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昕
(貴州省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貴州 都勻 558000)
病理學是將基礎性醫學、臨床醫學進行有效溝通的一門橋梁性學科類型,病理學知識相對比較復雜,具有理論概念抽象化課程特點;傳統教學模式容易增加課堂的枯燥感,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高;PBL是問題式學習方式,該種學習方式主張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而教師只是引導者,以此激發出學生的最大化學習動力;翻轉課堂特又稱為顛倒課堂,是依靠近年來的多媒體、網絡技術發展出來的教學形式,可以幫助學生調整課堂內外的學習時間,讓學生自己安排學習任務,以此使得學習更為靈活化。本文在病理學教學中應用PBL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分析PBL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
選擇臨床專業學生200名,2016年5月~2017年5月是選擇時間,分不同的教學方式:傳統教學、PBL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應組別名稱:對照組、研究組。
研究組:組內學生100名中有男同學60名、女同學40名;年齡17~20歲,平均(18.22±0.11)歲。
對照組:組內學生100名中有男同學61名、女同學39名;年齡16~21歲,平均(18.33±0.12)歲。
經SPSS21.0系統分析組間基線資料數據指標,無差異,P>0.05。
對照組:依據教學大綱制定教學,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老師講解形式進行教學。
研究組:(1)在上課之前的2周在學校的校園網之中傳送制作好的教學課件與相關教學微視頻,結合典型病例設置相關教學問題,如:患者可能出現的病理過程及其依據,病變的發生于病理之間有什么聯系等;要求學生在網絡平臺先觀看教學微視頻,依據問題自行查找資料,并在網絡留言板中發表自己的意見,老師依據學生的反饋意見進行教學制定[1]。(2)安排理論課和實驗課兩種形式,在理論課堂學習中要針對學習章節中存在的重點問題進行針對性講解,并組織學生自由討論,老師對學生的討論結果做總結;在實驗課之中讓學生設計實驗的步驟和具體操作流程,能夠依據實驗操作進行報告書寫[2-3]。
經數據統計學軟件分析組間的病理學理論成績、學生對教學方式認同度評分數據。
病理學理論成績、學生對教學方式認同度均為100分記分制,分數越接近100分則病理學理論掌握情況越好且學生對教學方式認同度越高。
數據指標分析系統版本是SPSS21.0,涉及計量資料(病理學理論成績、學生對教學方式認同度評分),涉及組間比較T檢驗,P<0.05則有差異意義。
研究組臨床專業學生行PBL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后病理學理論成績(91.77±2.59分)、學生對教學方式認同度(91.53±2.76分)評分數據經數據統計學軟件分析發現均高于對照組(病理學理論成績:80.89±2.78分、學生對教學方式認同度評分:81.71±2.67分),P<0.05,差異顯著。
傳統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系統,不利于學生有效結合臨床學習知識,容易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情況發生,因此,該種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基礎學習知識并不是十分牢固,極為不利于更為系統的學習臨床知識。PBL教學以典型病例作為學習的主要線索,將理論學習與病例有效結合,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習的知識系統的能力,更好的激發出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翻轉課堂教學需要教師提前將學生需要學習的資料先上傳至網絡平臺中,以此讓學生主動學習并將課堂疑問先予以有效解決,而在課堂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再一步的問題引發和討論,對相關疑問知識不斷總結和復習,以此達到獲取有利教學信息的作用,而通過網絡的形式教學使得學習方式更具有個性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4-5]。
結合數據:研究組臨床專業學生行PBL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后病理學理論成績(91.77±2.59分)、學生對教學方式認同度(91.53±2.76分)評分數據經數據統計學軟件分析發現均高于對照組(病理學理論成績:80.89±2.78分、學生對教學方式認同度評分:81.71±2.67分),P<0.05,差異顯著;由此可見,PBL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以提高學生的病理學理論成績和對教學方式認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