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少猛
聲樂集體課是學前教育專業一種高效率的教學模式,在這種集體環境下,即便是音樂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能夠受到學習氛圍的感染,放松心態開口唱歌,在發聲練習中找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并經過針對性的訓練,逐漸提高歌唱水平。本文首先概述了學前教育專業聲樂集體課的教學優勢,隨后指出了課堂上發聲練習存在的客觀問題,最后結合個人教學經驗,分別從關注學生訴求、培養正確發聲姿勢、保持喉結放松等方面,就如何提高學生聲樂水平提出了幾點建議。
對于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多數學生來說,他們之前都沒有接受過專門的聲樂教學和發聲練習,聲樂基礎水平較差。加上性格方面的原因,導致他們因為害怕“出丑”而不愿意放開心態去練習。在集體課上,一起學習的學生數量較多,學生之間既可以相互幫助、學習和借鑒,同時又存在競爭關系,在這種環境下就會激勵學生更加專心地投入到發聲練習中,緊張的心態可以得到放松,在相對融洽和活潑的課堂氛圍下,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成倍提升。
聲樂集體課上,學生之間有更多的機會去交流學習經驗,分享學習心得,從而達到共同提升的效果。另外,教師在聲樂集體課上,還可以通過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共同提升。例如,開展小組學習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教師布置的發聲練習任務。小組成員之間相互監督、群策群力,既豐富了學習體驗,又掌握了聲樂知識。還可以定期組織歌唱表演活動,讓學前專業的每一名學生都有表演的機會,這對于激發學生發聲練習的積極性、自信心,以及養成發聲練習的良好習慣也都有很大幫助。
在發聲練習中,教師的理論教學和課堂指導主要發揮輔助作用,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發聲練習機會,學生只有在不斷的練習過程中,才能找準自身存在的不足,進而有針對性地改進,最終實現聲樂水平的提升。現階段聲樂集體課上存在的問題是,教師沒有轉變以往灌輸式的教學理念,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單向的知識講解,課堂上留給學生自主進行發聲練習的時間十分有限。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凸顯,許多學生雖然聲樂理論知識充足,但是“張不開口,發不出聲,唱不了歌”的情況仍然普遍存在。
中職學校的很多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以往的教學中也經常發現,學生在發聲練習的開始階段,由于比較感興趣,學習積極性較高,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興趣逐漸減弱,加上學習難度增加,也會出現課堂表現不積極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音樂教師結合中職學生的興趣特點,創新聲樂教學方法,重新調動他們的課堂積極性。目前來看,許多音樂教師所采取的聲樂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性,長期沿用同一種教學模式,不利于聲樂教學效率的提升。
近年來,中職學校的辦學規模和生源數量都有了一定幅度的增加,但是學生的音樂基礎參差不齊。很多學生由于沒有接受過專門的音樂教育,聲樂基礎基本上為零。為了讓學生盡快掌握入門知識,教師不得不從最基本的內容講起,其中包含較多理論性的知識,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另外,中職學校在聲樂教學方面的基礎設施、教學環境等也不夠理想,發聲練習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這也是現階段學前教育專業聲樂集體課發聲練習中面臨的問題。
音樂教師在開展發聲教學前,應當做好充分的備課,例如要關注當代青年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而創新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以積極心態投入到課堂中,才能實現師生配合,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本學期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先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學前專業的學生開展調查,主要了解他們的音樂基礎水平、希望課堂教學采取哪種方式等。然后教師以調查結果作為參照,進行聲樂集體課的教學參考。只有將學生的學習訴求擺在第一位,才能為學生的聲樂練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發聲練習中,學生的坐姿或站姿,對發聲有重要影響。這是因為在不同的姿勢下,身體內的發聲器官也會處于不同的狀態,如果姿勢不規范,導致發聲器官受到壓迫,或是不能以最佳狀態發聲,都會影響到最終的歌唱效果。因此,教師要注意規范學生發聲練習時的身體姿勢,盡量讓學生在一種自然、放松的姿態下完成聲樂練習。通常來說,基本的發聲練習姿勢有:保證身體自然站立,同時保持一定的興奮,調動各個發聲器官的聯動;頭部稍微向上仰起,與水平方向呈5°左右夾角,胸部挺起,肩部放松,手臂自然垂下;面部及口腔要保持放松,避免過度用力導致發聲靈活性受到限制。
喉頭、聲帶是我們發聲的重要器官,歌唱發聲時,喉頭位置的正確、穩定決定我們歌唱發聲時聲音的流暢性、穩定性。當發聲時沒了呼、吸抗力的支持,身體就會把力量轉加到喉頭位置,喉嚨會出現擠壓,上抬的狀態,這種狀態就會造成咽喉的緊張,音色生硬,此時要用鼻子、嘴巴同時打開,深呼吸,盡量保持住吸氣的狀態,使喉頭位置自然下放,保持在比平時說話喉頭低一些的位置,使其相對穩定。學生保持這樣的動作,可以讓舌頭、下巴肌肉都處于一個相對放松的狀態。練習時,以元音字母在中低音區進行發聲訓練,聲音貼著咽壁,讓喉頭時刻處于較低狀態。
除了要嚴格規范發聲練習的技巧外,教師還要采取必要的輔助手段,例如要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一種活潑的課堂氛圍等。除了按照書本教材進行理論教學外,教師還可以組織開展一些聲樂練習活動,例如采用兩人一組對唱的形式,讓學生指出對方存在的問題,借鑒他們的經驗等。當學生基本上已經掌握發聲技巧后,教師還可以組織開展比賽,通過競爭激發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對于學生的課堂表現和練習成果,教師也要做出公平、客觀的評價,除了要表揚那些優秀學生外,對于發聲練習中遇到問題的,教師也要幫助他們分析問題所在,在不斷的改進過程中提高聲樂水平。
發聲練習是學前教育聲樂課教學的基礎內容,音樂教師要正視中職學前教育聲樂集體課發聲練習中存在的客觀問題,并分析問題原因,進而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通過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發聲練習方式,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發聲姿勢,以及不斷改進聲樂教學方法等綜合措施,指導學生在完成發聲練習的基礎上,實現聲樂水平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