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基龍
(石河子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系 新疆石河子 832000)
單純疝囊高位結扎術,是傳統理念中治療兒童腹股溝疝最適合的手術方案,得到了醫學界的廣泛認可和應用。但這種手術方案的操作程序復雜,具有創傷明顯、術后恢復慢、并發癥多等特點,并且術中容易對患者膀胱、腸管等造成損傷。隨著醫療事業不斷發展,腹腔鏡術在兒童腹股溝疝治療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整體表現出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點。但腹腔鏡術的療效和安全性目前仍存在一定的爭議,本文即采用Meta分析方法,就腹腔鏡術和開放性手術的療效和安全性進行了評價,具體內容如下:
1.1 文獻納入與排除標準
文獻納入標準:RCT文獻;文獻語種不限;研究對象為腹股溝疝患者,且手術適應癥需接受手術治療;研究對象年齡低于18歲;干預措施為腹腔鏡術和開放性手術。
文獻排除標準:排除睪丸下降不全患者;排除鞘膜積液患者;排除有腹股溝手術史患者。
1.2 文獻檢索 從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知網數據庫、萬方數據化期刊庫等文獻庫進行檢索,檢索時間為建庫時間至2018年6月。
檢索采用主題詞與自由詞相互組合的模式進行,針對不同的數據庫會做出相應的調整,所有檢索策略均具有相應的預檢索為基礎。
1.3 結局指標 結局指標共四點分別是手術持續時間、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術中出血情況、以及患者術后腹股溝疝復發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Meta分析由RevMan5.0軟件完成,計量資料和技術資料分別選用加權均數差和相對危險度為效應量,相同指標計量單位如不相同,則選用標準化均數差為效應量。所有納入研究的結果,均使用X2進行異質性檢驗,如I2<50%,則選用固定效應模型,相反則需要對異質性來源進行分析,最終判斷是否選用隨機效應模型。如存在特殊需求,可通過敏感性分析對結果穩定性進行檢驗。P>0.05即說明差異統計學有意義。
2.1 一般結果 根據檢索方案,初檢獲得文獻1341篇,進過篩選,排除與納入標準相違背的文獻1304篇,初步納入共37篇文獻。通過進一步的閱讀篩選,分別排除17篇缺少對照研究的文獻和14篇非隨機對照試驗文件,以及1篇RCT文獻。最終納入文獻共5篇RCT文獻。
2.2 文獻質量評價結果 文獻質量評價結果,B級文獻共2篇,C級文獻共3篇。
2.3 Meta分析結果 術后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關于術后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共4篇文獻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術方案的術后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要優于開放性手術患者。但應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后,表明兩種手術方案的術后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
腹股溝疝復發情況。5篇文獻中均對腹股溝疝復發情況進行了研究,Meta分析結果顯示,腹腔鏡術與開放性手術在腹股溝疝復發情況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手術持續時間。5篇文獻均對手術時間進行了研究,其中2篇文獻就兩種手術方案的持續時間范圍進行了研究。Meta分析結果顯示,腹腔鏡術在手術持續時間方面,要長于開放性手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術中出血量。3篇文獻就術中出血量進行了研究,Meta分析結果表明,腹腔鏡術術中出血量,明顯較開放性手術更少,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Meta分析共納入文獻5篇,其中B級文獻2篇,C級文獻3篇。由于文獻數量相對較少、文獻質量偏低,因此Meta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測量偏倚、實施偏倚風險,證據強度也處于較低水平。
目前,學術界以“腹腔鏡術與開放性手術進行兒童腹股溝疝治療”為課題的大樣本研究較少。本組研究在檢索文獻時,雖然選擇了多種數據庫,同時沒有對文獻語種進行限制,但經過篩選最終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僅有5篇。考慮到患兒體質因素、手術操作因素等因素對結局指標的影響作用,納入研究的臨床異質性可能較大。
腹腔鏡術需要多個戳孔,戳孔切口的操作較為復雜,包括局麻藥注射、筋膜縫合等操作,受此影響,腹腔鏡術的持續時間要長于開放性手術。同時,腹腔鏡術的切口較小,手術切口止血更加方便、有效,并且腹腔鏡術的術野更加清楚,可有效減少對血管的損傷,因此其術中出血量要明顯少于開放性手術。
根據既有的研究文獻,腹腔鏡術在術中出血量方面要明顯少于開放性手術,但手術時間要長于開放性手術,二者在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和腹股溝疝復發情況方面無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