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駱建紅
在家庭生活中,父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擔負家庭的重任,而在育兒方面,由于父親工作的繁忙,越來越習慣地被認為是女性的專職。在幼兒園教育中,也是清一色的女性教師,男性教師如獲珍寶,幼兒教育的女性化趨向越來越明顯,陰盛陽衰的現象越來越嚴重。為了有效改變這一現象,我們嘗試了 “父教課程”的實驗。
實驗前,我們詳細了解了班里每位孩子的父親的工作和家庭情況,為他們制定可能參與活動的方案,最后確定以“父親的職業為舵手,以父親的愛好為船帆”推動整個父教課程的實施。緊接著邀請父親(或者爺爺)來參加第一次的家長會,將預案告知大家,大家提出自己的意見加以完善,并根據自己的情況,如時間、愛好、專長等自愿報名參加相應的項目,確定好時間,形成“父教課程表”,使活動得以正常開展。
每位父親都有自己獨特職業,對于大班孩子來說,他們已經開始關注到社會的各行各業了。于是,我們邀請父親拍攝自己工作的片段,將其帶到幼兒園,借由錄像與孩子一起分享自己職業的特征和方式,并帶上自己平時工作中的用具服飾等,在深入體驗中,孩子了解到職業的特征、相關的禮儀,在面對面的對話中體驗父親不同于母親的特質,最后以角色游戲開展延伸該項活動。
男孩和女孩在興趣愛好上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平時在幼兒園開展的活動都是女老師思維的火花,那如果是男老師會怎樣組織呢?于是我們邀請父親將他們的興趣愛好帶入課程,利用自身的特長和孩子一起活動,豐富課程內容。
一位家長對物理實驗感興趣,于是他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情況,帶孩子完成了一次奇妙的電路實驗;一位家長對書法感興趣,他帶著筆墨紙硯和孩子一起奮筆疾書,現場指導;有家長是DIY制作能手,帶孩子走進奇妙的手工殿堂……每一次家長都會給孩子帶來驚喜,孩子在一次次的參與中體驗到父親的多才多藝,更體驗到生活的美妙和對未來的向往。
父親中也有體育專業的老師,于是邀請他們參與到我們晨間鍛煉和早操的編排上來,請他們帶操,每周五定為“父親帶操日”,許多父親是體育愛好者,請有意向的家長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組織晨間活動、戶外活動,在一日生活中,讓孩子體驗不同的新鮮血液帶來的沖擊力,更讓他們體驗到活動的豐富與有趣。
邀請父親參與研討沙龍,帶著成功經驗予以分享,一起解決育兒困惑。在研討過程中,大部分父親都說自己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太少,不了解孩子的想法,不知道怎樣去教育,而對那些和孩子能玩成一片的家長佩服得五體投地,后來紛紛認識到要“留時間給孩子”,于是我們的第一次沙龍的目的達成了,父親參與育兒的積極性被激發出來了。更重要的是,父親的參與讓孩子在性格上有了很大的改變,更體驗到了爸爸教育的重要性。比如,肖肖是個性格非常內向的男孩子,平時在班上很少說話,即使說話也是輕聲細語,從不與同伴游戲,他爸爸經常來參加活動之后,肖肖慢慢綻放開了笑容,話語逐漸增多,更可喜的是他的自信被激發出來,“原來我也很棒!”孩子的進步和成長更讓父親體驗到了成功和價值。
在父親節期間,孩子們會為父親準備禮物表達他們的一份愛,同時,我們也邀請父親進行才藝展示,爸爸們的多才多藝,顛覆了孩子們對爸爸的印象,更加深了父子間的親情。父子間真情交流讓他們體驗內心彼此的深愛。
一年一度的父子冬季運動會是幼兒園的盛宴,和孩子一起商討運動項目,邀請父親和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進行游戲比賽,在親子接觸、父子同樂中,共同體驗童年的快樂和那份珍貴的親情。更重要的是,在體驗到活動的樂趣之后,每一次的參與就像催化劑一樣,吸引著父親們再次加入,因此伴隨著參與度的增強,父親們的參與熱情也是愈演愈烈,確保了父教課程開展的正常化并進入了高潮。
不必擔心請不來家長,不必擔心課程的單一。真誠交流,踏實實施之后就讓彼此體驗到了父教課程的快樂和意義。