較好的時期。雖然大多數病人沒有特異性的癥狀,但還是有一定的異常感覺,主要是一些常見消化道疾病的反應,特別是類似一般胃炎的反應。如:1、心窩部空心痛,這種痛不嚴重,可忍受,與進食沒有關系,安靜休息時容易表現出來。2、上腹部飽脹感,這種感覺于進食時更加明顯,通常進少量食物即有飽脹感,病人不再多想進食,且常伴有暖氣和惡心。由于位置多在劍突下或偏右的地方,因此有時會被誤診為膽囊疾病。3、厭食感,以厭食肉類尤其是肥肉為甚,約有50%的病人存在原來愛吃肥肉而今突然厭惡的現象。由于進食少并厭食,病人可在短期內很快消瘦下去。4、有的病人早期也可有黑便的情況,這是因為病變破壞了小血管所致。
癌前狀態的觀察、隨訪與篩查:胃癌演變規律為:正常胃粘膜-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腸型),所以對胃前病變更不能忽視,對病理診斷胃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腸化,胃息肉,胃潰瘍,長期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伴有淋巴組織增生等,尤其提高警惕。重視癌前狀態的觀察和隨訪,提高早期胃癌的檢出率。目前認為對40歲以上和35歲以下有胃癌家族史者進行篩查,更有助于發現早期胃癌,因此,應加強胃癌防治宣傳,讓人們認識到胃癌篩查的重要價值,以便早診斷,早治療,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